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o wrote:
標記一下原來會跌到...(恕刪)
以現階段來説,中華電信就算都不看基本面資訊,也會自己漲到三位數,因為技術面告訴我的。但不是每一檔股票現階段都在走多頭,將來中華電信也是有可能翻空,只要比法人資金避險跑的快就好,技術面自已會說話。
不過這檔被我列入核心持股了,跑個意思意思就好。畢竟等中華電信也開始轉空下跌,離系統性崩跌也近尾聲了。
小小花農 wrote:
以現階段來説,中華電信就算都不看基本面資訊,也會自己漲到三位數,因為技術面告訴我的。但不是每一檔股票現階段都在走多頭,將來中華電信也是有可能翻空,只要比法人資金避險跑的快就好,技術面自已會說話。
不過這檔被我列入核心持股了,跑個意思意思就好。畢竟等中華電信也開始轉空下跌,離系統性崩跌也近尾聲了。...(恕刪)
股海神經 wrote:
以中碳為例,這隻優良定存股,你可以用基本分析去了解到基本面上起了變化。
但也有可能疏忽了基本面有了變化,反而從技術面破線而開始去深入基本面而突然驚覺基本面起了變化。
技術面,基本面都是工具,那個用得順手就用那個
pineman wrote:
上面不是有人舉中碳,週線保命出脫點在去年11月底,你看看新聞報導有講什麼?2014/12/9日新聞:營收年增13.6%。現在大家都知道今年很不好,只剩100出頭了,買在160的,算不算有點跌到臉變形,爹娘有點不好認人了?
Lian_Su wrote:
上面有幾位前輩都提到『看後照鏡開車』的危險了
漸漸就有『綠角』的味道出來
我完全相信 綠角所說要『擇時擇市』是不可能的說法!
沒有人可以長期選中適當的標的適時的低買高賣
所以分散標定 定期定額投資才是王道
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哪支股票明天會漲會跌
所以只要投資標的夠分散 全球市場ETF 之類的
就沒有技術分析的問題
因為躲過下跌的風險就等於有損失上漲的風險,不是嗎?
小小花農 wrote:
大大轉貼文寫的真好,不過每個人心中的價值並不相同,就像風险忍受程度也不同,錢放銀行領那少少利息,就算通膨減損也大有人作為主要理財方式,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模式.謝謝指教
小小花農 wrote:存股族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不動的,當基本面沒有變化,有多餘的錢要加碼時,最單純的存股族買股就是資金分配定期買入,不管價位、不論多空,但是要參考一些市場趨勢也是可以,可以幫助提高勝率,也就是降低買入成本。不過當基本面有變化時,這個決策就變複雜了,譬如中碳,股價大幅拉回,但是獲利也是大降,這樣還要大跌大買嗎?這時就得去分析一下我前面提到的,市場的交易本質與價量關係了,假如你長期持有並持續關注他,你就可以比較理解他的股性,"股性"這2個字很抽象,一檔股票,除了那些國民股,譬如聯電、台積電、友達、鴻海等之外,通常都是某一固定族群在交易,這個族群長期交易下來會形成某種固有的交易pattern,所以常常會有明明業績就不好,可是股價偏偏跌不下去,或是明明業績就很好,可是股價偏偏不反應等等現象,分析這些有助於你決定加碼或是減碼。
然而在股巿自萬點崩跌至今,許多所謂定存股也大跌一段,真的是大跌大買,不跌不買?大家都是好野人可以無限加碼?還是賺了股息賠了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