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出擊 wrote:
據我23年來的觀察,幾乎,確定不到10%的朋友從理財方面賺到了可觀的數字,絕大部分都是來來去去,這包含,我從真正的投資人損益比率去統計過
不過小弟倒是覺得, 若撇去可觀的數字不說, 採用穩健一點的方法, 報酬率或許
沒那麼驚人, 但卻是穩定度不差, 也許偶有幾年經濟情勢很差, 會賠一些, 但一
旦景氣回穩, 還是能回歸獲利. 就這樣的前題來說, 我個人倒覺得適當的分配合
宜比例的資金去 "冒點險" 是有機會的.
我覺得你的標題算是問到關鍵點, 而很多投資(投機), 我也覺得問自己關鍵問題
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會問關鍵問題, 也會懂得細心找出答案, 那我覺得至少起步
是在一個 "慎思" 的基礎上.
有些大大會在 "理財" 與 "投資" 二字上重申定義 (定義也可能各異), 小弟也就
不免俗一下: 就通俗理解來說, 理財較像是把存下來的錢移去作更好的運用, 以求
更好的報酬, 活存、定存、保險、基金、債券、股票、跟會、開店... 實在有很多
方法可以用. 確實不去理財 (不去妥善把這些錢安排好), 那它們就只是一堆數字
躺在那邊, 它們能否生息, 會不會有市價價差或匯兌損益, 若全然不會關心, 那
也別期望這些財能回應我們更好的回報. 是故, 投入心思, 好好學習怎麼把資產
配置, 這是理財的開始. 而慎始後, 要定期檢視資產報酬有沒有依著自己原本的想
法在產生, 這是理財應盡的用心.
至於投資, 個人解釋是挺廣的, 培養自己的能力與思考深度/廣度, 教育小孩, 廣
結善緣互利合作, 都可以視為是投資. 若窄化為談股市投資, 個人淺見是認為, 不少
投資人太急, 瞧不起不到 10% 的報酬率, 也等不及一年年的配息, 加上本金不算
很多 (不是中實戶級以上), 往往大把押注, 追求短期激烈波動, 以至暴起暴落,
或甚至一次暴落就重傷很難爬起來. 這或許是一些人對 "理財"、"投資" 會較保守
甚至是負面看待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