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東莞手機製造商兆信通信董事長高民,因公司倒閉,積欠供應商貨款人民幣4000萬元,遭到供應商圍堵自殺獲救。9月初,製造手機塑膠外殼的深圳鴻楷興塑膠製品亦宣布倒閉,積欠供應商貨款人民幣3500萬元。
2015年10月,製造手機塑膠外殼模具的深圳福昌電子,宣布因資金鏈斷裂,決定停工停產、放棄經營,負債高達人民幣5.8億元,逾4000名員工因工資未結清,數百名供應商也因未取得貨款,10月中旬曾赴福昌電子龍崗廠抗議。不久後,深圳中顯微電子和惠州創仕科技也宣布倒閉,合計負債人民幣16億元。
三星代工廠 深圳中天信電子停產
三星電子、中興通訊、酷派等業者的代工廠商深圳中天信電子,也因積欠員工3個月工資而宣布停產。
深圳一電子業主管受訪表示,現在幾乎每隔兩三天就有手機零件製造商和代工廠商倒閉或停產,這很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使下游供應商資金斷裂,進而引發更大規模的倒閉潮。
多數產業界人士將此一現象歸咎於2013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大幅成長的後遺症。根據中國工信部的監測報告,2014全年中國智慧手機出量年跌8.2%至3.89億台,上市智慧手機機型僅1659款,減少27.5%,但不少廠商對2014年智慧手機市場發布持續成長的錯誤
==================================================
中國連之前砸下重金/號稱產能全球第一的太陽能都倒到光
根據彭博報導,中國太陽能產業在補貼政策支持下過度興建擴廠,產能嚴重過剩,近年來價格大幅下滑,造成企業負債累累,全靠地方政府金援勉強存活,造就大量殭屍企業,開幕僅一年多的江西新餘太陽能交易市場現已成為鬼城。
政府補貼惡果 中國企業負債累累
江西新餘市號稱將打造成世界重要太陽能產業基地與「矽谷」,去年甫為首座全新太陽能產品交易市場隆重開幕,可容納一七○家廠商進駐的三層高城樓,占地面積廣大,絕大多數辦公室都閒置與大門深鎖,僅剩五家廠商仍在,原年交易目標為五百億人民幣的市場空蕩仿如「鬼城」。
江西新餘外 其他基地一樣慘
新餘市政府扶植太陽能廠情況也發生在中國其他太陽能產業基地,就算官方透過補貼政策與發放高達四七五億美元信貸,來協助業者低價搶奪德、日、美廠的市場優勢,但仍無助改善中國太陽能業者這兩年來的慘虧。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統計最新申報資料,光中國前十大太陽能廠負債高達二八八億美元,幾乎都積欠官方機構。總部在新餘的江西賽維LDK因無法償付四月十五日到期的二三八○萬美元債券,靠地方政府協助取得銀行貸款二十億人民幣(三.二七億美元)繼續存活。無錫尚德三月時也發生五.四一億美元債務違約,被迫走上聲請破產重組。
dongmark wrote:
國威和我有什麼關係
...(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