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時候技術分析還有用嗎

shex wrote:
在小弟心目中 areschen 也是大師級人物阿
...areschen 大出書小弟絕對是會去買的啦 (恕刪)


Good

這兩段話,說到我心深處~

技術分析是否有用~? 端看如何應用...
至少目前累積的獲利~個人都是以技術分析當作投資指標...
但短線而言~千線萬線終究敵不過一條內線...
隨心而收...隨緣而藏...
孤鴻海上來 wrote:
你太看得起小弟了,小弟距離一億還很遠啦...

小弟是從孤鴻大po出的多單數字得來的,
如果大大覺得盛名不便又討厭,
那小弟改口:抱歉,是我看錯了.^^


至於workcool大的回覆,
容明後再回,小弟今晚沒太多興緻,打太多字.
好戰.亡/忘戰.危
workcool wrote:我指的技術分析...並不單單指技術指標
而是包含方法、型態、訊號、指標與交易策略
在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中包含對於以上這些技術分析都做過非常多的研究
甚至包括你說的「市場帽客」行為...當然也是可以量化.....(恕刪)


基本上,我個人的量化,不只『方法、型態、訊號、指標與交易策略』,還包含了財務報表,公司組織/人數。波動/利率,甚至M1B等可以量化分析回測的部份。

workcool wrote:在考慮了資料偏頗的情況後,技術分析大多無效(或效果很小).....(恕刪)

所以以上這句話,我覺得如果去掉了我定義的技術分析,那剩下的才是直覺交易。

workcool wrote:技術分析也就不可能成為一門學問與知識,最後會流於如同占星術、算命等非科學的領域.....(恕刪)


是有人說:『根據「資料探勘偏頗」的定義來看,只要對同一個母體做了超過三次以上不同規則的取樣測試,就會產生偏頗,那麼...基本分析有沒有資料探勘偏頗?哪一種分析沒有資料探勘偏頗?有的。無法量化回測的分析就沒有』


但是我認為的是:

1)不可諱言的,很多傳統或運用普遍的技術分析方法,其處境有些像醫學還沒有從民俗療法演變為科學或占星術變為天文學之前的狀況。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方面的生動描述與經過細心挑選的軼事,但很少看到客觀的統計證據,許多主觀技術分析是一種宗教,涉及信仰的問題。不論有多少經過挑選的驗證案例,都沒有辦法彌補 這類方法的缺失。


2.但技術分析已經是相較於直覺,心理,情緒,宣傳等較為客觀的了。是否能從沙堆中掏出黃金?至少我對於可以驗證回測接受新觀念挑戰的『客觀』量化的技術分析,抱持著比較大的希望。


以上
別人錯了,不等於你就對了。
workcool wrote:
多數的技術分析的用處的確不大(以嚴謹客觀的方式去做歷史資料的資料探勘後就可以發覺這項事實),有用的是停損停利機制是否確實執行,許多時候的大賺/大賠僅僅是因為運氣的關係...


workcool wrote:
我指的技術分析...並不單單指技術指標,而是包含方法、型態、訊號、指標與交易策略,在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中包含對於以上這些技術分析都做過非常多的研究,甚至包括你說的「市場帽客」行為...當然也是可以量化...


workcool wrote:
在考慮了資料偏頗的情況後,技術分析大多無效(或效果很小)...


所以小弟運用一下workcool大的說法,
假定workcool大的說法是對的,
所以技術分析其實是可以不用學的,

而有用的是〔停損停利機制〕,所以有了停損停利機制,怎麼做都行,
所以丟銅板、丟骰子,射飛標都行,
丟銅板、丟骰子,機率都有50%,一定大於workcool大口中的:技術分析大多無效(或效果很小)

請workcool大不要告訴小弟,丟銅板、丟骰子也是技術分析的一種....
小弟承受不起這樣的打擊


所以以後投資人、01的鄉民買賣股票時就丟丟銅板、丟丟骰子,
不順利時就執行停損,
咦.......停損要怎麼設?
5%?、10%?、還是15%?、20%?
槽糕!技術分析不能用,那麼再丟丟銅板、丟丟骰子到底該如何設停損,
機率50%耶,一定大於workcool大口中的:技術分析大多無效(或效果很小)
是吧!

在打這篇回應時,指數由紅翻黑,期指大跌超過百點,
小弟滿手的空單又讓收益創高,
反正小弟現在的操作收益月複利就是超過10%,而且持續不斷的再進行,
所以不要說:〔流於如同占星術、算命等非科學的領域〕,
你就算說我用的技術分析,是巫術的一種也無所謂啦!

昨夜看到貓大的回文,就知道,我在01版上〔認真〕,是我笨....
還是貓大技高一籌......

01的鄉民以後買賣股票時,記得多利用銅板和骰子喔!
技術分析是不可靠的,workcool大說的.....
好戰.亡/忘戰.危
技術分析到底有沒有用?! 這點見人見智! 每個人看法不同!

但就我的看法! 短線或是極短線的技術分析是不可靠的!

套句作手作者壽江先生說的! 想要用幾天甚至幾小時的K線去預測未來!

無異是以管窺天!

但是一旦一個長期的趨勢顯現出來! (例如三個月的K線圖所形成的型態)

那就要尊敬它! 因為那是趨勢!

小弟我常常在頭部或底部做錯邊停損! 履試不爽!!

但是在大的方向! 幸好這幾年都是對的!!

傑西李佛摩說! 在頭部或是底部的5-10%停損是最少的學費!
workcool wrote:
你的問題很多...有...(恕刪)

我想你比較有意見的應該只是我說的「野性的直覺」這句吧...
我所謂的「野性的直覺」,其實就是經驗累積後得到的「盤感」
這沒什麼褒貶的含意在裡頭,在歷史上有許多名人都曾靠著這種直覺賺到傲人的財富(包括我尊敬的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在他的自傳中多次提到類似經歷)
但是這種「盤感」如果沒辦法量化(或說定義),就無法做客觀嚴謹的統計檢定
在科學上也就沒有太多研究的價值


感觸良多

曾經模仿一位高手的交易策略
賠了台指幾千點的學費

最後仔細詢問才發現高手30%用技術分析
70%靠"野性的直覺"下單

最後就選擇不要去想他每個月的收益率
乖乖當個能活下去的凡人
技術分析有沒有用???這話題三不五時就會在網路上吵一次,
用技術分析能賺錢的,當然會覺得它有用,
用技術分析賺不了錢的,當然覺得它沒用,

賺得了錢的人,幹嘛去跟賺不了錢的人爭技術分析有用,
如果人家信了,努力鑽研技術分析變成了贏家,那不是自己培養對手嗎???
市場是殘酷的,就別那麼佛心了.....

賺不了錢的傢伙,在那邊叫一堆東西說技術分析沒用,
可是人家就是靠技術分析賺錢,你要人家不相信自己賺錢的工具,
改相信你這個用技術分析賺不到錢的人,那不是笑話......

花時間爭這種沒營養議題的時間,不如多花點時間去做研究,

那你問我技術分析有沒有用????
嗯嗯,賺錢的時候就有用,沒賺錢的時候當然是沒用啊......



sam1818 wrote:
技術分析有沒有用??...(恕刪)


巷子內的哦! 所以我們不要跟他們吵
回樓樓上大大,

你這個是結果論。

與實際有沒有用,扯不上邊。
Brad.Little.Liu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