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hua wrote:不管是不是空頭,只有(恕刪) 價值投資跟成長股技術操作並不衝突。可以並存,一半技術操作,一半價值投資。我神達,買了N年,沒技術操作過。2013-2018年間,股市跟本沒量我股票20幾隻卜蜂放了 N 年,成本差不多15元,47元以上用價值投資分批出到近60,跟本沒有技術缐可用。聯華實也一樣。台泥、嘉泥、中租、元大、兆豊金,全部偏向用價值去決定去留。你可以一直用價值投資一輩子。我選擇無招。看市場情形再轉換。也不是( 0,100 )切.(30,70)也可以。我管理三個帳戶我的是無招,有時直接用期權取代部分。我女兒純價值投資,差不多只進不出,因為要聯絡她進出不方便。她現在還是很滿意績效。我太太的一半一半,因為她喜歡帶點剌激,她就是要有參與感。不管我懂不懂價值投資在股市噴出時,我不用我所認為的價值投資,因為技術撈錢比較能抵擋未來的下跌。
MiPiace wrote:價值投資跟成長股技術...(恕刪) 好啦,像我上述說的因爲我跟你不認識我無從考證你說的真偽但我願意相信你。我也說過,邏輯如果通了方法百百種,適合自己就好,方式本來就沒有絕對,怕就怕邏輯不通還堅持己見。只是你剛說前三個月價值投資,後來才改變雖然你說可以並存,但我總認為怪怪的...這不就是喊說我可以當沖、短線、波段、領股息那種沒紀律的感覺。買了跌不想沖掉說我可以做隔日沖短線、在跌安慰自己說沒關係我改波段、波段不上不下在說那改領股息....要不要選用價值投資其實也真的沒這麼重要,因爲我目前也是做幾個月小波段,方法很多,不要忘記紀律就好,當然你也可以說你的紀律就是沒紀律(一直改),但只要長期穩定平均獲利都沒差,因爲錢是你的不是我的,我也不會叫人貼對帳單,誠實即可。我起初也只是分享選股邏輯。就是技術分析落後指標根本不用擺在第一順位當參考而已,沒想到就扯到這邊,也挺神的。
Qing-hua wrote:我跟你並不認識。我也(恕刪) 我不算績效,只是常常有人要比來比去,我才偶而算一下。我沒賠過錢。頂多回吐而己。我把前面賺的累積起來,後面就用回吐來取代虧損這句話,這樣操作沒壓力,想怎麼操作就怎麼操作。失敗當然有,賣掉卜蜂買了其祥,鷄換鷄,還好及時停損吐了一部分卜蜂賺的錢。雖然是價值投資,但看一下缐形不對,業績又很奇怪,該砍的還是要砍。勝華也賠過,當時還不知財報的重要性。現在的話,看一下現金流量表應該就知道避開。賠最多的是空宏達電,真是扯,連空爛股都賠錢。先被蘋果日報黎胖整一下,再來又遇到google 買宏達電從此確定自己是死多頭,作空不適合
要看業績就來吧, 部份未實現獲利主要是看晶技,第二波目前獲利 146萬,二波近 400 萬第二隻也可以講,賺178 萬,聯強,看業績一直加碼,昨天漲停,這價值投資,除非缺資本才逢高賣一些轉到其他股,這用技術面看反而不好,去分析他的成本結構,競爭力,才能看出未來價值,不做基本分析的話,老早就出光了。晶技我很好估本業,我做過硬体設計。無線耳機一邊一顆振晶,手表至少也要一顆,一輛電車,量數不出來,就是很多顆。5G 成長,AIOT 成長,車用電子成長,PC 成長消費電子成長通通成長台積的5 年CAGR 約 10-15%振晶就估差不多競爭對手都是日商,深受肺炎之苦,擴張會慢。晶技逐季 擴廠,今年還要擴,隨便算,都是大成長。不用去跟人家拼 台積電避開擁擠交易,找一些新明星空間反而更大。零壹也是,都 WFH, 零壹是第一波受益者,又沒人搶只可惜我沒及時想到 腳踏車,遊戲軟体,想到時,太晚了,股價上天了。
MiPiace wrote:要看業績就來吧, 部份未實現獲利主要是看晶技,第二波目前獲利 146萬,二波近 400 萬 哇! 好厲害喔! 賺好多喔不過,我比較喜歡看平均成本、報酬率20萬賺146萬--->好棒棒2000萬賺146萬--->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