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還是選擇留歐 鬧劇一場

有跟英國人打過交道的都碼知道 這個國家的基本調調是老謀深算超級會算計的,從來只有英國坑殺別人的鮮少被他國坑殺,
歐盟對英國想要使陰招 絕對討不了好,上策就是開大門走大路 跟英國舉行公平的談判來收場.
英國是一個民主成熟的國家,該如何就會如何。

North Face wrote:
結果公投完國會還是...(恕刪)


不懂就閉嘴

公投效力大於國會
哪個政客敢對抗民意

我記的小時後有個國家加入歐盟
票數是50.1 : 49.9
這種比數不用公投一定造成國家分裂
用公投 輸的都沒話說
全世界的人都傻了,就只有開版大獨具慧眼知道公投是玩假的
我對您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又有如黃河氾濫般一發不可收拾...


脫歐?然後呢?他們封閉了嗎?不吃飯?不買手機?投資英國資產要歸零了?他們國民不用工作了?

股票每天跌停給人撿便宜,真希望中華電,台積電跌到10元阿~

接下來的日子只有綠k棒了嗎?

年底一樣跨年,一樣放煙火,然後大家細數2016大事紀,政黨輪替,川普當選,英國脫歐等等。

指數9500。

少來了今天跌這樣就1200億了。

買的是笨蛋嗎?

定存那麼低,很多人錢很多阿 哈哈。

台灣人多有錢阿,跌個2%錢就拿出來進場了。
間接民權怎麼可能凌駕直接民權?

首相下台有可能解散國會提前改選

新國會仍然必須執行公投結果
安東尼899 wrote:
英國是一個民主成熟...(恕刪)

公投脫歐首相就辭
印象中好像英國首相辭職後一週內就要搬出官邸

不像某些小島國家
三月多選完還拖到五月多才甘願

首相下臺是十月

到時英國國會就要改選

如果仍然是留歐的保守黨獲勝...保守黨領導人如果仍然是卡麥隆

那新民意(新國會)要執行舊民意(公投)的決定嗎...X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晴耕雨讀123 wrote:
英國脫歐告訴我們,...(恕刪)



英國人想脫歐是他們認為脫歐才能保護他們的經濟。
主權? 有沒有在歐盟內,他都是主權獨立國家
公投到底有沒有大於民意,還有一個重點在於法律或者憲法上,有沒有「公投法」。英國不了解,所以不好説。

其實説穿了,歐盟是想要淡化國界,成為歐洲共同體,成了一個類蘇聯的一個經濟政治體。

英國是一個自傲的國家,又想要佔歐盟好處,又不想什麼都跟歐盟一塊走。所以好處佔盡不少。

然後很多因素,造就成英國老百姓想要脫歐,自傲及自我是主要因素,但更多的就是外來人口過多,排外意識出現了。

其實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歐盟主要的幾個國家,德國、法國及英國,是擁有共同體最多好處的國家。相較來說付出也大。

這三國呢,所有歐洲人才,基本上都往這三國跑。柏林有最有名的創業及人才市場。法國也有,成為歐盟二號大頭。

英國也算一大頭,三號大頭。很多人才往這三國跑,所以歐盟火車頭,大家都知道這幾個國家。

可以換來的,歐盟本來就很多都自動化了,要的員工也少了,所以有些工作,就被本地人認為,外人搶走我們工作。

加上這幾年,由美國搞出的大洞,都由歐盟一個一個的去修補,尤其難民問題。英國也感受到老美弄的爛攤子了。

所以英國才會興起原先傲慢就存在的脫歐喊聲。多數老百姓看到的是每年付出的歐盟分擔資金及難民問題。

有視野的人,就會想到,英國加入歐盟拿到的好處比較實際,沒視野的人就會想到,加入歐盟壞事比較多。

兩種都是事實,何者才算公道呢?當然是好處拿盡的英國,脫歐的壞處遠勝於好處了。

但以事論事,歐盟本身本來就有些問題。例如幾個負債為大的國家,本身福利大於供給的窮國,吵著要錢用。

歐盟希望有條件給錢,逼對方把國內制度面改變成一個能達每年有錢而不再負債的情況,但是這些國家面對民粹不想改。

説白點就是~~~我就是擺爛,我就是不改,你就是要拿錢救我,我仍然是福利大於收入面,一種不負責的態度。

結果~一開始以經濟起來的歐盟,慢慢政治代表性也強了,國家的意識存在,就會成了對立了。開始出現了政治力了。

臺灣是民粹很LOW的國家,歐盟很多國家老百姓其實也是,但差別在於人家較有國際觀,雖然較為理性,還是避不開偏見。

也因此~英國長久存在的問題,就歸為歐盟造就成問題。慢慢吹成加入歐盟才會變差,我們不如脫歐吧。

所以早期是英國主動加入了幾次,好不容易加入了。最後又是自已主動退出。這才是問題重點。

其實英國的那些議員,我説不好聽點,大家都知道英國加入歐盟拿到的好處最多,只不過意識,必須投脫歐。

所以換來的不説歐盟問題,單單英國就會一個經濟大動盪,等於現在英國就回到臺灣的角色一樣。什麼經貿都重新去談了。

英國人口不過六七仟萬。因為金融及以前殖民地,成了重要的國家實力,但是脫歐後經濟動盪,應該至少十年難平。

你問英國人明白脫歐會經濟出問題嗎?多數人想的是問題就是歐盟造成的。卻沒想到經濟會有多大的危機。

所以公投説白點,就是一種像徵性的民粹意見,後來國會又力馬修正公投民意。

國會的人很多人其實知道脫歐對英國來説,損失最大。所以公投辦了,又不得不去做修正。

所以脫歐不脫歐,後面還有劇看,讓我們慢慢看下去。
North Face wrote:
結果公投完國會還是...(恕刪)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