現階段未落底, 經濟景氣還在向下, 股市為何會漲, 就反彈逃命用.
7 年前 LTCM 時巴老買金融股套了約 18個月.
巴老買 :
1. 條件是大家買不到的, 如公司債 ( 比股票有優先償還權 ), 優先股 ( 可配股息, 普通股已不配息 )...特別股....等等.
2. 安定人心 !
台灣選完就回歸基本面 ~ 美國選完了, 也會回歸 基本面呗 !
~~~~~~~~~~~~~~~~~~~~~~~~~~~~~~~~~~~~~~~~~~~~~~~~~~~~~~~~~~~~~~~~~~~~~~~~~~~~~
買點是等出來的、利潤是抱出來的、賣點是捨出來的
~~~~~~~~~~~~~~~~~~~~~~~~~~~~~~~~~~~~~~~~~~~~~~~~~~~~~~~~~~~~~~~~~~~~~~~~~~~~~
財務透明且獲利佳、經營者能力及操守沒問題
~~~~~~~~~~~~~~~~~~~~~~~~~~~~~~~~~~~~~~~~~~~~~~~~~~~~~~~~~~~~~~~~~~~~~~~~~~~~~
Risk comes from not knowing what you’re doing.
Warren Buffett
風險來自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華倫 巴菲特
You're right not because others agree with you, but because your facts are right.
Warren Buffett
你是對的,不因其他人同意你的看法,而是你掌握的事實是對的。
華倫 巴菲特
~~~~~~~~~~~~~~~~~~~~~~~~~~~~~~~~~~~~~~~~~~~~~~~~~~~~~~~~~~~~~~~~~~~~~~~~~~~~~
巴菲特曾經說過,他之所以能夠致富,就是依靠「自律」與「愚蠢」
自己的自律,別人的愚蠢
萬萬不能「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
隨便買---註定了投資成績平平
隨時買---註定了錯失績優股票
不要賣---導致抓住爛股不能脫身
什麼行業值得投資
1. 行業性質比經理素質更重要
(選一家傻瓜也能管理的公司)
2. 選擇「消費壟斷」的公司
(兢爭者虧錢也拚不過的公司)
3. 避免工業產品公司
4. 觀察消費者動態
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不學巴菲特這樣天天關注市場的動向,也是很難成功
5. 不熟不做,不懂不買
巴菲特強調,一個人的能力範圍多廣並不是最重的,反而是認清我們能力界限,才是最重要的。
世上輸錢的例子,往往就是當事人毅然的去從事那些他們本身並不十分了解的活動。
6. 生意性質越簡單越好
彼得‧林區說:如果投資人在30秒內說不出他們所投資的公司在做什麼的,那他們就很難投資成功。
巴菲特說,他的成功密訣很簡單,他專門挑選那些一尺高的欄杆,來跨過去,而不是專門找那些七尺高的欄杆,來嘗試跳過去。
什麼是「市埸」
巴菲特曾說過,就他而言,「市場」並不存在,即使有,也只是一個讓我們看看誰在做傻事的地方。
葛拉漢說:「就短期而言,股市是一個情緒化的投票機器,但就長期而言,它卻是個準確無比的天平。」
在眾多的研究報告已經證明,每年都會有超過一半的基金經理人輸給了指數。
彼得‧林區指出:「不要預測市場走勢,因為那將是徒勞無功的。」
克制「市場先生」的誘感
葛拉漢覺得投資最大的敵人,不是股票市場,而是自己。只要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他就很難投資成功。
避免「旅鼠」式的投資
巴菲特常說,基金經理人和證券分析師的投資態度很像「旅鼠」(lemmings)。
(旅鼠有從眾、集體自殺的行為)
特立獨行的巴菲特
1. 證券分析師不喜歡他
甲、大多數的分析師都附屬於證券公司,而證券公司的生存與否,取決於股票的交易量,因此,為了增加營業額,股票價格極度的波動是一件好事。
乙、巴菲特曾說過:「只有在華爾街,你才會看到有人開勞斯萊斯上班,卻聽取搭地鐵上班者的意見。」
2. 技術分析師不喜歡他
甲、世界最成功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區也是不相信技術分析
乙、被稱為現代金融學之父的法瑪(Fama)教授稱技術分析為「占星術」
丙、著名美國作家盧文斯廷(Lowenstein)則稱之為「圖表巫術」
丁、每個技術分析師都深知致富的秘訣:只要自己不玩,肯定發達
3. 基金經理人不喜歡他
甲、基金經理人最拿手的本事是,集資進行所謂的「分散風險」策略,然後每年坐享其成,收取1%的管理費。
乙、巴菲特很反對這種「分散風險」的作法,他認為,當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事時,那才是風險。
丙、基金經理人是「你賺錢我也賺錢,你虧錢我也同樣賺錢」
4. 公司管理人不喜歡他
甲、美國總統經濟顧問保羅‧比斯(Paul Zane Pilzer)提到,現代商業操作在科技的幫助之下,真正賺錢的企業,已經不像幾十年前那樣,是向銀行貸款最多來擴展的,反而是每年賺取最多現金來存銀行的。
乙、巴菲特作投資決定時,都愛以10至15年的時光來作標準。如果他看不到一家公司在未來至少10年的情形,他就不會投資在這家公司裡。
5. 行業兢爭者不喜歡他
甲、巴菲特說,要真正認識一個行業,就不要去聽那些時下最流行和或最傳統的觀點,而是自己好好的去想、去分析,尤其是想像你剛剛接到一項遺產,就是這個行業的公司,而這就是你所有的資產,你會問:我必須怎麼做?我應該想些什麼?我應該擔心些什麼?誰是我的兢爭者?誰又是我的客戶?我會出去和我的這些客戶聊天,我也會分析出我的公司的強點和弱點。只要能做到這些,我們就很可能會比今日行業管理人更精通行業情形。
6. 大學教授不喜歡他
甲、在美國大學裡,股市「效率學說」是唯一的聖經,這個學說認為,你是不能依靠選股而擊敗市場的。
乙、巴菲特說,大學教授已經為這個學說投資了很多的精力和青春,因此要他們覺醒是很難的。
丙、巴菲特認為,投資人不必懂得大學所教授的那些複雜概念。反而是不懂這些概念對報酬率更有幫助。
7. 財務顧問不喜歡他:「財務顧問就是那些比你更需要你的錢的人。」
8. 證券商不喜歡他
甲、證券商的獲利來源,就是股民的交易佣金。故轉換越頻繁,對券商的獲利貢獻越大。
乙、巴菲特是個長線投資人,認同他的投資人都是穩重保守的投資人。
9. 會計審計師不喜歡他
甲、務實派的美國人(懂投資的美國人,如巴菲特、彼得‧林區、查理‧曼格)才是美國社會真正富裕的人,
但他們每年的稅單上,收入並不是最高的。
乙、在美國投資股票,只要你不將之套現來消費,這不算是收入,因此一分稅收也不必繳。
丙、關於收購,巴菲特不去過問收購公司的帳本,他完全相信這些公司老闆所提供的數據,他從以前的收購
經驗中發現,這種做法反而使波克夏得益;原因在於出售者往往都太低估資產和高估公司的問題。
10. 企管顧問師不喜歡他
甲、在美國上市公司管理人很在乎外人如何看待他們企業的決策,他們都希望別人以為他們作對了決策。
企 管顧問師因此成了一種必要。
乙、企管顧問師最賺錢的諮詢服務之一就是「收購與合併」(M&A)
丙、巴菲特對於收購活動的結論:在提供美好假象這一方面,華爾街的收購顧問師可以媲美華盛頓的政客。丁、巴菲特曾經評論過,企管顧問不喜歡簡單易懂的東西,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不能寄給你很大一筆的顧問收費帳單。
11. 美國傳媒不喜歡他
甲、美國傳媒追求的,是轟動性的新聞報導,和驚人的消息。如性醜聞、快速致富的途徑,而
這一些巴菲特和波克夏公司都沒有提供。
12. 為何股東熱愛他 巴菲特的反傳統,其實是為了股東的利益著想自然產生的
甲、對上市公司的看法:在法律上而言,有限公司的「年齡」是無限的。
乙、巴菲特把波克夏成是股東們借來擁有這些資產的工具。
一般人都把公司當成資產,一個是資產、一個是工具,主奴的分別就很明顯了。
丙、投資人選股最應注重的一個因素就是老闆的誠實。畢竟,就算是好公司,如果老闆不誠實,賺了錢也沒有我們的份。
而判斷老闆誠實與否的準繩,就是看公司總部的開銷。
丁、巴菲特曾說過,優秀的公司整天想法子減低操作成本,而差勁的公司則整天想著增加成本。因此「時間」是優秀公司的好朋友,但卻是差勁公司的敵人。
巴菲特如何評個股價位
1. 追求肯定,不要夢想
甲、不接受投資風險
乙、只肯投資,在10年內還保有優勢的企業
丙、如果一項投資有風險的話,你要求更高的報率也沒有用,因為那個風險並不會因而減低。
丁、巴菲特說:「我寧可確定能夠獲得令我滿意的報酬率,也不要去夢想取得奇高的報酬率。」
2. 注意公司生意,不管股價(專注本業的公司)
甲、成功的投資人,眼睛看到的是公司的盈利,其他投資人看到的,卻是股價價差。
乙、其結局是:前者斬股市來吃,股市斬後者來吃。
丙、選擇公司是巴菲特的任務,但把股票廉價地送給巴菲特,卻是股市的工作
3. 未來現金流量的重要(有盈餘的)
甲、股價代表了公司在未來所能夠賺到的盈利,以適當的利率折算到今日的價值。
乙、掌握「把未來盈利折算回今日」的投資概念,就不會付出能傷害你荷包的價值。
4. 看帳值,只看實值(價值型投資—葛拉漢的學說)
巴菲特認為,帳值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我們買入一家公司,當然是要它繼續賺錢,而不是清算來變賣資產。
5. 現金對現金的投資態度
甲、巴菲特對現金的看法:以今日的現金投資,取得未來現金回酬的眼光,就是說要有現金盈利
乙、巴菲特不會投資在被人拖帳的公司
丙、現金交易就是巴菲特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