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wind77 wrote:
不太懂你買債券的理由 只為了4%?
如果只是為了4% 那我覺得不如去美金定存
剛剛GOOGLE一下 星展3.35% 匯豐最高4%
沒必要為了差沒多少利率去承擔風險
而且你可以簽一部份短期一部份長期
加上未來是生息 再低也不會比現在低
資金短期可以抽回做其他運用


據說這世界上的錢,投資在股市的,還不如債市。

美國十年期公債的殖利率接近3%,為甚麼這麼多人要買?大大可以想想…

美金的定存我也有,也知道匯豐4%的事,會做為短期的parking,但它有總金額300萬的限制,還要去開戶,也有稅的成本。

4%還是比較低了一些,但定存自然比公司債更無風險。
上市公司賺錢,或者是很賺錢,股價就會漲?
上市公司賠錢,或者是長年都賠錢,股價就會跌?
一定是這樣嗎? 如果有這種定律,這世上誰還會賠錢?

美國是2016年啟動第一次升息,2013年的市場利率還是接近零,
至今已經升息5-6次了.

2016年以前的美元基準利率接近零.
請問一下,2013/12/30 10年期的美國公債殖利率收報3.006%,比上週五收盤還要高
.


誰能說說債券在美元零利率的情況之下,在2013年底,債券是在崩跌什麼?


升息循環中,債券價格就會跌(殖利率升高),一定是這樣嗎?
如果有這種定律,怎麼這麼多債券基金經理會虧錢?

過去有債王之稱的前Total Return Bond Fund經理人Bill Gross怎會連年猜錯,
績效爛到被公司掃地出門?

過去理論不是也說股市走強,債市就會走低,因為錢會往股市流動. 反之亦然.
結果呢? 過去十年股市與債市同創新高,走了多年的大牛市.
這裡有一篇bloomberg的文章,有興趣可以看看.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2-04/how-spiking-bond-yields-really-could-topple-a-stock-market-rally
“What is says, in general, is that higher interest rates make stocks look more expensive, especially relative to a fixed-income alternative,” said Tim Ghriskey, managing director at Solaris Asset Management. “Once yields rise to a certain level, stock investors begin to get attracted to low-risk bond yields instead of higher-volatility stock investments, and contributing to that are equity valuations above historic averages.”

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從1.5x%起升,最高到3.2%,美國股市還是在創新高.
看看下圖,美國10年期指標公債過去兩年至今上漲快一倍,美國股市有大跌嗎?


你認為你有能力預測升息循環中的債券價格?
或者是你認為這世上有人能告訴你何時是買入的好時機?

至於匯率也別問了,如果有人能預測未來,壽險公司早就找去當顧問了.
不到一年前,也有知名壽險公司董事長說NTD:USD可能會破29元.
可能,也就是可能而已.

債券投資就是你借錢給別人,別人承諾了利率與還款日,你自己看看划算與否,
可靠與否,就這樣簡單而已.

這是我個人實際體驗,按時領息,到期還本,再轉投資,就這麼單純.

理論我不會說,不過我投資很多年,從空頭到多頭,年年投資好幾次,
我只能說: 理論如果能當飯吃,我早就富甲天下了?

凡人只要有能力把投資期間拉長,匯率與利率都不是問題;
前提是有能力把投資期間拉長,因此這個項目從來就不是普羅大眾的菜.

Katong wrote:
上市公司賺錢,或者...(恕刪)


你好
Katong大神人也
一言中的

尤其是
債券投資就是你借錢給別人,別人承諾了利率與還款日,你自己看看划算與否,
可靠與否,就這樣簡單而已.


這句話應該可以解開樓主的疑惑。
划算與否--YTM是否符合期待
可靠與否--違約風險是否能承擔

另外提醒
特別股與債券有本質的差異,需考量的風險會比較高喔

容小弟再請教Katong大
非中國大陸發行的人民幣計價海外債,會納入Katong大的參考標的嗎?

祝投資順利


neuroman wrote:
感謝大家的回覆,更新...(恕刪)


看法略同,預估FED升息周期是2019年底,目前把資金大部分放6個月定存
少部分放長天期企業債,YTM都找5%以上,AT&T我剛買,賭折價收益的,報價低於90
短天期的(1~2年內的),YTM比2年期美國國債高一點
至於要哪裡買?不好說!同一個ISIN碼每一家報價都不一樣
更不要說手續費%數跟手續費折扣了!找一家熟悉的通路就好,談談看
等市況穩定了,再轉入高收債基
Katong wrote:
上市公司賺錢,或者...(恕刪)


非常棒的經驗討論

單就 Katong 大所提 2013 年底前利率高漲一事,
google 了當年的財經大事,或可知當下情景與原由

但誠如 Katong 大所說

"凡人只要有能力把投資期間拉長,匯率與利率都不是問題;
前提是有能力把投資期間拉長,因此這個項目從來就不是普羅大眾的菜."

故這部分個人就只好呆呆笨笨的選"老字號債基".
其他就交給專業人士去傷腦筋了.

======================

至於 Bill Gross , 個人認為只是其近年小看了"人性的瘋狂"罷了!
為何一個債築高台,缺錢就印鈔舉債,永遠無力還清借款的先進國家,

債信卻依然如此堅強呢 ?!?
更誇張的是還向最大債權人吵架 ?!? 講道理 ??



Katong wrote:
上市公司賺錢,或者...(恕刪)


嗯,說得好。 真正長期在買債卷,講出來的話就是不一樣。

其實我發文就是想猜債卷會怎麼走,怎麼挑選時機…這已經和投資股市無異了…不自覺又陷入心魔…

還是不要想太多,只要YTM可以接受,評估該公司倒閉的風險(應該是參考信評吧?總不可能自己去做),就可以了。

不過我還是會分散投資,不會全放在債卷/美元資產。
恬適生活 wrote:
至於 Bill Gross , 個人認為只是其近年小看了"人性的瘋狂"罷了!
為何一個債築高台,缺錢就印鈔舉債,永遠無力還清借款的先進國家,

債信卻依然如此堅強呢 ?!?
更誇張的是還向最大債權人吵架 ?!? 講道理 ?? )


理由無它,因為她是美國!

她印的紙不是紙,是「黃金」!

她欠的債不是債,叫做「美國公債」!

這就是美國可怕的地方,她擁有全世界其它國家都沒有的權力 -- 「美金」

我越來越體會到美國和美金的力量,才決定把資產部份轉移成美元計價。


美國另一個可怕的軟實力是「美語」

想想美國人光靠教英文就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個非英語系國家討飯吃,這個隱形的財富有多可觀?

想想另外找一種語言代替美語做為全世界的共通語言,全世界的人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Katong wrote:
上市公司賺錢,或者...(恕刪)


卡通大這篇好經典 收錄起來
這半年 我對自己買美國高收益還有些存疑
我已經買了7年多 含息的話是沒什虧
不過銀行經理 都跟我說不要把利息算進去
這個地球上每個國家都靠美元在生活,包括中國.
沒有美元,連一天都活不下去.


我國不是一線國家,不會有國際組織在台灣有分支機構,
也極少國人有機會在國際組織工作,因此不容易認識到美國的偉大.

不過,各行各業的總公司管理層應該就能體會.

這有點像是要當執業律師,你就必須加入當地律師公會一樣,
你不加入公會,你就不准執業.

我過去曾寫過,這裡再重複舉幾個大家容易懂的例子.
航空業:
這個地球上每個航空公司都必須加入IATA(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不為別的,航班跨境銜接的資訊交換,旅客銜接航班時,航空公司之間的票款結算,...
IATA的結算貨幣是美元,控制這個國際組織的是以美國為首,其盟友;日本與歐美為輔的最大航空公司.

這個地球上沒有一家航空公司有膽子不囤積大量美元因應結算,只要沒有美元,立刻違約,
一天都活不下去.


各大物流業者,報關行;DHL,Fedex,UPS...人人都必須加入IATA,掌握航班資訊,貨物轉機...
人人都要囤積大量美元因應結算.

信用卡:
這個地球上超過90%的信用卡交易由Visa/MasterCard/Amex 壟斷,
這個地球上所有從事發卡,或者收單業務的銀行都必須加入.
台灣人去日本消費日圓,日本收單行把日圓依據信用卡組織官定匯率,轉換成美元,
透過信用卡國際組織向台灣發卡行請款. 台灣發卡行再把美元轉換成台幣,向台灣持卡人收費.

這個地球上最大的跨國ATM網路也是由Visa Plus與 MasterCard Cirrus聯合壟斷,
交收結算全是以美元進行.

這個地球上從事信用卡業的銀行,沒有一個有膽子不囤積大量美元因應結算,
沒有美元,一天都活不下去.


國際機場:
這個地球上所有國際機場都必須加入SITA交換航班資訊,包括被國際社會制裁多年的北韓與伊朗.
這些機場與SITA之間的結算也是以美元進行.

國際匯款:
這個地球上所有外匯銀行都必須加入SWIFT,這個地球上所有國家;除了北韓以外,
所有的外匯銀行都有個SWIFT code,每一筆國際匯款都通過SWIFT達成.
你去銀行匯款,銀行是不是告訴你手續費為約當US$20的台幣?

銀行與SWIFT的費用結算,匯款結算都以美元進行,
這個地球上沒有一家外匯銀行有膽子不囤積大量美元因應結算,
沒有美元連一天也活不下去.


還有很多,倫敦貴金屬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雪梨黃金交易所,
新加坡黃金,石油現貨與期貨交易所
...樣樣都以美元結算.
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膽子不囤積大量美元,連被制裁的北韓都要派大量勞工出國打工賺美元,
到處走私賺美元,沒有美元連一天都活不下去.

每個壟斷性的國際組織要不就是美國政府直接控制,要不就是美國大企業集團直接控制,
再不然就是以美國為首,與其他盟友共同控制.


不加入這些國際組織運作,沒美元因應結算與採購,沒有一個國家活得下去.

美國只不過通過一條國內法,它就能勒令全世界每個國家;
包括中國所有的金融機構乖乖地向美國匯報公民與永久居民財務資訊.

想挑戰美元霸權?
自己自創各行各業的國際組織,有法子勒令全世界各國各行各業所有公司加入運作?
勒令全球銀行,全球航空公司,機場公司全球各行各業全面更換交易結算系統.
這個地球上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辦得到.

美元很重要,沒有美元活不下去.

囤積美元需要載體,而不是把幾千億美元/上兆美元鈔票存放在倉庫.


這個地球上流動性最好,成交量最大的金融商品叫做 "美國公債".

幾百億美元小國,幾千億美元台灣,上兆美元的中國,除了美國公債以外,
還能放在哪裡?

外匯存底不是100%國家的錢,匯入投資的外資,貿易商,老百姓...從央行那裏兌換而來,
將來人家要匯出,你得要掏出美元換給人家.

外匯存底要投放在安全,流動性高,成交量高,變現容易,要有利息收入...
最重要的是幣別必須是每天全國各行各業開門都要用的的美元.

這個地球上除了美國公債以外,還能把外匯存底放在哪裡?
放銀行嗎? 銀行除了吃不了頭寸,不給利息以外,還要另外收費.

因此別把民間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地位,與關係套用在國與國,特別是美國身上.
美國是強勢的債務國,沒有美元公債可買,這個地球上每個國家也活不下去.

Katong wrote:
這個地球上每個國家...(恕刪)


"銀行與SWIFT的費用結算,匯款結算都以美元進行,
這個地球上流動性最好,成交量最大的金融商品叫做 "美國公債".
美國是強勢的債務國,沒有美元公債可買,這個地球上每個國家也活不下去"

是呀! 身為全球流通/結算貨幣就是有如此不可取代的地位!
完全讚同 Katong 大所述 !!

=============================
題外話!

在之前個人提及的"最大債權國",在關稅問題節節敗退下,匯市也已汲汲可危
是否會有什動作,也只能看下去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