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財務自由之後的生活點滴+心情點滴

灰狼01 wrote:
以下個人觀點內含很多(恕刪)

因買過一些債基,所以思考過這類問題。

主動式基金,贖回的價格以淨值計算。ETF的市價與淨值,雖會有小幅折溢價,但市價還是沿著凈值這條線走,不會偏離太多。

也就是說,任何時候在市場上售出基金,都能拿到淨值或接近淨值的價格。所以我才認為短暫不配息或配少,留在淨值上也沒關係。

個股則不同,淨值50元的公司,有可能漲到100,也可能跌到30。市價跟淨值沒太大關係,配息還是入袋為安較實在。
wangxyz wrote:
因買過一些債基,所以(恕刪)

了解一下基金跟公司股票的本質就容易上手。
基金的資產是由銀行保管,經理人只管買賣,因此淨值很實在。
股票就不一樣,淨值是資產減負債的餘額。若資產與負債評價標準不一,則淨值變化就有差異。而且經理人就是資產保管人,因此淨值可信度低。

買基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淨值,而不是看配息,因為配息有可能來自本金。
買股票就是看公司展望、公司基本面佳,價值高於價格就是買進,有無配息倒是其次。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佑佑爸 wrote:
可以學學樂活大師或不敗教主,隨時隨地買點0056,它是退休族的最好朋友。

買股票前,可以先學點市場先生理論,我認為這是投資最難的一部分,因為我們也是市場的一部分,它直接挑戰趨吉避兇的人性。 (恕刪)

其實就如同佑佑爸所言,「趨吉避凶」的人性會讓「隨時隨地」買ETF或個股,看似容易卻難以進行。

綠角的《基金xx課》一書中,有段內容一直讓我覺得只是紙上談兵而無法驗證:



不過,我從今年一月開始定期定值買進的VT,終於讓我有機會可以見識到這個「U型走勢」(也許是「V型」或甚至是「L型」)的前期下跌階段,原先我是預設每月買進一次,但是因為股價很快就跌落至加碼區間,因此除了補買前幾個月份之外,未來也會改為每月買進兩次,昨晚我進行了4月份的第一次:



截至今日的交易明細、平均成本和投資報酬率為:



我相信現在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想等到那個難以捉摸的谷底再開始進場,然而如同上面的「定期定額」vs「反彈後再投入」的對照表所顯示,除非可以做到以下這幾點,否則恐怕會是徒勞無功:

1. 要能夠精準地判斷何時為谷底
2. 要在谷底一次歐印或大幅買進
3. 要有耐心地等待股價漲回原點

所以,如果能抓到谷底並大幅買進的話算是的操作,然而這樣卻需要非凡的能力(運氣??)和過人的勇氣,一般投資人其實只要做好心理建設和資金控管的話,單純地執行定期定額應該就能得到及格的60分。

我個人認為「定期定值+逢低加碼」有機會可以拿到75-80分,不過這就要留待時間來驗證了。
Wealth, like a tree, grows from a tiny seed.
schou23 wrote:
我相信現在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想等到那個難以捉摸的谷底再開始進場,然而如同上面的「定期定額」vs「反彈後再投入」的對照表所顯示,除非可以做到以下這幾點,否則恐怕會是徒勞無功:

1. 要能夠精準地判斷何時為谷底
2. 要在谷底一次歐印或大幅買進
3. 要有耐心地等待股價漲回原點

所以,如果能抓到谷底並大幅買進的話算是100分的操作,然而這樣卻需要非凡的能力(運氣??)和過人的勇氣,一般投資人其實只要做好心理建設和資金控管的話,單純地執行定期定額應該就能得到及格的60分。(恕刪)


真的贊同
只有神才能買進就上漲
抓到最低那一點

我等凡人只能分批慢慢買進
勝率大就多買
勝率小就少買或不買
johanneschuang wrote:
真的贊同只有神才能買(恕刪)

我覺得我做得到—只要反過來做就好
去年滿手現金巴不得歐印
這次肺炎最恐慌時我手軟恰好是8500

不過我現在又想進場撿了
這表示?
2021 全力VT
xpotter wrote:
我覺得我做得到—只...(恕刪)

泥馬幫幫忙!又是你「 狼來了💢 」繼續這樣喊!這像是「 吹狗螺 📣 」

xpotter wrote:
我覺得我做得到—只要(恕刪)
因為這波武漢疫情,全球股市大幅漲跌,看到多人帶錢殺入,待到疫情結束,金融市場穩定後,就跟往年一樣,有人賺有人賠,或有人大賺,或有人慘賠.雖然手上電子股不少,垃圾債月配基金也不少,都在手上多則30年少則是十數年,就看它們漲漲跌跌,早已心如止水無動於衷,現金流也沒甚麼變動,但我相信本金縮水不少.定存險反而是最穩定了,金融市場的漲跌就完全沒影響,雖然利率多是2.25%,少數3.5%和5.5%.就和複利率一樣,一直滾動.少則三四年,多則二十多年.也正如此,好整以暇,看看網友股市廝殺戰果.個人棺材都已躺進了一大半,總覺得都已成定數,在職場上該付出的都已付出,老天眷憐該獲得的都已超出自己的目標,自己很滿足,在財務上現今最大條的就是不曉得在醫院服務的,哪天要自己開業?雖然一直鼓勵莫忘初衷,在大醫院服務,進修,研究,服務病人,但現代老子已經很難影響小孩,到那時該如何去處分資產.
灰狼01 wrote:
0056台灣高股息 2010...(恕刪)


其實0056有一年不配息是老新聞了,當時0056還在寶來,寶來總經理劉宗聖接受專訪時,就已經說明,不配息的原因是基金規定,低於淨值無法配息,當時已經修改基金規定,未來不配息的機率很低了。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6
所以後來我們跟主管機關建議,得到認同,即使市價在發行淨值以下也可以配,只要有息拿到,就可以配,所以隔一年就配了。

0056重挫不配息?元大投信闢謠:企業配息都會發
基金受益權單位可分配的收益來源,為基金所收取的現金股利,扣除相關費用後可分配的收益;代表只要成分股持續配發股息,ETF依信託契約就能配息,不會有不配息的狀況。


灰狼01 wrote:
以下個人觀點內含很多...(恕刪)


如灰狼大所言,機率再小,還是有發生的可能性,大家還是得要分散風險及留點緊急預備金。


schou23 wrote:
其實就如同佑佑爸所言...(恕刪)


投資不外乎兩點:選股及擇時,學院派建議,選股就選代表大盤的低成本指數型基金,因為基金管理費關係,報酬率只會比大盤少一點。至於擇時,則是找到自己的效率前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50%股50%債,當執行再平衡時,就會發現已經自動擇時了。

但為何這個方法很少人用,還是因為人性問題,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一年6%,我去!所有人都想打敗大盤,尤其當你老婆發現隔壁家老王一年投資報酬率50%,她問你在幹嘛?投資還是難在這心理關卡。
最重要的是,別愚弄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CS_TANG wrote:
因為這波武漢疫情,全(恕刪)

因肺炎之故只想待在開放空間
一個人坐在公園裡 看著人來人往 想起過去總總 不禁悲從中來
人生也已在收尾階段
有辦法做好的已經做完
做不好的卻皆是無解也沒動力去改變什麼或是多做什麼
似乎也只能靜待時間流逝 了此殘生
2021 全力VT
xpotter wrote:
因肺炎之故只想待在開...(恕刪)
做不好的卻皆是無解也沒動力去改變什麼或是多做什麼
似乎也只能靜待時間流逝 了此殘生


x大想改變甚麼,無法改變的事多了,學學改變自己,
我老母從小就教我:天要下雨了,記得帶傘。
學會放下吧!
Let it go and you'll be free!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7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