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中韓簽訂FTA,台灣最需要什麼?FTA請看一下謝謝你們

minhua0317 wrote:
如果你連開小店都開輸...(恕刪)


[當年王永慶的米店不就是用差異化的服務策略
到今天才會有台塑王國?]

你是說這一段嗎?
真的看得出差異化!

王永慶10歲時,祖父王添泉告誡「茶山是無根柢的,將來終究成為石頭山,依靠茶葉維生,註定失敗。」王永慶謹記在心。15歲自新店公學校(新店國小)畢業後,先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因為當時商業重鎮在於南部,尤其嘉義又是稻米與木材集散地,所以一年後到嘉義一間米店當學徒。16歲時用父親所借的200日圓(註:當時約普通人數十倍薪資[3])自己開辦了一家米店,弟弟王永成與王永在也南下嘉義幫忙,初期生意為了開發客源,挨家挨戶拜訪推銷,首開送米到府服務,比其他米店多出四個小時營業時間,以及當時農業技術不發達,米粒常有米糠、砂礫夾雜,為了提升米的賣相品質與獲利,王永慶事先就將雜質篩選出來,同時加入石膏粉增加重量,因此之後生意很快的越作越大,日後種種經營策略也自此時打下基礎。後來經營碾米廠,不料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況吃緊,吃米必靠配給,王永慶也結束十年來米行生意。米店結束營業後逐開始發展磚瓦廠、木材行等,其中戰後以木材的生意獲利最豐,因王永慶不惜冒險盜伐台灣珍貴林木銷往日本,因過度砍伐導致八七水災的嚴重災情,被坊間戲稱為山老鼠,其弟王永在也因此而代其入獄服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6%B0%B8%E6%85%B6
minhua0317 wrote:
如果你連開小店都開輸...(恕刪)



的確差異化服務創新是商機,我不知道其他產業怎麼樣,但是我在電子業看到的是...

你有差異化的SOP,其他人可以學,你有差異化的技術,大廠就把你整個team的人挖走或是整間公司買下來

以前年代資金沒這麼多,大家可以憑技術拼出一片天,現在大家錢多,企業家砸錢挖技術就好了

看看多少消費產品就是這麼被搞爛的? 手機,平板,USB..etc

大陸10年前電子業在幹嘛?大家還不屌他耶,他憑什麼擠身電子產業前幾名,就是用錢砸出來的

童子賢的說法沒錯,要大家不要因此太悲觀,台灣還是有競爭力的公產業,但還是承認FTA對於台灣有助益,那是兩件事並存,對於一些和韓同等競爭力的公司-尤其是傳產,關稅差異就可定生死.
別老說要提高品質走不一樣的路,這誰知道但卻做不到,做得到誰會守著老路.有轎車誰願意雨天還座機車出門.

sroach wrote:
至於另一邊,認為改善並不困難的人,像是 minhua兄,看起來不是眼高手低的人,您也可以帶頭做研發,甚至發發善心,幫那些做不了研發的人,想想他們該怎麼辦。

話說回來,不知道這邊有多少人做過研發?可以面對國際競爭壓力還存活的研發?像是有位版友,一直對研發有熱情,希望大家去用研發對抗所有的不公平競爭,我相信他一定是非常優秀的研發人才,做了很多可以挽救企業的世界一流研發。

小弟在研發界混久了,我的朋友中,沒看過幾個可以做研發的,可以做的也沒幾個做到世界一流,而做到世界一流的人之中,多的又是發發論文換不了現金... orz


其實要做出差異化、提升競爭力
並不是只限於狹窄的研發方面
認為需要作出什麼不得了的東西才可以跟人家比拚

事實上,很多有用的小改善是用在製程上的小改善
在製程的環節上
如果可以有效地去改善製程瓶頸
可以縮短工時、或是降低員工辛勞
都是可以讓你成本低減

舉個例
汽車廠生產一台國產車成本要50萬
每個月常態庫存2000台,需占地10甲
庫存成本=2000台X50萬=10億(不曉得有沒算錯,太多0了)
很可怕吧,每個月光積壓在那裏不能流動的資金就10億
此外還有租貸土地成本、人員巡檢成本、庫存耗損等成本

要這麼多庫存
是因為一般一輛車的製造約需4~5天
然後車型/車種多
所以要應付消費者的交車期需求

如果透過改善
讓車子的製造縮短一天
表示車廠可以較靈活對應市場需求
庫存可降低至1500台
積壓成本每月就少了2.5億
然後土地不用租那麼多
巡檢人員不用那麼多
庫存耗損又可減少
成本是不是就降低下來了?

車子的製程真的可以縮短一天嗎?
當然可能啊!
生產單位:製程改善、工法改善
業務單位:市調再精準一點,去掉雞肋車型
生產技術單位:新技術導入、新設備導入
這些都可以讓工時有效縮短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台灣有在做,韓國就沒在做嗎?
當然,這每個企業都在做
但做的確不確實、做的深不深入、做的精不精準
往往就是這些細節決定了成敗
不然豐田式管理也不會紅極一時
minhua0317 wrote:
其實要做出差異化、提升競爭力
並不是只限於狹窄的研發方面
認為需要作出什麼不得了的東西才可以跟人家比拚
事實上,很多有用的小改善是用在製程上的小改善
在製程的環節上
如果可以有效地去改善製程瓶頸
可以縮短工時、或是降低員工辛勞
都是可以讓你成本低減...(恕刪)


其實這也是創新,競爭力提升,和有意義的cost down
不是砍薪水或者做黑心油就叫cost down

另外這兩天有關中韓FTA較深入的內容大家可以看看.....真有那麼厲害?
再者幾年前韓國接連與世界最大的幾個經濟體美/歐簽FTA....為何沒被台媒或政府大肆宣揚?

FTA是經濟議題也有政治含意.....尤其牽扯到中國
FTA該進行...但不要被過度誤導......
minhua0317 wrote:
所以我就舉出了一個很...(恕刪)

呵呵 看到這個我就想笑了
怎麼 大家也知道商品價格是來自於差異化
全世界都知道嗎
現在台灣遇到的情況是
人家不只可以做得好吃 便宜5元 送你飲料 買一還可以送一喔
看你怎麼跟我玩 反正把你幹掉 我的份額增加
反正我利潤就是高你6%阿XD
虧一陣子我也不會死
等你死了 我恢復價格又大賺啦
國際競爭是這樣玩滴
不可能有讓你活的機會
看到樓上幾樓還在催眠自己
只能搖頭歎息阿


dongmark wrote:
請問資金和人才如何留在一個不和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互通互聯的台灣?





這是一個粉棒的思考點 !

先不管啥覆蓋率,差異化的嘴砲

回想一下
學生時代, 資優班,直升班 是啥 ? 高度競爭,高度報酬 的地方,不輕鬆 !


吸引 人才 & 資金 的地方 一定不是小雀幸國度 or 放牛班,輕鬆 + 低酬

當台灣氛圍變化時, 蠻危機的
畢節望族後裔
是不用太悲觀,但是根本沒有樂觀的本錢...

童子賢就是太樂觀了,他和碩自己才6%毛利,還是在別國FTA和中美的ITA保護傘下...

還可以對台灣其他產業憂心中韓FTA造成的衝擊置喙?

還是搞好自家經營和提高員工薪資福利比較實在,少放話了吧...

rexone777 wrote:
其實這也是創新,競爭...(恕刪)

因為大陸是世界市場
因為大陸是台灣最主要出口市場
台灣喊了十幾年不要過度擔心,於是就成了現在這樣。
cisco966266 wrote:
因為大陸是世界市場
因為大陸是台灣最主要出口市場
台灣喊了十幾年不要過度擔心,於是就成了現在這樣。...(恕刪)


是說從戒急用忍開始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