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國 wrote:
近10個兄弟姊妹
樓上鄉間河太急打出我想說的,

早期台灣屬農業社會,所以會有多子多孫以的觀念,在那時代背景,臺灣也由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為了降低生育率,當時口號 兩個孩子恰恰好 三個孩子不嫌多.
當然你也的考慮醫學跟教育等相關進步;當初識字率跟學歷跟現在比例是不同的.
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產能增加,但也會影響大量家庭手工業制(遠古人類由狩獵轉為農業是因為可能可獵食大型動物銳減而農業社會帶來定居跟產量跟人口增加才帶來城市化,再擴張成週邊衛星城市)
未來應該是會發展機器人會取代部份人工是一樣的
補充一下題外話:
每項科技從理論到初次發明&成熟可能的花上20年左右(沒算流產)
更別說要普遍發展了,那又可能是另一個20年.
勞力不足,在轉變過程中是需要外來勞動人口
(非法移民也算一種,但會產生另一種社會問題;美國,澳洲等先進國家都有這樣問題)
這樣陣痛期,是需要時間渡過;勞工問題是需要勞動基準法來做有效保障(執行力).
許多問題,不用過度憂心,但也不可不設防,要有居安思危
凡事都有一定風險,只在選擇機率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