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真的會變魯蛇人生嗎?

micli1973 wrote:
買房看時機與能力現在(恕刪)


好像真的不少人都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在投資房地產,周遭也有不少人即使貸款,也要買房,就是看著幾十年後房價翻倍時的那個價差,說實在的有點佩服這些人,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但也是這樣的人好像比較容易賺大錢(當然因此倒下的人好像也不是沒有)
CYH666 wrote:
不想買書也可以去圖書館或書局翻閱一下,這個說法跟事實有所差距。張教授或許眼光不如炒房客,但對壓制房價還是有小小貢獻,光看投資客討厭誰就知道。


你說的問題不用買書也不用去書局翻,網路就一堆資料可以查.

政府會不知道怎麼對付炒房投資客嗎?

台灣持有房屋稅務成本/(年)僅是美國的1/48,這政府會不知道嗎?問題是無論藍.綠政府哪個敢真正下手?
先苦後樂的概念~ 牙一咬就過了!!
周小寶 wrote:
看看你自己的小孩
看看現在的大學生
綜合能力
電腦、程式、創意
絕對不會比
現在的你我
比目前40歲以上的你我差
甚至更強
只是環境已經變很多了......
簡單
換位思考一下
當年打拼的你
當年的妳
在現在的時空下
有多大的優勢??

這樣假設性的比較有什麼意義?
什麼都可以重來, 但就只有時間不能重來, 時間過了就是過了, 再模擬也不是原來的情況了

講個你可能根本沒想過, 但卻會讓人覺得哀傷的事實
你有發現嗎? 現在學生要學這些, 還不就是資本主義+科技發展的結果, 這些是"大人"們要他們學, 他們卻沒有權利說不的東西
然而在這個體制下, 制定規則的"大人"卻不需要學習這些東西, 只要順著資本主義走在多數人前面, 他們就可以吃香喝辣, 把後輩吃乾抹淨, 甚至視他們為"生產要素"而不是一個人
後輩因為學習而在各方面都超越前輩時, 就能進階到富人嗎? 是有可能, 但大多數都會失敗, 因為學問跟創意就不是成為富人必備的條件
百達斐麗PP wrote:
是否會因為買房,
而變成失敗人生嗎?

人生最大賭注
Joker Phoenix wrote:
在怎麼有錢你還是只能(恕刪)


分享寂寞和愛

有沒有很應景呢......
要買房當作投資的

四千萬以上的房屋是不錯的方向

這幾年交易量集中在兩千萬以下的房屋

高價房屋冷颼颼

很多投資客撐不住

降好幾百甚至上千出售

投資的原則很簡單

逢低買入,長期持有等好時機出售
百達斐麗PP wrote:
分享寂寞和愛有沒有很(恕刪)


我是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不過我也沒興趣
你絕對是理財版的Mirage-Ulysse大
see u~881
沒有人的地方哪裡都是天堂
zerosgoh wrote:
早年有買房的 現在都爽翻天拉


如果有買第二間房 才有爽到
只買一間 又不能變現 除非你換房 可以省一點支出 (因為第一間房有增值的話 換房可以少支出自己辛苦賺來的錢)
死了以後還不是要留給子女 子女如果用不到 需要賣掉的話
賺到的人是政府 遺產認列的現值與子女要賣掉的市值 之間的差額變成子女實際的賣房所得 是要繳高額稅金的

所以最慘的人是剛買房就過世的人 有可能一輩子賺得錢大部分都讓政府拿去了
去查最近最慘的新聞

小鬼驟逝留4280萬房產!律師曝殘酷現實:恐被課35%稅

像這樣買房子一年後過世
這間房要嘛以後每個月繳十萬以上的房貸費用 要嘛至少也要先墊一筆千萬以上的房地合一稅 還有要還欠銀行的錢 還有剩的 繼承人才拿的到錢

如果房貸比例很高 搞不好一輩子賺的錢都進政府口袋 搞不好已經繳出去的錢在房子賣掉還掉銀行的錢後 都不夠繳稅金

所以年紀稍大 千萬不要買房先掛在自己身上當遺產
真的要買 要直接買在子女身上 再逐年贈與幫忙還房貸才對
Yaude Huang wrote:
所以年紀稍大 千萬不要買房先掛在自己身上當遺產
真的要買 要直接買在子女身上 再逐年贈與幫忙還房貸才對


社會目前都慢慢老年化,
國人餘命也都到80幾歲了,
因為,沒做好規劃就用小朋友的名字,
我覺得並不妥,
一旦掛名是小朋友,
小朋友立馬失去衝刺人生的動力,
也限制了小朋友的發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