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股】台積電討論: -是媽媽的傳家寶 20年1張變30張

我只記得華碩有連續兩年1張配1.5張

有同學畢業後用一百萬買了四張

第一年 4 + (4*1.5) = 10
第二年 10 + (10*1.5)= 25

25/4 = 6.25

股價又從200多元, 變400多元

6.25 * 2 = 12.5

一百萬才短短兩年多就變一千兩百多萬

華碩後來有漲到 800 多元, 不知他賣在多少

後來他就出國唸書去了
三子父 wrote:
一張變30張 怎...(恕刪)

不會算很丟臉嗎?


歹徒
從1993年至2009年計算配股 (2010年之後就沒配股了)
1*1.104*1.248*1.8*1.8*1.5*1.45*1.23*1.28*1.4*1.1*1.08*1.141*1.05*1.03*1.005*1.005*1.005=31.8462163438張

184500*31.8462163438=5875626.91543元

所以當初的6萬元變成現在的587萬多元 (未計入現金股息)

PS:大家可以檢查看看我有沒有算錯
很多人說當年去買地買房會賺更多
其實1993年台北的房地早就不便宜了
除非你當時有跟林堉璘同樣的本事去圈養當年的信義計畫區土地
(當年還只有一棟世貿建築物的信義計劃區 不過他那時已經養地養了10多年了)
否則1993年至今房地產能賺到8倍就算神了

當年東區一間60坪的豪宅當時行情約3000萬
現在市值頂多1.5億(其實超過20年的老屋根本沒這行情)
運氣好有建商要老屋重建..市值跳到3億 頂多就是10倍的行情

同樣的3000萬拿來買一張6萬的台積電 可買500張
500張放到現在不動會變成15500張 價值28.5億
這還不打緊
光今年一年的股利收入就是9300萬
(中間22年的利息通通懶得算了)

怎麼還會有人說當年去買房地產比較好??




這些都是馬後砲,現在買什麼,十年後可以變五倍比較重要
小小胖胖胖 wrote:
很多人說當年去買地買...(恕刪)
小小胖胖胖 wrote:
很多人說當年去買地買房會賺更多
其實1993年台北的房地早就不便宜了
除非你當時有跟林堉璘同樣的本事去圈養當年的信義計畫區土地
(當年還只有一棟世貿建築物的信義計劃區 不過他那時已經養地養了10多年了)
否則1993年至今房地產能賺到8倍就算神了

當年東區一間60坪的豪宅當時行情約3000萬
現在市值頂多1.5億(其實超過20年的老屋根本沒這行情)
運氣好有建商要老屋重建..市值跳到3億 頂多就是10倍的行情

同樣的3000萬拿來買一張6萬的台積電 可買500張
500張放到現在不動會變成15500張 價值28.5億
這還不打緊
光今年一年的股利收入就是9300萬
(中間22年的利息通通懶得算了)

怎麼還會有人說當年去買房地產比較好??

如果當初買的是聯電呢?
vu84vu wrote:

如果當初買的是聯電...(恕刪)

若當初不挑股票,直接買大盤呢?
02 03 17 28 38 49 21
如果你昨天以前就知道這組數字,可以獨得三億六千萬台幣!!!
23年前和24小時前,,,,

什麼叫打嘴砲:就是千金難買早知道,事後諸葛無敵強。。。。。。。。。。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pigstand wrote:
若當初不挑股票,直接買大盤呢?

當初大盤是要買哪檔股票?
0050嗎?2003年6月25日才上市,還不滿二十年!
大火快炒 wrote:
02 03 17 2...(恕刪)

事前擬定的最佳策略,事後來看一定不是最佳策略。
舉例來說,有人年初買了意外險,結果這一年內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前來看,買這個意外險是最佳策略,但是事後來看,當初做的這個決策很糟糕(沒發生意外,白花了保險費)。
股票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僅能在事前做出投資整個股票市場的決策,雖然事後來看不是最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