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嚕 wrote:一流企業跟長期投資有關?
台灣不像美國有世界級的一流企業可做長期投資
在台股做長期投資很辛苦的
如果要長期投資可以去買美股
50年前的迪吉多電腦,不是世界霸主、不是一流企業嗎?20年前被COMPAQ併購而消滅,COMPAQ不也是世界霸主、一流企業,隨後又被HP併購而消滅,HP呢,也是世界霸主,一流企業,然後...who knows.
是不是一流,得經過時間的考驗才知道,而時間的考驗該是多長呢?德國很多名不見經賺的中小企業都經營了超過200年,也不是世界級,也不是一流企業。
長期投資不是買了就不動就叫長期,這樣的話,一流企業的股票變成壁紙的機率不會比台股中小企業還低,長期投資是指持有的目的,企業財報上的資產有兩種,一種是交易為目的之金融資產,一種是長期投資的金融資產,買賣獲利的是指前者,長期投資的是指後者。
買美股不是因為他比較好,而是規模的關係,你有100億美金要投,投在台股的話,你要怎麼買?美股大型企業多,才能消化這種金額。
ejan1969 wrote:
以前看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看的很有心得,租金收入扣除房貸支出後還可以產生現金流,多棒啊,正準備摩拳擦掌的也來建立房地產資產,結果發現找遍全台灣,找不到這種理想的出租標的,因為台灣的房價租金比太高了,沒辦法用租金來cover房貸還有剩,才開始去比較台美兩地的房市組成,發現清崎的這一套在台灣還真的不適用,不過難道就一無是處嗎?當然不,這種建立資產的精神原則還是讓我很受用的,最後我還是建立了一些房地產資產,用很便宜的價格拍了一些高雄市的套房,因為清崎的精神就是,你的進場價格就決定了你的獲利。
其實清崎做的也是一種價值投資,跟巴菲特差不多,就是進場價格,只要比內含價值低,就是一筆好投資。至於內含價值,這個就要因地制宜了,巴菲特的分析方式當然不適用在台股,美國公司的企業經營精神也無法套用在台灣公司上,畢竟台灣企業的發展也才幾十年而已,巴菲特重視股東權益報酬率,看到台積電張董幾年前提出說,台積電未來要致力於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我以前不懂,現在隨著對企業運作方式的瞭解,才漸漸瞭解為什麼看股東權益報酬率。.(恕刪)
你的進場價格就決定了你的獲利+1
ejan1969 wrote:
買美股不是因為他比較好,而是規模的關係,你有100億美金要投,投在台股的話,你要怎麼買?美股大型企業多,才能消化這種金額。...(恕刪)
ejan兄說得非常好
我個人也不認為台股沒有長期投資標的
像我自己鑽研甚久的一檔油電燃氣類股,就是個人核心的長投標的
但它股本只有58億.在外流通股數不過28萬張,每天成交量僅僅數千張
我如果手握100億美金,都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買
就好像放水洗澡,打開水龍頭如果它是用滴的
那都不知道要多久時間才能夠把浴缸放滿,泡個痛快的澡
巴菲特自己也承認過這一點
甚至嘆息這就是被散戶自己所忽略的優勢
法人沒有辦法大買的股票,自然股價不會被不理性的推高
散戶經常可以買在合理,甚至便宜的價位上
可惜的是多數人買股看價格不看價值
冷門,不漲...就棄之如敝屣
0931779549 wrote:
慘,現在小弟的確有這樣心態@@...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想法,到底是對還是錯
我想頗值得深入探討
很多人會選擇極度分散地去做投資
是因為放錯籃子,頂多破一兩個蛋不會全破
資產安全可以獲得很大的保障
心理層面也因此而感覺安心,感覺舒適
投資沒有人喜歡賠錢的,我也必須承認不賠錢的感覺真的很好
也因為這樣的心理概念驅使,這幾年越來越多的ETF,共同基金像雨後春筍一樣誕生
然而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去問
蛋安不安全,真的是因為籃子的數量嗎 ?
如果籃子越多越好是正確的
為什麼真實情況總是台灣五十(0050)比中一百(0051)更優秀 ?!
100比50還多一倍不是 ??
想清楚這一點,就知道關鍵從來不在於籃子的數量你需要多麼高
而是每一個籃子的材質強度,編織密度好不好你要知道
幫忙提籃子的人手臂力量強不強,可以提多久時間你要了解
遇到誘惑會不會偷蛋,遇到挫折會不會摔籃子洩憤你也要觀察
當功課做得越多,你需要的籃子就會越少
就好像0050不需要買到100檔一樣
但是很多散戶分散風險的方法不像0050是找好的去分散
而是為了分散而分散
最要命的還是根本分不出來好跟不好差在哪裡
簡單股價飆起來就當作是好股
口袋裡全部都是均線上升的股票
帳面盈餘看起來爽度很夠,庫存分散數量感覺起來很安心
但事實上都是踩鋼索,非常危險
絕對有些人是不以為然的,我都賺錢了哪裡危險
在股市只要是能賺錢的,都是好方法
但是請不要忘記"你一天不離開市場,賺到的錢就不是你的"
投機可能被雙巴
摸底死抱有可能抱到木乃伊
(譬如死抱鴻海成功了,那請你再去死抱宏達電看看 ?)
很多人為了帳面能有漂亮的盈餘
都是cut the losses let the profits run
但是loss真的是虧損,波動真的是風險嗎 ?
如果對個股研究的夠深入,波動其實是機會
如果價值觀有建立起來,虧損不過就是獲利之前的小小考驗
freeman9955 wrote:
巴非特買IBM 股票不知賺賠多少。
IBM 當今的 CEO 只㑹變賣部門以及買回自家股票美化帳面數字,連續 九季營收下滑,購買 IBM 股票是否是價值型投資?
IBM 負債淨值比再創歷史新高,流通股數創1999年新低
不只是IBM..而是整個美國大企業..這幾年利用低利借款買回公司股份
美國整體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減少10多%了
這樣就算盈餘未增加..每股EPS都能有雙位數成長
加上美國企業用於資本投資相對於股東權益也持續下降
代表美國企業更重視短期成長..是一種虛幻式的榮景
而巴菲特模式是模仿華特斯的俄羅斯娃娃模式..
搭配首創設計將保險公司的浮存金用於控股公司
就像自傳裡說的" 每個俄羅斯娃娃都有專屬的自動充電器:浮存金 "
之後才有巴菲特模式的複利成長
一般散戶投資人是沒有他的條件的
更何況...巴菲特的投資標的是非常多的!!!..並沒有集中在少數標的上
尤其在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