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股票分紅費用化, 各家公司怎麼因應呢?

我到覺得應該回歸到正統
就是要費用化 這樣財務會比較透明
股東也才會比較服氣吧

但是我們這種小工程師勒
我到覺得應該用調薪的方式
比照跟我們代工環境相似的韓國
GDP也差不多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說他們沒分紅效率跟台灣差不多
我是覺得因為 他們本薪上次的統計好像是高我們35%~55%
(不知有算進物價水準嗎?)
如果那樣調對我這種基層工程師而言 那年薪是差不多的

再來就是不要用一句責任制打死
加班應該要 有依勞基法有加班費吧
這應該是其他行業比較少發生的吧


很多行業也是責任制,不光是工程師
大家愛看的水果報,多是責任制
傳產,責任制的也很多
一般服務業也是
總之大家都很辛苦
一般人以為所謂拿命換是指時間,
其實不然,RD拿命換是指工作上的壓力,如果不是身在環境當中,根本不會了解,
看過公司幾個RD,真的是在幾個月內白了頭髮,所以一直提醒自己,不要跟他們一樣...
的確,30% 的離職率是很可怕的,
不管是不是精英,
不管對什麼產業,
一瞬間離開這麼多人,銜接上很是問題。
五六年前在前個部門就有遭遇過一次工程師集體跳槽的事件,
結果是整個廠運作上很吃緊,產量良率拉不起來,
一整年被釘到翻掉,連副總都來廠內開晨會。
唯一好處是,因為這個事件,接著來一個結構調薪,
但問題是你要能撐得下去,不會像我同事一樣胃出血。
不要說只有工程師是人才,第一線的人員也是人才,
30% 對生產線而言更是大傷,連支應日常生產都有問題,要靠誰來訓練新人?

"以不變應萬變,要離職就請便"
就算一個組織沒有別的辦法可做,這句話也只能藏在心裡,
千萬不能對下屬講,連一點點的表情都不能露出來,
講這句話的主管,擺明就是把人當機器看,要有心理準備被甩門走人。
我有一個同事講了類似的話,趕走一堆幹部......

anyway, 我覺得有大部分的公司會先觀望,不然就是分階段慢慢調;
要調薪達到之前的幅度,要靠烈士.....
人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莫名其妙.. 遇到莫名其妙的人,經歷莫明其妙的遭遇, 連工作也莫名其妙...
好奇怪, 為什麼很多工程師覺得自己工作最辛苦,壓力最大? 但我卻很少聽到其他行業的抱怨自己有多苦?
邏輯上,工程師說別人沒做過工程師,所以不知道苦; 但是工程師有做過其他行業嗎? 不然怎麼會覺得比別的行業苦?

PS:以我自己的工作經驗,賣腦力的工程師真的比出賣勞力的爽,不然我幹麻"選擇"當工程師...這就是小時候犧牲青春當書呆子所換來的福利啦! (也許我是爛工程師吧)

PS2: 其實學管理的好像更爽,不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啦.
"以不變應萬變,要離職就請便"本來就是一些大企業的想法,先看別人怎麼做我們在跟著做‧要離職就請便,反正大公司有的是錢,走了一票可以再去挖一票,這本來就是社會常態‧
我不是什麼大老闆,我也只是底層的員工,況且我祇不過把經營者的心態說出來而已,不曉得板上的幾位網友們在氣什麼
不要拿一些體質本來就不佳的公司來做比較,體質不佳的公司本來就留不住人,這或許會有30%的離職率

下面的RD只是執行計畫而已, 好的RD說穿了就是能讓你的計畫能順利執行而已. 公司會不會賺錢通常是操控在上面的決策. 30%離職率真的是恐怖, 尤其是這行業的RD, 整個產品的開發影響, 時效可以讓你由盈轉虧. 有此體認是因為前公司就是活生生的歷子........

raddick227 wrote:
我到覺得應該回歸到正...(恕刪)


我也是較支持透明化...這東西本來就是要先算到成本去, 由消費者承擔. 而不是先壓低, 從盈餘來支出. 這樣只是公司/股東拿錢讓消費者消費而已, 由其是拿強勢匯率來便宜消費的西方消費者.
K200D wrote:
"以不變應萬變,要離職就請便"本來就是一些大企業的想法,先看別人怎麼做我們在跟著做‧要離職就請便,反正大公司有的是錢,走了一票可以再去挖一票,這本來就是社會常態‧(恕刪)

您有說到重點了,大公司有錢的確可以再去挖一票人。但就目前所提分紅費用化之後,大公司哪還有年薪(本薪+股票分紅)可以開出來挖角?就算本薪調高還是比不上現在+股票分紅的誘人利基,雖然說整個大環境都會同樣的改變,但提到挖角一定是開出比原公司更高的薪酬才挖得到人才不是嗎?雖然說工程師們大多在這個圈子流動,但一票人離開已經造成公司的損失,再花比原來人事薪酬更高的價碼去挖角來填補,況且就算挖角到有經驗的人才還是需要一段適應期。這段時期的產能不良率可能造成客戶抽單跑單,甚至影響公司信用。以研發為重的大企業絕對不會有這種要離職就請便的想法。RD雖然不是說多了不起的職業,但卻掌握公司產品的開發與設計,能賣錢的東西都失去了,這公司還剩下什麼??
很快就會再重新平衡了。
以前賺錢多股票多的公司,因為底薪較低,所以會重新調薪,以免人才流失。
至於會不會造成大批人員跳槽,我看很難,因為每家公司都一樣,股票分紅
都費用化,跳到任何一家公司都一樣,更慘的是還要重新排隊,個人的信用,能力
還要拼一陣子,才會受到新公司肯定,這又何必呢?
衝擊比較大的公司是高股價公司,像是鴻海同樣是賺一萬,他的一萬抵台積電的三萬,
但是說實在的鴻海的毛利率較低,根本承受不起發股票給員工(一張二十幾萬)的衝擊。
因此以後挑公司股價不再是那麼重要,公司盈餘的多寡才是重點,因為公司會傾向發
現金給員工,發股票會嚴重降低公司的盈餘。
我在想台灣明年的GDP會下降多少?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別忘了紅黨一向是台面上一套,抬面下一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中國的媒體是看不到第二句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