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幫助很重要,我七年級生,小時候台灣錢淹腳目,國小一堆同學家裡賺到大錢紛紛移民出國,沒能力移民的,通常寒暑假也是全家出國遊玩,在那樣的環境下,只要父母當時有賺到也有守住,基本上這一代生活都不會太差。工作上一堆職位薪水比我低的同事都買房了,或是父母早有預備,兄弟姐妹都有得繼承每人一間,還有二十出頭歲的同事結婚,家人全力資助百萬婚禮,外加送給新人一套房(雖然是蛋殼區的透天),他唯一的煩惱就是手頭緊不知該買啥家電........當兵學弟一退伍就去澳洲,辛苦打拼存了一百萬,外加父母資助,買了楠梓整棟公寓,自己當起包租公來,父母心疼他騎車出車禍,出院就是一台福斯房車代步。這些我身邊的許多人,平常生活一點都不奢華,從小也不是住啥豪宅,就是很一般的小康家庭,住在舊公寓或舊透天,長輩就是一副節儉質樸的模樣,一點都不像有錢人家。但是這些看似平凡的同事與朋友,到了一定年紀,家裡贊助的力道卻是相當驚人,不是送房就是幫助創業,讓原本職位薪水不高的他們,獲得極大推力。如果說是白手起家,家裡完全沒奧援的,我觀察過許多歷任工作的上司,月薪六七萬,高雄買房還是難,買也只能買蛋殼區的超小套房,且大多沒轎車,四五十歲還是舊機車代步,若是有了小孩,生活更是拮据到不行....,並沒有比一堆領兩萬的下屬風光寬裕到哪去,反而是年輕人常常可以請假出國玩。所以我認為,在一般的狀況下,長輩幫助真的是一大關鍵,這些朋友與同事,基本上在這不景氣的環境下,只要賺得錢能養活自己,其他無論是結婚或買房,家裡早有預備了,雖然過不了天龍生活,但家人贊助少了購屋壓力,生活也算是無慮了,這種十分低調的小康家庭,身邊真的遇到好多好多案例。他們雖然都不是住天龍國,但還是會覺得他們出來工作都只是在賺自己花用的零用錢,各種吃飯電影邀約、換手機或是出國玩,毫不手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