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gstand wrote:此外分享一下,當初在建立股票部位的時候,我是花兩年(2008~2010),每季分批買進的,每次買進後,股票資產佔總資產的8.75%,17.5%,26.25% 看起來這個時間點是重點……
qena wrote:說的也對……好奇P大...(恕刪) 那時候開始嘗試透過美國券商投資~下圖才是資訊完整揭露版本從2019~2020,我的股票市值跟著大盤一起膨脹,照理說應該要賣出不少的股票ETF;但是我的現金+債券ETF增加的速度也很快,結果反而要買進少許。雖然已經執行調降股票資產比例的計畫,但是2021因為納入勞退新制帳戶,所以進行了比較大筆的買進動作。
【俄外債600億美元台灣就持有近百億!四大金控壽險千億踩雷金管會還在狀況外!】⚠️富邦在戰爭前夕加碼77億購買俄國債券,血鑽石戰爭財是否符合ESG?⚠️ 新光人壽持有俄羅斯公債290億損失最大!⚠️金管會三點聲明還在狀況外! 還好我3/1出光了西瓜金。運氣不錯。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最近聽說是在轉進價值股,然後我就看到賣漂白水的clorox (clx)和 Walmart 的股價飆到48倍本益比。真的太厲害了,本益比居然比高科技的成長股還高的價值股。這種價值股到底誰搞出來的? 果然該下來的終究都會下來:
大通膨時代,投資不二法門,買、快買、再買、一直買、加碼買、不斷買、買了就不賣。龍校長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對象。什麼叫做「貴婦」?「貴婦」就是只會買買買、亂買、一直買,櫃子裡幾百個包了,還是買,為何?錢一堆,不買包要幹嘛?龍校長的投資就像貴婦一樣,買、再買、一直買。
倒是最近宏璟似乎有些不振,不知道是因為月營收太差,還是有人知道了今年的配息數字?如果是後者,難道今年會配不到兩元?賺五元配兩元就有點少了喔。。。。。今年業績不好是早已知道的事,但是就不知道股價是要反應營收還是配息?美股的話,沒有人會管配息,但是台股實在不太一樣,很在意配息配股。這也是我台股操作上的一個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