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真的沒什麼積蓄嗎??


acerabbit wrote:
我一個月的所得稅預扣為所得的40% ....美國除了房屋稅重(加州稅率約德州的一半, 但是年繳2次= =)

落在3.5-4%之間以外, 車子 房子的價格遠比台灣漂亮, 更不必說收入高台灣許多...(恕刪)


1. 你是把401K算進所得稅吧?
2. 美國各州property tax什麼時侯3.5-4%? 一般都低於2%, 加州應該不到1%
gaoqlxp wrote:
也常見這類新聞 美國40%為月光族
由於本身沒在國外居住的經驗,關於上述說法,現實生活上真的是這樣,還是以訛傳訛的錯誤流傳?

應該沒這麼差。有的人的月光是扣完退休金後才月光。
美國人大多投資共同基金,很少人會放很多錢在銀行帳戶。
另外,這種普查的資料,我覺得會照實填的根本很少。
我2010年時只填不到1/4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household-net-worth-climbs-to-record-94-8-trillion-1496937830?mod=e2tw

平均美國家庭財富是70萬美元。
去看了普查局的資料,2013年中位數是8萬多美元。

flyone__150 wrote:
俺也覺得奇怪,
BC省自從2013年4月1日廢除HST改成GST+PST後,
去餐廳吃飯的稅率早改成5%外加何來12%?
另外俺在大塭地區這麼多年了,
從來沒看過有人在超市購物還付小費?
在Price Smart,Real Canadian, IGA, Save on food, T&T等超市有人購物會付小費?
八成是太凱了吧?
另外不是買什麼東西都要付12%稅的(5%GST+7%PST)
日常食用的肉類乳類蔬菜等農產品免稅,
購買兒童衣物只要5%稅,
立即可食的餐飲付5%稅,
參考BC省消費稅
還有請問在BC大塭地區是哪家超市購物還要另付小費?


其實看到那篇回文,我也錯愕了一下
從沒見過在超市付小費的
雖然我很久沒住大溫(家人還在那裡,所以每年會回去),但是很多內容都讓我皺一下眉頭
我住在大溫的年代,還是GST跟PST分開各計7%的時期,但是同樣會有些項目是免計PST的
合計成HST再改回分計,都是我搬離大溫以後的事,只是現在稅率起碼還是比我當年在的時候低了
倒是小費這件事,這年頭還有人只給5-10%的小費,也是嚇我一跳
小費給的比率也是隨年增高,美國尤其是
最初面對爬升到15%左右的小費時,真的付得有點肉疼
現在還真的已經習慣了⋯

那篇回文說不要給小費就罷了,甚至鼓吹逃票⋯
可以不要這樣嗎啊啊啊?
kissfood wrote:
I'm come form Japanese (恕刪)


lol都住美國了,英文要加強一下才好呀!
這個問題範圍太廣了
白人有錢的很有錢
幾乎都是給小孩子上私人的學校 學費比上大學貴
財產幾乎都留給小孩子
事業也會培養小孩去接手
沒事業接手也有門路讓小孩去弄到好的職位
階級複製人家很懂的

18歲就把小孩子趕出去的大多是比較沒錢的勞工或收入偏低的中產會這樣幹



supergoodjamie wrote:
lol都住美國了,英文要加強一下才好呀!


可能是假的吧! 君不見在台灣也有很多假ABC? 尤其是在夜店裡?
在西方人的眼裡

錢是拿來用的, 不是拿來堆積的

你可以去找很極端的例子來嘲笑西方人

但從消費與創新發明現實來看, 更多的西方人的確是更善用金錢來推動文明生活的前進

沒有生活保障? 那就是明天打包上路找機會

而不是守著一塊地一筆錢等死

gaoqlxp wrote:
偶而會聽到這些類似...(恕刪)


建議你可以看看美國版的「臥底大老闆」節目

我覺得某部分蠻真實的

例如有不少人身兼2~3份工

很多人沒儲蓄原因是因為家裡有人得重病或慢性病(沒有健保,醫療費龐大)

可以看的到不少美國民眾一般人的故事


鼴鼠 wrote:
這是錯誤的觀念!你只...(恕刪)


他說的應該是指勞保年金吧

勞工退休金月領的話只能領到平均餘命
勞保年金月領的話能領到死

不知道我說的這樣是否正確
有沒有比較熟悉的大大出來幫我確定一下
美國的不動產稅的話
我親友在加州安納罕有間房子
市價大約在40~65萬美元之間浮動
不動產稅一年大約4000多塊的樣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