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1662第一個公開支持以核養綠的環團:環境教育更重要,所以願意站出來基隆鳥會是第一個公開支持以核養綠公投的。核電議題敏感,環團只敢私下表態,但我認為環境教育更重要,所以願意站出來。深澳電廠環差通過,是一大原因。(延伸閱讀:為何非蓋深澳電廠不可?就差那60萬瓩)深澳的象鼻岩是猛禽生態觀察的地點。當我主張深澳電廠不該蓋,有人就問說,電從哪裡來?從這裡開始思考能源選擇,我認為火力電廠比核電廠,對環境生態破壞更大。(延伸閱讀:深澳是台灣最後一座燃煤電廠)反核與不反核的陣營,都是引對自己有利的數據,呈現片段資訊。只有通過公投連署、公開辯論,才能讓選擇真正基於客觀事實。我認為辯論過程比公投結果重要,因為辯論影片和文字論述可以變成教材,下一代能更清楚地去看能源議題,而非被政黨綁架。(網路活動:【線上投票】2025非核家園,你怎麼看?)希望大家考慮能源政策與生態環境的關係,這是會影響台灣未來的選擇。(責任編輯:賴品潔)
如果核能完全沒疑慮而是最佳的發電方式,那不是應該多蓋一些,把其它發電方式減到最低?顯然一切都是風險跟報酬的衡量跟選擇,大家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沒有絕對的對錯..也許有人覺得風險低,有人覺得我就是不要承受擔心事故的恐懼..假如跟民眾說,用核電我每個月都發給你兩千元消費卷,這樣不知會不會過?若不會,就不用再想了..Goat39 wrote:https://ww...(恕刪)
jeiweng wrote:如果核能完全沒疑慮...(恕刪) 核能有疑慮燒煤燒油都沒有燒煤燒油產生的廢氣讓一堆人生病環境不好,這是立即的影響但是因為那些反核的人都不在這些地方不痛不癢反而一直鼓吹不一定會發生的核能災變有多可怕再說了,沒有足夠的電力要怎麼生產綠電設備呢?難道綠電設備會無中生有?
https://tw.news.yahoo.com/馬英九-重視再生能源-所以要以核養綠-003358005.html馬英九:重視再生能源 所以要以核養綠蔡總統大力推動再生能源,並批評前總統馬英九「以核養綠」的主張,馬英九今天(15號)出席「2018台灣競爭力高峰會」時表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是在他任內推動,他任內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和發電量比例都有成長,他非常重視再生能源,但希望是「以核養綠」,等綠能可以接手的時候再接手(繆宇綸報導)馬英九說,台灣經濟最大的問題是投資不足,投資不足的原因是電力可能不足,執政黨很早就提出「非核家園」,其中20%是再生能源,但被彭博新聞社智庫認為是「遙遠的遐想」,評估最多只能做到9.5%。即使日照充足,太陽能每天只能發電3.5小時,風力是7小時,不能成為24小時發電的基載電力,在運作上比較不穩定。馬英九說,燃氣最大的問題是供應不穩定,安全存量只有7天,煤炭是一個月,核燃料則有18個月,因此OECD將核能視為「準自有能源」,他擔心如果我們的能源政策沒有比較大的改變,投資就不會有大幅度的增加。馬英九強調「以核養綠」較為可行,但政府現在做的是「以綠廢核」。馬英九說,「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是在他任內推動立法的『再生能源佔總發(購)電量比例,扁政府時代成長0.7%,我任內成長1.5%,蔡政府時代則有0.2%。所以我不是不重視再生能源,我非常重視,而且我們的作法就是「以核養綠」。核能你不要廢掉,再生能源你培養它,等到它長成了,能夠接手就接手......』馬英九說,這就像年輕人剛出社會找工作,要「騎馬找馬」找工作,現在的作法卻是把核四燃料棒運往國外,這是「棄馬」,甚至是「殺馬」,讓他這個姓馬的真是「情何以堪」。
http://www.storm.mg/article/477797東電來台談福島》災後日本仍繼續推核電 梁啟源:台灣沒發生核災,為何就全都不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福島核災,在這之後,台灣陸續出現廢核的聲浪,總統蔡英文也提出「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但同時,民間也有擁核團體,並於日前發起「以核養綠」的公投連署。而日本在經歷核災之後,日政府仍繼續推行核能,並預計在2030年將核能發電占比達到22%。相對於日本,前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則是說,「台灣沒有發生核災,為什麼就全部都不要?」為了讓民眾對核能議題更加了解、清楚日本核災後現況,以及替8月底將到期的連署做宣傳,今(16)天上午,中華核能學會特地邀請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副會長廣瀨直己,及其他學者等人共同召開「福島復原現況:日本東京電力重建之路」研討會。中華核能學會16日舉辦「2018福島復原現況:日本東京電力重建之路」座談會,並邀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左至右)、前政務委員梁啟源、東京電力公司副會長廣瀨直己、前原能會主委蔡春鴻、台電副總經理蔡富豐出席與談。(顏麟宇攝)梁啟源表示,日本跟台灣同屬島國,地理環境等極為類似,不過「日本發生福島事件後,還要重啟核電,但台灣沒有發生核災,為什麼就全部都不要?」梁啟源質疑道,在福島事件後,31個有核電廠的國家中,僅有德國及台灣要廢核,他認為,短期之內要廢核是不可能,依照目前核一、二、三廠每年提供的發電量約占15%到20%,倘若廢核將產生如此大的能源缺口;而政府預計將去年占4.9%發電量的再生能源,在2025年時提升為20%,對此梁啟源說,實際上台灣的太陽光電,目前每年產能只增加極少量,倘若要達到政府的目標,需要至少35年,「怎麼可能8年就達到目標呢?」「不僅重啟,日本還預計再蓋新核電廠」至於為什麼發生福島事件後,日本還是決定重啟核電,廣瀨表示,這是國家的政策,「即使發生核災,國家仍認為必須繼續推行核電。」他提到台灣其實跟日本一樣,能源幾乎都是仰賴進口,日本有93%是仰賴進口能源,換句話說就是僅有7%的能源自給率,廣瀨認為,「這是非常有危機的數字,幾乎能造成國家沒辦法存活」,即使未來再生能源的占比增加,但還是沒有辦法百分之百仰賴,「因為不能保證每天都大太陽,或是每天都起風。」東京電力公司副會長廣瀨直己表示,核能才能提供穩定的電力供給,他甚至說,沒有能源,絕對沒辦法幫助經濟發展,更牽扯到國家發展的問題。(顏麟宇攝)廣瀨直己表示,核能才能提供穩定的電力供給,他甚至說,沒有能源,絕對沒辦法幫助經濟發展,更牽扯到國家發展的問題。此外,日本不僅重啟核電,廣瀨表示,還預計再蓋新的核電廠,並預計在2030年將核能發電占比達到22%。梁啟源:台灣比日本缺電情形更嚴重對於台灣的能源狀況,梁啟源補充說,台灣比日本更嚴重,有98%是仰賴進口能源,政府還計畫在2025年前,將天然氣占比從3分之1提升到2分之1,但是核電燃料1台飛機運過來,可以用1年半;天然氣則是每個禮拜都需要1到2艘船運燃料進來才夠。另外,梁啟源認為,台灣比日本缺電情形更為嚴重,也面臨到電價上漲、溫室氣體排放高等問題,希望政府能夠再仔細想想這個政策。前政務委員梁啟源認為,台灣比日本缺電情形更為嚴重,也面臨到電價上漲、溫室氣體排放高等問題,希望政府能夠再仔細想想這個政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311826815大停電滿周年… 不缺電? 賴揆沒說的真相報載行政院長賴清德十三日邀請工商業界代表一同參訪台電林口電廠,即便業界領袖當場要求政府重新考慮使用核電,賴揆仍於致詞時表示,「二○二五年非核家園是既定政策,再生能源足以填補核能發電,台灣的電絕對夠用」。事實上,賴揆上個月接受電子媒體專訪,談到五缺的缺電問題時,便已抱怨「剩的不夠多,把它渲染為缺電,而且大肆渲染,甚至影響民心、影響投資,這個實在是不必要。」執政黨習慣性推卸責任已非新鮮事,但把民眾與工商界對缺電的憂心,歸責於所謂的「渲染」,只能說政府的鴕鳥心態已到無堅不摧的地步了。試想,如果沒有經歷去年的八一五全台大停電,如果沒有經歷今年五月以來因降壓供電所導致的頻繁跳電,民眾會如雪崩般地對政府的能源政策失去信心嗎?政府寄予厚望的再生能源發電,尤其是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想要完全取代基載核電,非得搭配大規模儲能設施不可。對於幅員廣大且水力資源充沛的國家而言,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歐洲國家如瑞典與德國,均可透過抽蓄水力設施的大量建置,達到儲能的目的,遇到發電過剩或是供電不足的情形,更可透過歐陸電網加以紓解。反觀台灣,我們已經沒有腹地可供增建大量的抽蓄水力設施,更沒有鄰國電網提供任何支援,適用於台灣的大規模儲能裝置只剩技術尚未成熟的超大型液流電池或超級電容。據此政府更應透過「以核養綠」,一方面繼續使用穩定且便宜的基載核電,另一方面則穩健、不躁進地擴充再生能源,同時提升相關研發的經費規模,以加速儲能技術發展。為有效抑制碳排與空汙,以核養綠才是將火力發電的裝置容量控制在可接受範圍的有效作法。至於賴揆口口聲聲強調的不缺電,到底真相為何?為消除民眾的缺電疑慮,賴揆曾說,明年開始從北到南,包括林口電廠、桃園大潭電廠、苗栗通霄電廠及高雄大林電廠都陸續並聯後,明年有把握備用容量率可達十五%,達到社會要求。事實上,明年新增機組只有林口新三號機與通霄新二號機,大林新機組早在今年加入實質發電,大潭新八號機則規畫在民國一一一年才會上線,而這還是工程進度嚴重延宕的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依然準時完工的情境下方能達成。其實,賴揆的宣示中遺漏的是,明年有大林五號機及協和一、二號機等三部火電機組必須除役,新增機組與除役機組的裝置容量相抵後,也不過增加廿萬瓩的裝置容量。請問賴院長,明年的備用容量率要如何從今年的十%以下提高至十五%以上?八一五大停電事件已滿周年,想要以綠廢核的政府在面對再生能源及相關儲能技術發展進度嚴重落後時,端不出任何具體有效的作法來解決眼前的缺電問題。目前供電占比超過十%的四部核電機組停止運轉日,有可能便會成為供電災難的開始之時,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816003815-260407王明鉅:蔡政府拒以核養綠 大潭七千年藻礁註定消失台大醫院麻醉科教授王明鉅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去年八一五全省大停電的癥結至今未解。大潭天然氣電廠的整個供應管道仍然只有單迴路,沒有備援設計。因此對執意推動非核家園的蔡政府而言,勢必只有犧牲環團亟欲保護的七千年藻礁,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否則作為取代核能角色的天然氣,他說「全靠每一分鐘都不能停也不能故障的36吋海管來供應,一點安全存量通通沒有,這樣的大潭天然氣發電廠,實在太危險也太脆弱了。」評論》815大停電周年 國民黨對核養綠壁上觀 甘做非核禁臠挽救核四! 核終發動825圍車站救台灣王明鉅指出,發電量高達498萬瓩、國內第二大的桃園大潭天然氣電廠。到此時此刻,卻是一個從燃料供給,管路供氣與控制,到電力輸出,都只有一套,全部都沒有備援的系統。大潭使用的天然氣,每小時要由來自臺中港接收站與天然氣儲存槽,經由36吋的海底管路,送出600公噸的天然氣。才能供應大潭的7部機組發電。他表示,「只有一條海底管路。雖然有另一條陸路,但不能說換就換。所以無論任何原因,只要臺中港無法經由這條海管送出天然氣,台電就即將斷氣了。」去年4月27日與8月23日,就分別發生過一次海水泵故障無法送氣,讓台電擔心無氣可燒,必須緊急降載近200萬瓩的事故。只是因為海底管路長達135公里,所以管路中還有剩一點天然氣,可以再燒一陣子。他說,就算天然氣一直送到大潭計量站,其設計卻仍然是由一個控制器,控制著所有天然氣入口,仍然只有一條天然氣管,把所有的天然氣送到電廠。他指出,「去年的815就是這裡發生問題,因為距離電廠太近,管路中剩下的天然氣太少,所以造成瞬間415萬瓩的電力全部消失,從而造成了全省大停電。」他感慨到,「天啊,未來將是世界第一大的火力發電廠,現在也已經是亞洲最大的天然氣電廠。竟然從燃料的供應開始 ,接下來的廠內管路,一直到廠外的電力高壓傳輸,全部都沒有立即備援的設計。現在每天都負責至少14%台灣電力供應的大電廠,竟然從頭到尾,全部都是單線供應,毫無備援。」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錯,臺灣就會停電限電。他指出如此脆弱的狀況臺電、中油都知道,但是「為了2025的電力缺口,一切都要趕趕趕。」王明鉅說,「不是真的缺電了才叫缺電。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是事實,重大傷害已經造成。只要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缺電,就叫缺電。」「這就像健康與醫療一樣,預防疾病發生,絕對是重於很會治療疾病。」真相是,就算是核二延役,就算是核四啟封續建,大潭仍然就近就要有一個天然氣接收站。「因為它的發電量已經太大了。已經太大,大到一切都來不及了。」大潭的七千年藻礁,從選定那兒作為天然氣發電廠開始,就註定保不住了。現在要再變成世界第一大,發電量740萬瓩高達核二3.5倍的火力與天然氣電廠,又怎麼可能保得住這些天然藻礁呢?他指出,政治人物為了選票,既要環團的選票,也要企業界的選票。所以對於核能發電、深澳電廠、天然藻礁、空氣污染,所有這些兩難的問題,全都不願意明確表態。「他們不願意明確表態,沒人能逼他們表態。」但是事實與真相就是如此。不願意面對這個真相,就不能去解決這個真相背後的問題。不解決問題,傷害就會發生。如果臺灣能源的未來不能被妥協,那就先從說真話與面對真相開始吧!王明鉅醫師的分析,具體解構了我國長期在民進黨意識形態的神主牌,及環保團體以不實資訊造謠恐嚇人民下,造成政治人物無視專家學者多年來的掙言,「捨科學就民粹」決定能源政策。民進黨意識形態凌駕一切,而國民黨中央為了選票甘做非核家園的禁臠,現在唯有公民自己認清「自己的肺只能靠自己救」,用以核養綠公投逼民進黨,否則臺灣只有「高空汙、高物價、高電價」的「三高家園」的黯淡未來,屆時受害最深的絕對是一般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