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LB- Rocket Lab 和 2021破產後的 Hertz,會是屌絲的逆襲嗎?

正在看FED 的直播,Powell 回答各家媒體的提問。
欣慰的是老中還不少,這表示美華在華爾街的實力愈來愈強大。
另一個感想是,這個國家財政政策的透明度真的是爆表。
也難怪美國世界獨強。

一個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除非出了大聖人,
否則長期下來,絕不是光靠人口紅利就可以稱王稱霸的。
半夜起來上廁所,順便貼一下新的庫存。帳戶總值基本上和月初一樣,居然差不到$100元。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綜觀目前大盤的狀況,(恕刪)


GFS昨天股價創新高了

台積電聯電卻趴在地上
但是GFS的良率,對客戶支援的IP,成本結構根本無法跟台廠比

中芯國際更是個笑話
40奈米根本是浪費ASML的DUV
maratchou wrote:
台積電聯電卻趴在地上

這也算是台股市場的悲哀。
好公司能享受的本益比,跟美國不能比。
照理說,台積電和聯電都絕對值得更高的本益比。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這也算是台股市場的悲...(恕刪)

所有的資訊都反映到股價上了
pigstand wrote:
所有的資訊都反映到股(恕刪)


就是因為很多資訊沒有反應在股價
才能持續打敗大盤
本周我的績效跟大盤又持續拉開距離了
maratchou
而且我的持股超過九成都是半導體股票。如果跟半導體指數比,贏更多
maratchou wrote:
就是因為很多資訊沒有反應在股價
才能持續打敗大盤

本周我的績效跟大盤又持續拉開距離了


你不要這麼專業好不好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這也算是台股市場的悲(恕刪)

反過來看,本益比低,預期報酬率高

之前還在學習投資,閱讀相關書籍的時候
有看到統計
美股裡面,把時間拉長的話,本益比低,市值低,成交量底的股票長期獲利率會最高
當然這幾年因為科技巨頭的市值大幅成長可能有所改變
但我自己的投資經驗,買可持續性的本益比低股票,報酬率很不錯
今天美股是漲的,但是科技股中,MU 是萬綠蕞中一點紅。
MU (美光)對2022和2023年的預估成長性,算是不錯的,
結果PE 也只有八倍:



用PE 除以成長率,得到PEG 算起來只有0.237
可以算是價值〞成長股〞的首選了。

可惜美光生產的DRAM 已經被歸類於大宗商品,
產品的價格變化和浮動,自身的控制權不大,和面板一樣,
生產商完全沒有定價權。所以說MU算不算是成長股,
可能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見。
似乎有不少人認為它比較接近景氣循環股。

其次第二慘的,應該就是AMD了。
不同於美光,AMD的產品是邏輯晶片,
雖然也面臨競爭,但多少還是有定價權。

AMD 今年的成長率不好算,因為併了Xilinx,
Xilinx 去年成長26%,AMD 今年預估則是31%
(不過去年初也是估30%,結果是68%)
Xilinx 大概是AMD的1/4,算起來今年至少成長30%
以今年預估的每股4元來算(也有很多人認為至少五元),PE大概是28
PEG大概是 0.95
以目前的價位入手,大概不到三年,本益比就會低於15倍。
以科技股來說,可以算是非常便宜。
ethereum 之後改成proof of stake不會對gpu有很大的影響嗎?之後要是挖礦下降。半導體可能會有些影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