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40歲的時候一年股息收入一百萬,你還會工作嗎?

只有100萬的話
還是繼續工作吧
工作可以排擠花費的時間
也可以提高享樂的價值
工作的意義不只在物質
還有心理層面的

  如果是我的話,我還會繼續工作,不過:

  1.繼續做原本的工作,獲取除了金錢跟財富自由之外的成就感
  2.改做自己喜歡、想做的工作,例如開間民宿或是開店當老闆。

  但只把年薪100萬作為目標,我個人覺得有點不足,
  因為想做後續投資,這樣的收入實在不夠,
  所以如果是我,我會繼續工作,以爭取更高的所得。

  至於中華電,先說明,我不認為他可以拿來跟聯電、錸德相比較,
  電信業跟科技業屬性完全不同,
  拿後兩者來暗示中華電可能會衰退至如他們的程度,
  我覺得不妥。

  但全部雞蛋都押在中華電上,
  我覺得有點可惜,也很冒險,
  因為這種官股色彩濃厚的電信業,
  很可能因為政策調整而必須犧牲獲利,
  所以是否能常年維持高股息水準,有待商榷,
  但至少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他仍是一個單純領股息的優質標的,
  但我頂多在他身上配置50%的資金,
  剩下的錢我會拿來找其他有成長性的標的,
  而且你不覺得,這樣比較有趣嗎?
  
ta2008 wrote:
工作是讓你生活充實,...(恕刪)


不工作也有其它方式調劑身心

例如多到戶外活動

.........年輕的時候,有體力,卻沒錢...

中年的時候, 有點錢, 但是卻沒時間

老年時, 有點錢,有時間....沒體力玩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子在循環.

有穩定的收入又不用工作, 更應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祝大家賺大錢,一輩子無後顧之憂
穩定配現金股息的股票不只2412一檔,2002也不錯,還有很多檔,足以讓你分散風險。

當你看到障礙,請設法克服。

據政府公佈的資料,有錢人的所得中至少有50%以上是股利..... <---不包含政府無法掌握的資料, 50%是我印象中的數字

可是你的所得卻有 80% 以上來自薪資,為什麼?
我們總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聰明,但其實我們就是大多數人。
如果單身這收入夠自己過生活了
...
如果住台北,養一個家庭,還要繳房貸..
這收入遠遠不夠..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2008年7月30日經濟日報社論

依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的統計,課稅所得淨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高所得者,所得總額中高達66%來自股利所得,與中低所得者之80%以上來自薪資所得大異其趣
我們總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聰明,但其實我們就是大多數人。
有 100 萬穩定收入,不會 "工作" ( job/work),但應還是會專心於 "事業" (career)…

而 工作/事業 的 分界點,說真的,還滿模糊的… 有些人覺得作工程師,就是一份 工作… 但有些人覺得可以作出很好、功能又強的東西,對他來說,快樂又滿足感十足… 對這種人說,說工程師是一種事業也不為過…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作主管的料)

我也不建議只壓一兩支個股,找台灣五十成分股,龍頭股依自己喜好的比例購買(台塑、台積電、中華電、台哥大、中碳、中鋼、遠紡...)。
美股或新興市場我選擇買指數型基金或ETF,台股我是買龍頭股搭配小比例店頭或中小型基金投機一下。
北醫華佗曾經跟南醫扁鶴說過:「怎麼辦,腦殘沒藥醫!」
看起來有些人希望財富自由的定義是要每年有數百萬的淨收入 然後可以讓小孩讀好學校 在台北買房 或是全家生活品質 還是車子要買很好之類的...

我覺得那要等我中樂透才有可能達到那個境界吧



魔術凶兆 wrote:
看起來有些人希望財富自由的定義是要每年有數百萬的淨收入 然後可以讓小孩讀好學校 在台北買房 或是全家生活品質 還是車子要買很好之類的...

我覺得那要等我中樂透才有可能達到那個境界吧

根據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的定義
所謂的財富自由是被動收入大於總支出的兩倍就算達到了
如果某人慾望那麼強烈,可以繼續增加被動收入來滿足你的物質慾
但那也要先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才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