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創造多少營收
同樣是大賣
台灣遠傳大賣跟全球大賣兩個銷量差多少
以HTC這半年的營業額跟獲利
個人判斷
HTC為了避免今年出貨的手機過季存貨被各電信業者、經銷商整批打包退貨
跟電信業者的拆帳已經談到幾近成本價
三星S4再一季就要出了
HTC"一定"會再出一隻旗艦機應戰
既然是這樣HTC對於蝴蝶機也不會敢大量出貨
免得跟一季後自家旗艦機相殺變成庫存
舉例來說
去年HTC J先是舖梗日本大賣回台銷售
接著找日本女子團體來台宣傳
然後HTC J在台上市不久突然橫空生出蝴蝶機的消息跟同樣會在台銷售傳聞
雖然HTC在消息傳出後一再把蝴蝶機在台上市的時間壓著不公布
但實際上傳聞一出HTC J就已經變成庫存機了
熱潮消退之快難以想像
J跟蝴蝶上市僅僅只差兩個月
這僅僅是在台灣的狀況
在全球HTC已經沒有甚麼重點戰區可以講了
但是全球面對三星HTC 10月出了1+應戰
請問有幾個人聽過1+?
出了這隻說程式跑分贏過S3
這跟前年再出一支XE說硬體贏過S2有何不同?
HTC說不玩機海
結果只是客製機訂單變少導致機種變少
國際版策略跟前年根本沒啥不同
前年打下來讓股價跌1000
今年還這樣搞還有1000可以跌嗎?
新聞很多,而且很多都是二手新聞,就代表不需要看新聞
業績好的公司,營收一直再創新高,當你看到消息時就是二手新聞
手機銷量在日本登上銷售第一的王座,而記者去查的時候也許真有這麼一回事,不過已經是過去"真有其事",不代表現在就是這樣。所以你看到的,仍然是二手新聞。現在的情況需要自己去找資料,去分析。
玉晶光在2010年第二季開始,股價大漲一波,確實反映出了第三季營收大成長。而第三季末開始股價從90一路漲到400,則開始反映了第四季和2011年的業績大爆發。股價向來都是反映未來的情況,怎麼會看著過去的資料,說今天股價怎麼又跌了?怎麼又漲了?
Weiter大大的資料顯示,KDDI和軟銀靠著iphone就快速攻佔市場。可見iphone在9/12發表,10月上市時,10月11月iphone的銷售成績相當驚人,而docomo不想補帖iphone而轉賣non-iphone造成市佔率下滑。但是這不代表12月,今年1月份致第一季末,iphone的銷售也會如此。蘋果的策略(蘋果第一季末要出iphone 5S),競爭對手情況(HTC,三星新機發表),消費者選擇(蘋果迷新機搶購嘗鮮,其他非蘋果迷呢?)都會影響。
新聞要看,消息也要知道,但是要自己去分析,判斷未來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