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實例探討】投資買賣看趨勢


lavo wrote:
標記一下原來會跌到...(恕刪)


以現階段來説,中華電信就算都不看基本面資訊,也會自己漲到三位數,因為技術面告訴我的。但不是每一檔股票現階段都在走多頭,將來中華電信也是有可能翻空,只要比法人資金避險跑的快就好,技術面自已會說話。

不過這檔被我列入核心持股了,跑個意思意思就好。畢竟等中華電信也開始轉空下跌,離系統性崩跌也近尾聲了。
好文標記一下,學習知識。
小小花農 wrote:
最近似乎很流行所謂...(恕刪)

小小花農 wrote:
以現階段來説,中華電信就算都不看基本面資訊,也會自己漲到三位數,因為技術面告訴我的。但不是每一檔股票現階段都在走多頭,將來中華電信也是有可能翻空,只要比法人資金避險跑的快就好,技術面自已會說話。

不過這檔被我列入核心持股了,跑個意思意思就好。畢竟等中華電信也開始轉空下跌,離系統性崩跌也近尾聲了。...(恕刪)

股有股性,有定存股、有價值型投資股、有產業景氣循環股、有投機股、產業成長股,根據個人認知,各類型股票各有其「較為適當」的投資方式、分析方法、以及切入時點,錯用了,極可能賺不到錢,甚至賠錢。

早期個人偏好產業景氣循環股,所以會花了不少時間對單1公司所屬產業循環特性、公司財務、公司未來動向、公司籌碼面盡量研究,然在在適當時間、投資價位「分批」買入與「分批」賣出(因為沒有人是神,也沒有任何分析方法可以幫您抓到高低點),這類股票您如果用技術分析,極可能停損在低點,也可能賣在起漲區的最後壓低洗盤。或許您會說,等漲勢確立,指標翻正再追,呵~產業多頭,股價也不可能1飛衝天,中間無數的假跌破、指標背離常常讓您看得到吃不到。

還有其他類型股票,有空再述。

PS.技術分析當然有其適用的股票類型,而且很好用,但用在定存股上,有點不是那麼好用,而且很不好賺。

以上僅供參考…
隱地:看不起的人愈多,生活的情趣愈少。活到最後就只好剩下一個孤獨的自我。

wensoncai wrote:
不學技術分析想買股票..根本找死..
若你運氣好..來個4000點大盤大漲..不學技術分析沒關係..亂買都賺...若來個大跌呢...
學技術分析不是要讓你賺大錢,,是要保護你自己.學技術分析也會輸錢..但避免破產.....
切記....切記......(恕刪)

不是學會任何1種分析就可避免破產,學會了,有時輸更慘,這就是股市。股市是永遠無法被100%抓住的....

分析只是投資的1環,您的資金控管(策略)、個性、還有運氣,甚至比分析還重要,當然啦,只有不玩,才會不輸!

隱地:看不起的人愈多,生活的情趣愈少。活到最後就只好剩下一個孤獨的自我。
技術分析僅有約7成準確度,因此基本面才是王道。


股海神經 wrote:
以中碳為例,這隻優良定存股,你可以用基本分析去了解到基本面上起了變化。
但也有可能疏忽了基本面有了變化,反而從技術面破線而開始去深入基本面而突然驚覺基本面起了變化。
技術面,基本面都是工具,那個用得順手就用那個


感謝股海神經提供的實例,基本面是選股的依據,須要定時檢視,技術面提供了散戶資訊不對稱的保謢傘.


pineman wrote:
上面不是有人舉中碳,週線保命出脫點在去年11月底,你看看新聞報導有講什麼?2014/12/9日新聞:營收年增13.6%。現在大家都知道今年很不好,只剩100出頭了,買在160的,算不算有點跌到臉變形,爹娘有點不好認人了?


感謝P大的補充,讓人更容易了解
上面有幾位前輩都提到『看後照鏡開車』的危險了
漸漸就有『綠角』的味道出來

我完全相信 綠角所說要『擇時擇市』是不可能的說法!

沒有人可以長期選中適當的標的適時的低買高賣
所以分散標定 定期定額投資才是王道

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哪支股票明天會漲會跌
所以只要投資標的夠分散 全球市場ETF 之類的
就沒有技術分析的問題

因為躲過下跌的風險就等於有損失上漲的風險,不是嗎?


Lian_Su wrote:
上面有幾位前輩都提到『看後照鏡開車』的危險了
漸漸就有『綠角』的味道出來

我完全相信 綠角所說要『擇時擇市』是不可能的說法!
沒有人可以長期選中適當的標的適時的低買高賣
所以分散標定 定期定額投資才是王道

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哪支股票明天會漲會跌
所以只要投資標的夠分散 全球市場ETF 之類的
就沒有技術分析的問題

因為躲過下跌的風險就等於有損失上漲的風險,不是嗎?

我的存在,就是要來把這句打破的

我擇市,我擇台北股市 還專擇 0050

我擇時︰

擇 8750 賣 7250 有買到的 0050

擇 8250 買 9750 已賣掉的 0050

要『擇時擇市』是完全的可能

我作得到,我不相信綠角作不到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小小花農 wrote:
大大轉貼文寫的真好,不過每個人心中的價值並不相同,就像風险忍受程度也不同,錢放銀行領那少少利息,就算通膨減損也大有人作為主要理財方式,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模式.謝謝指教

感謝稱讚!

“定存股”最近很熱門,禁不住查了一下,好像網站上還沒有” 定存股”的共識定義(包括維基百科)。為什麼?

由01上的發言分類,
【A】有人覺得「定存」是定期”買入儲蓄”的意思,適合受薪階層。定期買,當然不輕易談賣出,只有越存越多。
【B】有人覺得與定期買入無關,是定期有” 配股配息”的意思,適合保守型的投資者。重點在配息,可以依基本面換股或增減持股。
【C】與B的入場理由相同,但是出場就不一樣了,B重視股息。但是C重視”股價差額”,只是選的是大家通稱的定存股,依技術面增減持股。
所以不是所有買中華電的都是同一種人,可能有以上差別。

”李嘉誠賣樓背後的兩本帳簿裡”所談的就是【B】的投資思維,當然在下不是李嘉誠。就像全世界所有的作家,都不是巴菲特,但卻出了幾千本巴菲特的投資術。

不是說7000以上難賺錢,不過,個人倒是認為,要談「定存」,無論是以上何種方式,要真的有如銀行的定存,到期時利息雖少,但起碼本金還在,這才是定存的意義。所以才會說10000點時是沒有定存股的,其實7000以上都沒有,或是整個股市都沒有。
講到技術分析,就要先定義清楚"技術分析"是什麼?

現在有一門顯學叫大數據,Big Data,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股市每日的交易也是一樣,交易最原始的資料就是成交價格跟數量,累積無數年下來的這些資料就會形成Big data,單一data本身其實沒什麼價值,但是一旦變成big之後,價值就浮現了,不過要有過人資料敏銳度的人,才有辦法從中提取價值出來,因此無數年來,有許多天才洋溢的人,弄出了一些統計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指標,來設法找出有價值的東西來。

Big data的分析講究的是,只看結果,不論原因,這是跟傳統科學分析大相逕庭的邏輯,傳統科學分析講究的是,先假設原因,再去證明其是否成立,股市的技術分析就是前者,結果出來是怎樣就是怎樣,不管理由是什麼,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結果是一個"可能性",而不是必然發生與否。

技術分析當然有其吸引人之處,就跟現在許多大企業前仆後繼的投入data mining一樣,也就是在巨大數據中找出未來演變的"可能性",用來提高決策的正確性,或是規避可能的風險,這是用來幫助決策的,而不是拿他直接來當成決策。去年鴻海跟中國的一些大公司在貴州成立了大數據交易所,讓Big data變成是可以交易的物品,然而,技術分析行之有年,為何一直無法變成顯學?也就是像Big data一樣變成潮流?

我個人認為原因是,big data通常是用來"輔助"決策的,而技術分析者,通常是直接用技術分析來決策,這個差別是什麼呢?差別就在於或然率。前面提到過,big data分析出來的結果只是個"可能性",要輔助決策的話,7成的可能性已經很高了,但是技術分析的結果,即便是8成的可能性,第2次就是6.4成(8x8),再下一次就剩5.12成(8x8x8)了,跟射飛鏢差不多了,當然還是有人可以靠技術分析來獲取長期報酬,這個就牽扯到操作策略了,其實就類似賭black jack,會算牌的會再贏面越大時下越大注,用大賺小賠的方式來累積長期的勝率。

那價值型投資者,或是存股者,到底要不要學技術分析呢?
我是覺得花點時間理解市場的交易本質,以及價量關係即可,不用花時間去研究技術分析,因為技術分析易學難精,花了大把時間學個半弔子,不如花時間瞭解產業跟公司。至於什麼是"市場的交易本質"?價格是交易後的結果,每天都有想買的人,跟想賣的人,想買的人比想賣的人多,價格通常會漲,反之亦然,市場受影響的因素很多,大盤、類股、重大消息等等,這些是你要關注的。而"價量關係"則是一種價格走勢的方向,基本觀念有就好,不用去畫一堆線,算一堆指標。

小小花農 wrote:
然而在股巿自萬點崩跌至今,許多所謂定存股也大跌一段,真的是大跌大買,不跌不買?大家都是好野人可以無限加碼?還是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存股族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不動的,當基本面沒有變化,有多餘的錢要加碼時,最單純的存股族買股就是資金分配定期買入,不管價位、不論多空,但是要參考一些市場趨勢也是可以,可以幫助提高勝率,也就是降低買入成本。不過當基本面有變化時,這個決策就變複雜了,譬如中碳,股價大幅拉回,但是獲利也是大降,這樣還要大跌大買嗎?這時就得去分析一下我前面提到的,市場的交易本質與價量關係了,假如你長期持有並持續關注他,你就可以比較理解他的股性,"股性"這2個字很抽象,一檔股票,除了那些國民股,譬如聯電、台積電、友達、鴻海等之外,通常都是某一固定族群在交易,這個族群長期交易下來會形成某種固有的交易pattern,所以常常會有明明業績就不好,可是股價偏偏跌不下去,或是明明業績就很好,可是股價偏偏不反應等等現象,分析這些有助於你決定加碼或是減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