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0qaz741 wrote:
其實不會,漫步華爾街首先偏重於介紹基本金融工具,再來是分散投資風險。彼得的書在介紹如何選股,為什麼要買進持有。
我喜歡自己研究公司,自己打造自己的一籃子股票,何必靠基金經理人或etf,經理人未必可靠,無論輸贏都要付費;etf的選股也會出現盲點。經常在市場摸索,固定關注幾支經營穩定的股票,了解他們的股性,也是我平常的樂趣。
冒昧打擾,如果小弟沒有記錯,作者總結所有金融工具的結論是
任何選股都是錯誤的行為
指數型投資才是王道,也就是著名的隨機漫步理論
畢竟作者是大學教授,書很厚,只是因為,論文就必須這麼厚
漫步華爾街是,學術派的經典
同時也是眾多擊敗市場的大師們,嘲諷的對象---抱歉,這是事實,可能有衛道人士,難以接受,但,擊敗市場的人太多了........完全否定了書中的核心觀念-------投資人無法打敗市場
所有文章,不涉及實質投資建與推介,或任何股價之臆測及規劃,嚴禁引用筆記內容作為任何投資決策之來源

j00qaz741 wrote:
你可以一時擊敗市場,...(恕刪)
請您放寬心
我絕對不會因為討論的內容不如您感到難過,就像您說的,我在乎的是錢,當鍵盤俠對我沒幫助
但是深究股市原理卻很重要
(書)的內容,不可能出現不同人讀,有不同目的
因此漫步華爾街是隨機理論始祖,學術界聖經地位,無庸置疑
有任何網友可以針對這件事情,提出反駁嗎?
讀者必須(正確)了解作者的(思想)
這才是為什麼一堆朋友,說讀書沒用的主因
不可以隨意解讀作者的想法
但是正確(解讀)後,不一定必須(接受)
投資是一連串的邏輯思考建立,整個投資策略的建立必須合理,就如同讀書一般
身為投資贏家的我,無非是希望用自身的經歷,拋磚引玉,分享我成功的過程,讓新手知道
(正確的閱讀,才算閱讀)
我知道一萬點閱裡面,只有1000人能看懂這個大樓
10%的投資菁英比例,這是故事長期的贏家比例,但,這樣已經足矣
共勉之

j00qaz741 wrote:
你可以一時擊敗市場,(恕刪)
投資有順風順水的時期,也有水深火熱的時期,
能夠長青者只有少數,我想這才是大眾學習的榜樣。
媒體雜誌寫的股票勵志故事,很多都是破產重生,試想小散戶也是要歷經幾次多空
能生存下來,才是長久之計。
大大說的對,很多知名的大師(尤其技術派),都有破產過或者最後晚景淒涼。
媒體寫得夠熱血、反敗為勝才能吸睛,沒寫賺個100% 讀者想看?
大眾都被媒體洗腦,沒賺個20%就是失敗(覺得自己沒很好)。
我們都知道"要會跑就須先學會走路",
投資領域實務上也是,先求有賺再求賺多,
總投資要獲利,年獲利由個位數慢慢進步
(最有可能的是A股賺70%、B股負8%、C股賺8% 、D股負15%之類 不可能每支都很賺)。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