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航運業註定是虧大錢行業,為何台灣還要進入?

大家不能看單一行業,要看的是是否有母雞帶小雞的效應。

聽說香港迪士尼對香港政府來說,都還是在虧錢,那為什麼香港政府還要繼續支持下去?
是的,但整個看,迪士尼可以帶動整個國家周邊的所有效應,例如觀光,技術,人材等等,所以幾個相加減只要是正的,那就是可以做的。
有航空股票的人要趁高點賣出,因每年都會出國,以前出國回國機場都沒什麼人,這幾多人變多了。以後呢?可能會快速下降。只是可能喔!
航空公司的成本有70%是燃油成本,所以有賺沒賺都看燃油價格~
不是所有行業去國營化就是好的,當有急難需要時國營企業就該適時挺身出來。

大公司的帳都是帳面的,經常性汰換的材料與一般性的支出的就站航空業七-八成左右。燃油佔比是最大。

海運也是如此。

金融業是特許行業,這部分更不可能百分之百民營。全世界哪一個國家沒國營的營行呢?

其實「國營」不是不好,只是看國家有沒有好好管理,沒在管的當然問題就多。
給你一個最基本的答案,公司虧難道就不用發薪資給員工嗎,
若是你能選擇,
你想當公司賺錢但只領22k的基層員工,
還是要當公司虧錢但薪水照領的高層
enzolin168 wrote:
說的好民營化才是對的...(恕刪)



以後汽油一公升200元 水一立方公尺3000元 電一度8萬1
民營?民營?民營?
不只是生活用品
大眾運輸也一樣
何況這是國際與國際的問題
民營?所有同行連結起來會多恐怖

任何地方都需要運輸,穩賺不賠的生意,它可以母運輸賠錢,子貿易或是子生產賺錢,總之,都是賺,台灣教育失敗又一例子
別瞎操心,一般購入資產都會做N年攤提,更何況是飛機服務年限很長,拉長年限來攤的話,一年百億而已,而且,那些都是資產,並不是買來價值就變零。另外這裡提到的獲利應已扣除每年支出的成本了(也許目前也還在攤以前購買的飛機)。而採購飛機後,營收可望提高至兩千億,屆時獲利也會提高,以支付貸款費用?
我們購入大額資產,會計是分20年來攤,不然用五年,十年來攤,大家五年、十年內都不用領該資產所賺的紅利了
elfwong wrote:
低油價史上最大利多才...(恕刪)
elfwong wrote:
華航與長榮航每年都...(恕刪)


航空業是一種弔詭的行業,打從萊特兄弟發明飛機開始,整體股東報酬率都是負的,長期注定虧錢,可是一個國家又不能沒有他。

所以,不是內線人士或原始股東或是能神準預測油價何年暴跌,絕對不要投資航空業。


華航要解決各種難題,其實很簡單,票價漲價20%就解決了,客戶流失其實根本無所謂,因為很多時候,你根本只能搭華航。

這麼簡單有效的策略,沒人執行是政治問題,事實上就算官股想找其他財團購買也不見得找得到,華航應該只能等著破產。

很多虧損的行業老闆沒有,不是還有政府和股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