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長期投資的獲利來源只能是現金股息,才是對長期投資的誤解,因為價差的來源不一定是市場波動,也可能是企業內涵價值的提升。

長期投資人會衡量企業保留盈餘再投資,或是將盈餘分配出來,何者運用資金的效益比較大?如果保留盈餘再投資,能獲得比股息再投入市場更好的報酬,那長期投資人會樂於公司保留盈餘。

照您的說法,波克夏大概是全美國最不適合長期投資的股票了?

HK_Sung wrote:
長期投資者的獲利來至...(恕刪)

隨風小嫩咖 wrote:
以為長期投資的獲利來...(恕刪)


企業營運獲得的現金流也包含企業保留盈餘並再投資的部分,企業價值的再提升當然會影響股價,但把股價最後的價差當作長期獲利的依據是太狹隘了,因為股價還是得由市場決定,絕非長期投資者獲利的保證‧
HK Sung
但企業營運獲得的現金流,不一定有回饋給股東,不符合「將企業組織經營運之獲利回饋給股東之所得」(您的定義) 的條件,不可否認,股息跟股價都是長期投資人的報酬來源,以為股息才是長期投資的報酬來源,卻忽略企業內涵價值提升帶動股價上漲,是狹隘的見解。

巴菲特本身持有波克夏股票,從來沒有收到任何股息,卻是長期投資致富的經典案例。

何況,前述例子只是舉例說明,同一支股票,長期投資人與短線操作者的報酬會相等,就算把股息納入考量也不會改變這個結果,為了簡化才省略股息這個因素,爭論這種事情,是雞蛋裡挑骨頭,意義不大。

HK_Sung wrote:
企業營運獲得的現金流...(恕刪)

ryanku918 wrote:
一般人根本無法真正了解公司的基本面, 連郭董都會說景氣壞三倍, 張忠謀都會說看不到燕子了, 小散戶呢?...(恕刪)


這些人的能力究竟是在經營公司, 還是在預測景氣? 你要相信哪個?
所以假設你是台積電的股東, 看到這消息, 你打算怎麼做?
把股票先賣掉, 等到景氣落底再買回來? 這是個好主意, 那麼打算怎麼做去落實這個執行而且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如果你自認是一個無法了解公司基本面的投資人, 能做好這件事嗎?
換一個角度, 如果你關注的是這家公司的體質與能力, 認為他有能力面對景氣循環, 也許景氣差時少賺一些, 股價掉了一些, 但最終還是會渡過, 除非就是這些價差讓你無法釋懷, 讓你在股價掉了一些時, 想像"我先前如果先賣掉一些就好了"...

事實上, 並非長期投資就是不在乎價差, 只是不去追求獲利極大化, 原因呢, 我承認我做不到這點, 算我遜.
而且我更相信, 當你過度隨著價格而採取的交易行為, 特別容易犯錯.
例如, 很多人都感覺, 常常砍在最低點之後股價就反彈, 好不容易解套後就繼續上漲, 很高興地獲利了結之後卻又漲了一大段嘔死人等等, 並不是股市有一隻黑手在跟你做對, 而是"擔憂損失"或"擔憂失去獲利"這件事在驅使你的人性弱點犯錯.


ryanku918 wrote:
長線投資應當取決於該股未來價值並判斷股價是否被低估, 我記得有人說過, 看技術分析指標猶如看著後照鏡開車, 同樣的看著過去的月報, 季報, 與各項經濟指標, 何嘗不是看著後方開車, 投資應該就像柯斯托蘭尼說的, 不要看著方向盤, 而是要看著前方10公尺的地方, 但一般投資人若擁有看到前方10公尺的能力, 不要說要不要長線投資, 就連中短線都能賺到錢...(恕刪)


技術分析的用法在於讓你確定你持有的部位與"現在"的趨勢走向是相符的
當然有些人會用技術分試著去猜測未來的高點(而用基本分析的人何嘗就沒定過目標價?)
但個人不相信這種用法

世界上沒有向前看的"確定性"指標
一切的一切都是告訴你過去的狀況

不論你用基本面(營收毛利等等)或者技術面
都只能做到猜未來
只有鬼神才能看到未來

我的經驗,做為一個長期投資者的主要獲利來源在於股利,而非股票價差,所以時間是累積獲利時所必須付出的成本,當然也有像波克夏這種好公司,不發股利靠累積公司價值來提升股價來回報股東,但在台灣我找不到這種公司‧
這麼多年,長期投資一直是我的投資策略,不只股票,也包含房地產,股利及租金是我自由現金流的主要來源,靠這些現金流來實作複利效果,我不太研究一些長期投資的理論,心理層面的修練才是重點,其它我一概從簡,這是個人心得的分享也是我一直在做的‧
HK Sung

隨風小嫩咖 wrote:
愚昧的小嫩咖請 33...(恕刪)


如果在當時買進80元宏碁
又不知停損是何物
那故事就不一樣了

ryanku918 wrote:
投資應該就像柯斯托蘭尼說的, 不要看著方向盤, 而是要看著前方10公尺的地方, 但一般投資人若擁有看到前方10公尺的能力, 不要說要不要長線投資, 就連中短線都能賺到錢...(恕刪)


不要老想著"預測未來"這種事, 叫你向前看只是要你關注在未來, 而不是看過去的表現.
假設你持有nokia或RIMM, 不管過去表現有多好, 當出現iphone或android這樣的競爭者時, 就應該關注往後的發展, 並不是要你預測誰勝負. 只要關注前景的發展, 即便在ipad都已經問世一年了,iphone都已經好多年了, RIMM的股價還高達60塊, 而非現在的7塊, 時間夠充裕讓你進行調整了.
這個案例跟 denny_kf 大人說的 RIM、NOKIA 的故事,有什麼不一樣?

以為停損能避免風險,是很大的謬誤!只要你停損後,又把錢再次投入市場,你的錢就還是會面臨投資風險。

停損能避免風險,只適用於停損後就遠離股市,再也不碰股票的人。

3325km wrote:
如果在當時買進80元...(恕刪)

隨風小嫩咖 wrote:
這個案例跟 denn...(恕刪)


股票本來就不是穩賺的,他一定會有風險
然則
除了一些公家機關鐵飯碗外,甚麼可以賺到錢的事,是無風險的呢?
其實,活著隨時就有死亡的風險,不是嗎?

但是,很多所謂長期投資者不相信價格走勢可以反映該公司的營運狀況

停損只是在停掉你可能已經陷入的錯誤以或者是說風險上的管控
並不在於隔絕風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