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hua0317 wrote:
如果你連開小店都開輸...(恕刪)
[當年王永慶的米店不就是用差異化的服務策略
到今天才會有台塑王國?]
你是說這一段嗎?
真的看得出差異化!
王永慶10歲時,祖父王添泉告誡「茶山是無根柢的,將來終究成為石頭山,依靠茶葉維生,註定失敗。」王永慶謹記在心。15歲自新店公學校(新店國小)畢業後,先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因為當時商業重鎮在於南部,尤其嘉義又是稻米與木材集散地,所以一年後到嘉義一間米店當學徒。16歲時用父親所借的200日圓(註:當時約普通人數十倍薪資[3])自己開辦了一家米店,弟弟王永成與王永在也南下嘉義幫忙,初期生意為了開發客源,挨家挨戶拜訪推銷,首開送米到府服務,比其他米店多出四個小時營業時間,以及當時農業技術不發達,米粒常有米糠、砂礫夾雜,為了提升米的賣相品質與獲利,王永慶事先就將雜質篩選出來,同時加入石膏粉增加重量,因此之後生意很快的越作越大,日後種種經營策略也自此時打下基礎。後來經營碾米廠,不料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況吃緊,吃米必靠配給,王永慶也結束十年來米行生意。米店結束營業後逐開始發展磚瓦廠、木材行等,其中戰後以木材的生意獲利最豐,因王永慶不惜冒險盜伐台灣珍貴林木銷往日本,因過度砍伐導致八七水災的嚴重災情,被坊間戲稱為山老鼠,其弟王永在也因此而代其入獄服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6%B0%B8%E6%85%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