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投資理財,真的是正確的路嗎????

股海出擊 wrote:
據我23年來的觀察,幾乎,確定不到10%的朋友從理財方面賺到了可觀的數字,絕大部分都是來來去去,這包含,我從真正的投資人損益比率去統計過


不過小弟倒是覺得, 若撇去可觀的數字不說, 採用穩健一點的方法, 報酬率或許
沒那麼驚人, 但卻是穩定度不差, 也許偶有幾年經濟情勢很差, 會賠一些, 但一
旦景氣回穩, 還是能回歸獲利. 就這樣的前題來說, 我個人倒覺得適當的分配合
宜比例的資金去 "冒點險" 是有機會的.

我覺得你的標題算是問到關鍵點, 而很多投資(投機), 我也覺得問自己關鍵問題
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會問關鍵問題, 也會懂得細心找出答案, 那我覺得至少起步
是在一個 "慎思" 的基礎上.

有些大大會在 "理財" 與 "投資" 二字上重申定義 (定義也可能各異), 小弟也就
不免俗一下: 就通俗理解來說, 理財較像是把存下來的錢移去作更好的運用, 以求
更好的報酬, 活存、定存、保險、基金、債券、股票、跟會、開店... 實在有很多
方法可以用. 確實不去理財 (不去妥善把這些錢安排好), 那它們就只是一堆數字
躺在那邊, 它們能否生息, 會不會有市價價差或匯兌損益, 若全然不會關心, 那
也別期望這些財能回應我們更好的回報. 是故, 投入心思, 好好學習怎麼把資產
配置, 這是理財的開始. 而慎始後, 要定期檢視資產報酬有沒有依著自己原本的想
法在產生, 這是理財應盡的用心.

至於投資, 個人解釋是挺廣的, 培養自己的能力與思考深度/廣度, 教育小孩, 廣
結善緣互利合作, 都可以視為是投資. 若窄化為談股市投資, 個人淺見是認為, 不少
投資人太急, 瞧不起不到 10% 的報酬率, 也等不及一年年的配息, 加上本金不算
很多 (不是中實戶級以上), 往往大把押注, 追求短期激烈波動, 以至暴起暴落,
或甚至一次暴落就重傷很難爬起來. 這或許是一些人對 "理財"、"投資" 會較保守
甚至是負面看待的原因吧?
厲害的人贏錢當然沒話說啦
股海出擊 wrote:
這篇文章相當短主要...(恕刪)
這個計算方式有包含房租收入的所得稅和保險費嗎? 感覺稍微太理想化了一點...
其他還有一些風險與成本,譬如房客不交租,空屋期,管理公司費用等等,就先略過了。

hdg8gg wrote:
我只相信房地產

30萬美金買一幢南加州Riverside或Santa Ana的房子,然後租出去一個月租2200美金
不算房價上漲,一年扣掉稅及其它大約剩20000不到,約60萬台幣。
投報率60/900 = 6.7%

我現在就這麼做,手上一有現金就在美國買房子出租,先不管房子漲跌,反正你就有6.7%的獲利率



dancingra wrote:
有些大大會在 "理財" 與 "投資" 二字上重申定義 (定義也可能各異), 小弟也就
不免俗一下: 就通俗理解來說, 理財較像是把存下來的錢移去作更好的運用, 以求
更好的報酬, 活存、定存、保險、基金、債券、股票、跟會、開店... 實在有很多
方法可以用. 確實不去理財 (不去妥善把這些錢安排好), 那它們就只是一堆數字
躺在那邊, 它們能否生息, 會不會有市價價差或匯兌損益, 若全然不會關心, 那
也別期望這些財能回應我們更好的回報. 是故, 投入心思, 好好學習怎麼把資產
配置, 這是理財的開始. 而慎始後, 要定期檢視資產報酬有沒有依著自己原本的想
法在產生, 這是理財應盡的用心.

至於投資, 個人解釋是挺廣的, 培養自己的能力與思考深度/廣度, 教育小孩, 廣
結善緣互利合作, 都可以視為是投資. 若窄化為談股市投資, 個人淺見是認為, 不少
投資人太急, 瞧不起不到 10% 的報酬率, 也等不及一年年的配息, 加上本金不算
很多 (不是中實戶級以上), 往往大把押注, 追求短期激烈波動, 以至暴起暴落,
或甚至一次暴落就重傷很難爬起來. 這或許是一些人對 "理財"、"投資" 會較保守
甚至是負面看待的原因吧?
這個話題是由小弟引起的,就由小弟來按個讚吧

看一下從標題開始提到的"理財"兩字:
────────────
論,投資理財,真的是正確的路嗎????
主要是應對某網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史上最大騙局的省思~~
~~如果您無法投入龐大的精力去研究理財所必須具備的基礎常識,學會獨立思考,並且面對且了解90%的散戶都是虧錢的前提下,您不可以投資,
────────────

我可以確定樓主跟另一樓理財騙局的人大部分提到的理財兩字指的是投資,也就是理財=投資,理財投資是為一體。

我為什麼那麼在乎這個?因為大部分人嘴巴講在理財,實際上卻一直在從事投資,當因投資失利,才會認為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是史上最大騙局。

這不只是定義的問題,而是就像被動投資者pigstand大曾經說過,他不斷的發文鼓吹被動投資,是因為這個板上主流是主動投資,他只是想提醒網友,這世上還有被動投資這條路,其實我也跟他一樣的心態,碰到這種理財投資搞在一起的,我就會想提醒一下,這世上還是有只理財不投資這樣的路的。

理財能力是可以學習得來的,比較屬於課堂派的,只要花點時間就可以具備能力,而投資,涉獵的領域太廣,很多人都以為只要買賣賺錢就好,短期碰點運氣OK,但實際上要長期活在市場,真的是需要18般武藝樣樣俱全。

理財是什麼?樓上d大已經講的很清楚了,我也無法講的更好了,理財的出發點就是你有沒有把財當成財,人說身在寶山而不自知,就是類似的意思。我有個親戚,年紀與我相仿,他現住的房子市價1500萬左右,他每年都是加速還款,所以貸款只剩一點點。這就是我所謂的身在寶山而不自知,1500萬押在房子上就是個數子而已,不是財,無法理財,想通這一點,就會願意去學習理財之道。

理財一定要包含投資嗎?真的是不一定,譬如資產配置一部份在0050,這個算是投資嗎?我不認為是投資,因為你並沒有花精力在研究投資上。買中華電放著領息,這個算投資嗎?我覺得也不是,因為大部分也沒有花精力在研究電信產業,研究中華電的經營。買REITS算投資嗎?買基金算投資嗎?都不算,因為你就是不想花精力,才花錢讓別人來幫你,對吧。

做好理財配置,就像是指揮官調兵遣將一樣,不需要實際指揮每個兵要怎樣打,你關注的是整體戰役的走向,而不是計算那一兵一卒的得失。

談完理財,再談投資,前面有網友講到,投資就是為了"擴大"財富。我自己也從事股票投資,資產的6成在台股上,從為了擴大財富的心態開始,隨著涉獵的領域越來越多,越來越能感受研究投資帶給我的成長(我覺得影響最大的是歷史與認知心理學),正如d大講的,培養思考的深度與廣度,也讓我在小孩的教育上得到很多啟發,這是我覺得比實際獲利更大的報酬,這也是我常常在被動投資者的樓裡面提到的,其實出發點就跟他們一樣,他們想讓網友知道還有被動投資這條路,我也想讓被動投資者知道,也是存在有另一條主動投資成長之路。
ejan1969 wrote: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恕刪)

只想講:這句話沒有對錯,對錯在於說這話動機而已


來討論一個邏輯的、數學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數學等式括弧裡的「財」,前式=後式。
前後括弧的財絕對是同一個,那等式才會成立,也符合邏輯,

所以等式出現漏洞,設括弧的財是我的存款1000萬,
那公式則為:
你不理「我的存款1000萬」=「我的存款1000萬」不理我
「我的存款1000萬」怎會不理我呢?會跑掉嗎?怪哉
ioxowwwa wrote:
你不理「我的存款1000萬」=「我的存款1000萬」不理我
「我的存款1000萬」怎會不理我呢?會跑掉嗎?怪哉

你的 1000 萬放在哪兒呢? 如果寄放在我手上, 想必你很難確定它會不會跑
掉, 如果你去理它 (關心它), 你發現它是放在我手上時, 你可能會動念頭,
把它移到安全點的地方一樣.

好比昨夜有人送你一盒巧克力, 你順手放客廳桌上, 就去睡了, 第二天也不理
它, 去上班了... 結果傍晚回來, 看到巧克力融了, 變形了, 這是不理它的
結果. 如果早想到最近天氣實在很熱, 你或許昨天會把它放進冰箱呢!

不過, 問題在於, 很多人連天熱會讓巧克融甚至不知道 (我意指, 很多人理
財/投資並沒有先做紮實研究與風險估計, 就亂投錢下去), 這是麻煩一點.

如果因為知識不足, 又未估好風險, 貿然大額投入, 然後結論 "你去理財,
財會離你" (版上有這種說法), 這可能有邏輯上的錯誤. 的確, 慎思、投資、
等待, 結果未必然就是獲利, 這是機率問題, 如果只投那麼一次, 只是賭
漲或賭跌, 那跟猩猩射飛鏢可能無太大區別, 但投的次數多了 (統計樣本數
多了), 會慢慢區別得出來.

謝謝各位大大提出眾多思考方向給朋友參考,我的大樓總是歡迎有內容的各種論述,就算是反向的論述,也非常感謝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等式: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出現邏輯錯誤
前式「理」:管理 -- 管理財產
後式「理」:理會 -- 我不理你了
所以:我不「管理」財 ≠ 財不「理會」我
我的財產不理會我嗎?長腳跑了嗎?

ioxowwwa wrote:
等式:你不「理」財...(恕刪)
這位大哥實在太認真了,文字之趣就在於同一個字有不同的含意,扯到邏輯,那美感就消失了。

這句話的美感在於,這個"理"在這裡指的應該都是理會的意思,就像你的女朋友跟你說:你不理我,那我也不要理你,這個是很貼切的,正如d大的例子,你放著不理它,它可能就會出乎你的預料之外。然而,理財這兩字的理字卻是管理的意思,可是要管理它,你得要先理會它才行,不在乎的人,怎會想要去學習管理呢?所以這個一理含雙意,是很有文學意涵的。

你真的很在乎你的財嗎?買一支1、2萬的手機都要花很多時間作功課了,買個幾萬幾十萬的標的,有花到同等的心思嗎?

真的在乎的,不是害怕失去它,而是想辦法保護它。
呃... 我弱弱出個聲... 其實不要用 = (等號) 比較好...
我建議用 -> 為佳... 用 = 很容易解釋成若且唯若... 但實際上
我們生活觀察經驗不是那樣子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