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01 wrote:
個人認為,現金流比現(恕刪)
這是個資產配置的問題,因人而異,股債都可以產生現金流,但是相較於現金,缺乏流動性,這次下殺,常聽到現金為王,代表很多人為了這流動性,不惜成本砍殺股債獲取現金。
武漢肺炎讓他痛賠6分之1資產 投資達人「娃娃車司機」的股災告白
最重要的是,別愚弄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MiPiace wrote:
有些影響可能是久遠的(恕刪)
可以參考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及最近一次的委內瑞拉那時的歷史背景
可能會很有收穫喔
或許委內瑞拉是個爛國家 但某些韻腳還是很類似的 只是結局會稍有不同
倘若身處的國家不是個爛國家 倒不用看到最後面 狀況實在差太多了
我至今仍這麼相信著: 必定是股市先變成垃圾才會是貨幣變成垃圾
在股市變成垃圾的時刻你的貨幣可能還有足夠的股票購買力
如果對資產股確實有一套 而且這些資產不受時代貶損價值 那最終仍可維繫資產價值
只是資產股很難買喔 理由是這樣子
一來那種時刻它很可能無法參考本益比 那麼淨值是否是一個可靠的參考標準?
答案是或許 但最有趣的是一旦大災難臨頭 且股市慘到資產股開始有那麼點買入的價值時
真正優良的資產股 也就是再怎麼慘都不會倒 可是經濟復甦時卻挺有生產力的股票
淨值在同時卻是不太能參考的
反倒是二流三流的才可能讓淨值有那麼點參考的可能性 可是這種公司真的會是好選擇嗎?
時間拉長可能是 但是在同樣的時間長度往往第一流的結果是最好的
理由是經濟復甦後 它具有最強的生產力 但是它也是最難買的
本益比不可參考 淨值也不可參考 那究竟要參考什麼? 敢買的人到底在想些什麼?
一流的股票在那時的長相會是看似半山腰實則不是 who knows?
這跟衰退的應付方式有直接關係呢 我相信會應付衰退的人一定知道這要怎麼做
其實二流是很好的東西 它跟一流的關係有點類似於金跟銀的關係
在大家追逐最優良資產的時刻 相同類別的二流資產也會開始被注意到
這時一流跟二流的市值比值會降低 換言之買二流可能獲益更好
說白話點 大概是
原本一流的某公司市值可以買三間二流的某公司 在大家瘋狂追逐此類資產時
可能一流的某公司在那時只能買兩間二流的某公司而已
然而二流會是二流鐵定是有其原因在 也因為這原因導致它永遠都不太會成為一流
心理障礙會是很大的關卡 偏偏這類公司的資產不是那麼容易了解 不論是蓄意還是非蓄意
要賺這種錢很不容易 甚至還有一種陷阱
二流後還有一流叫三流 三流的股票是連漲都不漲給你看 或者漲非常少 那怎判斷三流或二流?
標準是什麼? 偏偏又沒有公式
有句話一直廣為流傳 買沒有人要的東西 在沒人買的時候買 這是絕對正確的
但它確實困難 因為沒人要的東西藏著真正的垃圾 要是挑到真正的垃圾可就慘囉
不知道 我希望未來可以打我的臉
可能這得慶幸 股市某方面反應太快了 快到反而有可乘之機
而且有不少對於貨幣的擔憂最終都被證明是多慮的 理由有夠簡單的
只是因為人性貪婪且不服輸 人口又那麼多 生產力大爆炸 沒想到貨幣的價值竟然被這些變相維繫
誰想當窮人? 可是在資本主義著重生產力與另類價值的社會體系
不想當窮人還能怎麼做呢? 在不包含賭場 樂透的前提
有些顧慮很可能是多慮了 反倒是注重生產力跟買入的價格才是真正有用且可行的
專注做好這件事其實很足夠了 如果目的是維繫資產價值的話
然而事實是 如果有做好這件事情 可能最後不只維繫資產價值而已 也可能會發大財
Nobody wanna get rich slowly but... 這種公司願意不斷支持是真可能堪稱發大財
即使像google那麼好的公司仍然在投資上有些問題在
理由是它的行業很難衡量究竟他的生產力是什麼
即使了解其本益比的判斷方式 如果連生產力都不知道是什麼 要怎麼衡量何謂正常價格?
可是某些行業 假如有間麵店是個上市公司 它的商品價格可能人人都很有能力衡量
而且它如果是再次消費時間很短的行業 我倒覺得買好這種行業 資產購買力最終鐵定不會受損
英英間LKK wrote:
腦海裡印象最深的跑步路線是皇居一圈約5公里,約45~50分鐘完成,然後回宿舍沖涼。這是我早年周日的功課。
路跑途中會經過千鳥淵~是有名的賞櫻地點~對面靖國神社也是賞櫻好地點。
上週日櫻花滿開又是瑞雪,非常難得。請欣賞難得一見的奇景~雪中千鳥淵櫻花....(恕刪)
風景看起來真美,想不到路跑也可以看到這些景色,真棒!

佑佑爸 wrote:
路跑很好丫,樓主住南(恕刪)
愛河感覺人多,現在疫情增溫,人多的地方還是別去。我還是選擇離家近的公園運動好了。其實學校操場旁邊就是公園,早上會有人遛狗,所以常會看到狗大便,有人會散步,我在想如果我在公園跑步,一樣是繞圈子,會不會引人注意?(我老爸一定會說:妳以為自己是美女喔!別人會看妳跑步?)我只是不想標新立異,沒辦法囉~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只好人轉,明天我再去看看,說不定我會去跑步。

cafm wrote:
愚人節買股 ( 大智(恕刪)
我沒買~疫情沒有降溫的跡象,不想浪費子彈。其實是....沒coco啦~不想動用目前的生活費買股票,等股息進來再說,除非跌的慘慘兮兮才會考慮動用生活費。
活的充實,認真變美。
灰狼01 wrote:
佑佑大,你連結的文章(恕刪)
其實很多人都忘記房地產也會每天變更價格
它跟股票的區別只是股票幾乎每天都會有新聞台在作報價動作
房地產不會有人沒事在你家大門上放一個時常變動價格的報價跑馬燈
然後很多人房地產就贏了
哈哈
把股票當房地產就好了 只是振幅比較大 但原理不會差太多 甚至還更好 因為有生產力為前提
現金本來就...
自古以來都是沒看到好標的就留著 有就要買 這樣而已R
資產如果是好的就不用賣掉 如果泡沫到太誇張大不了就賣一大部分 留一點就好了
比例什麼的 不重要啦
一大堆人努力鑽研怎麼當rich的人 然後搞出了一個叫做資產分配的東西
然後看看forbes那群人 都歐硬某檔自己掌控的公司 有夠差勁的資產分配
可是沒人在擔心這些人有天會變窮人
可見資產分配跟傳統定義上的分散風險很多人都誤解其意思了 這個社會上教這些東西的
都是一群自己也沒做好的人
真正有將資產做到風險可控制的人們偏偏又一般人都接觸不到 然後大家就繼續愚蠢下去
灰狼01 wrote:
佑佑大,你連結的文章(恕刪)
灰狼大,我同意現金流的重要性,巴老也是用企業現金流來做企業內在價值的估值,足以突顯現金流的重要性,如果一家企業的長期現金流是負值,投資它就有疑慮了。在這個低利率的環境,一般而言,現金流確實能比現金能產生更大的投資報酬率。
我只是要強調必須保留一部分的現金來做日常生活的因應,一家正常的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也都有"約當現金"這個會計項目,當作企業正常運作使用,就像灰狼大保有一年半的緊急預備金一樣。但是對巴老而言,現金有更深一層的考慮,是一種未來的買權,能讓他在市場恐慌時,能夠決定現金的用法,在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及雷曼兄弟事件時,都有找過巴老協助。
在資產配置裡,現金佔比一直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但是在稀缺這本書,證實缺錢會影響人的財務行為,窮人為何會一直窮下去?因為缺錢,讓他們有稀缺心態,造成稀缺䧟阱,產生不理性行為,例如借高利貸、低價賣股等等。
會貼羅先生這個新聞,是剛好發文前看到,就當成文章分享吧,他確實是心理素質影響的問題,產生不理性的交易行為,在結語時,他也在確認自己是否為價值投資者。
最重要的是,別愚弄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