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LB- Rocket Lab 和 2021破產後的 Hertz,會是屌絲的逆襲嗎?

maratchou wrote:
我自己沒有長期追蹤日(恕刪)

了解,謝謝說明。
雖然日月光算是我台股的最大持股,
但比起美股的部位,還是比較小,
所以我也很少在看他的經營狀況。
只能算是長期投資,大多時間都是閉著眼睛任他去了。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宏璟今年根本沒有建案完工。K27 說是今年會完工,但還要觀察。
K27 量體不大,才8950坪,大概去年K25(19000坪)的1/2而己,
而且還要和日月光 3/7 分。我猜稅後貢獻 0.7 左右吧?
所以今年能不能賺$1.5 (含日月光配息)都是個問題。

去看了法說會的資料,K27要明年才會完工。
今年有可能完工的應該是:
土城明德段案
• 總戶數:住宅44戶、停車位47個,店舖3戶
• 總可銷售面積:約1,800坪(不含停車位)
• 樓層數:地上13層、地下3層
• 用途:住宅
• 完工時間:預計111年第3季

第三季才完工,又不知道要賣多久,
所以看起來應該是貢獻不到0.3,可以直接省略。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本月台股結算: $35(恕刪)


拍照大,你持有的00900,去年底一口氣換掉76%成分股,你知道這件事嗎?
ETF換股太頻繁會增加不少手續費&交易稅&管理費,買這檔ETF成本是否太高?





00900上市後,一口氣換掉76%成分股!
環保貓
環保貓 wrote:
拍照大,你持有的00900,去年底一口氣換掉76%成分股,你知道這件事嗎?

這檔股票不是我買的,是有人被理專人情拖住,不得不買的。
所以這一檔不關我的事,也沒有在關心。
因此這檔不論他漲或跌到哪裡,我都不會去操作,除非買的人下指示。
環保貓
瞭解🤣
綜觀目前大盤的狀況,半導體股目前面臨一年前海運股一樣的疑慮:
那就是,股價經過了大漲,已經提前反應了一到兩年的榮景。
接下來,大家開始懷疑,未來covid 結束後是不是要衰退了。
海運現在的狀況,我當初賣陽明時就看到了,
但是這種太過熱的股票只看到趨勢是沒有用的,還要操作對時機。
所以我在陽明跌回到九十幾時(七八十的時間太短,就不算了),
仍然沒有膽子去操作。

所以今年一整年,我認為半導體股,大多還是會一直半死不活的走下去,
因為大家還在檢驗,看看這個半導體週期是不是夠長,
台積電,聯電到底是要一直創新高到2025,
還是明年就供過於求了?

目前我的判斷,應該不言可諭,看我的持股變化就知道了。

這幾十年來,我最錯誤的操作,就是ipod 大賣以後,
認為Apple 股價已經到了高點。。。。。。
以及iphone 大賣以後,認為Apple 股價已經到了高點。。。。。。
還有iphone 2 大賣以後,認為Apple 股價已經到了高點。。。。。。
不信邪的在 iphone 3 大賣以後,認為Apple 股價已經到了高點。。。。
大錯特錯的在iphone 4 大賣以後,認為Apple 股價已經到了高點。。。

我已經接受股價回不去了。我對科技業蠻悲觀的。感覺科技業十年的多頭快走完了。之後應該是slow growth。看看前一陣子臉書和netflix,亞馬遜也半死不活的。之後科技業的漲浮應該會放緩。今年要是可以漲回一部分就滿足了。
找了一個網站,把SP500中的股票,依照PEG 排名,
發現日月光居然是大型科技股中的第一名,而聯電排第二。
美光排第三。
如果去掉中間一些成交量比較低的,接下來就是QCOM,AMD 和 台積電 了:

https://www.marketbeat.com/market-data/low-pe-growth-stocks/




這幾支都是高成長股,本益也不高,可以說是價值不錯的成長股。
想不到這六支中,我在沒有刻意追踨這項技術指標下,居然佈局了四支。
難道這就是我目前選股的核心概念嗎?我自己都不知道。。。。

中間另外還有兩支可能比較知名的: Dell 和 MicroChip Tech
這兩支我沒研究,不過好像在某些地方聽過有些人提起過。。。。
p33mcv wrote:
我對科技業蠻悲觀的。感覺科技業十年的多頭快走完了。

我認為這個多頭還早。AMD 的產品線中,毛利最低的,
目前是PS5 跟Xbox 的特製Zen 2 的 APU 。
這部份是特規綁定五年的生產週期,
以目前缺貨的狀況來說,MSFT 和SONY 一定都是壓力不小,
但AMD 卻完全沒有要增量生產的跡象,市面上 PS5 和Xbox
一如往常的,一機難尋。

目前 以太幣的POS 分支使得 GPU 價格開始下滑,
但就算GPU 真的大崩盤了,
AMD 其實還是有很多產品可以填滿 台積電的產能的。

更不用說5G 的需求,雖然5G 目前幾乎是無效的科技噱頭,
但是大家換手機,還是不太可能會去買一支只有4G功能的手機。
所以加上QCOM 和 nVidia 都一起回來台積電的需求,
本來幾年,台積電應該還是不太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狀況。
johanneschuang
就看INTEL的2025年18A能不能順利,如果順利,就可以搶AMD的市佔,GG到時候就GG了
我就是愛拍照
就算真的可以研發出來,Intel 的 EUV 數量填自己的產能恐怕都不夠了,我看是不足以對台積電造成威脅的。
最近看文章時,沈船的畫面有點多了起來,所以我特別登出去看了一下。
這才發現三少爺居然有一棟挖礦大樓。
好奇之下去看了一下,原來他挖了一年賺了17萬台幣。

哇哩累,以這個金額和看到他用學生卡挖礦,才知道原來他還是小朋友。

當初大家那麼多人酸他,真是殺雞用了牛刀了。


如果會投資,放空真的這麼爽,或者光看八大行庫進出,
就可以無往不利,還挖什麼礦?
況且還為了賺這十幾萬,搞了個二百多頁的大樓專門討論?
一個人如果資本有幾千萬在做股票,會為了十七萬搞一年?
要搞也至少要賺個幾百張卡吧。。。。

還是應了一句老話,有沒有實力,看資本大小就知道了。
什麼炒股老師,經過這麼多年的大多頭,
對帳單一年淨利沒有上億的,不是小白就是騙子。。。。。
p33mcv
外面工作一個月也3萬而已。這樣也算不錯了。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就算真的可以研發出來,Intel 的 EUV 數量填自己的產能恐怕都不夠了,我看是不足以對台積電造成威脅的。

這些是各家調研機構的研究數據,雖然各有出入,但都顯示了台積電和英特爾的巨大差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