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電子 / 廣達 ) 投資有風險,個人研究記錄篇

qootony wrote:


最近還會持續整理...(恕刪)

投資建議:55 ⬇️ 增加持股,75 ⬆️ 調降持股  目前股價,下拉機會 低 / 往上機會 高 

到75前我大概會買賣10回。

cafm wrote:
投資建議:55 ⬇️...(恕刪)
晶圓代工 5G 題材火

2018-01-04 00:05經濟日報 施亭薇(第一金投信國內投資部經理)

綜觀今年作夢行情,預料有兩大題材值得關注,一是下周二登場的美國CES消費性電子展;二是2月底、3月初的MWC西班牙全球移動通訊大展。

本次CES展,官方網站以「無人機」作為宣傳圖片,討論主題包括:AI機器人、智慧家庭、智慧醫療、自動駕駛、AR/VR等,凸顯AI科技為今年熱點。

由於AI人工智慧仰賴晶片運算、雲端互聯網、生物科技結合,除了機器人自動化元件之外,也將拉動上游半導體、雲端伺服器、3D感測等多元化需求。

MWC展則聚焦在行動通訊應用,而為滿足雲端應用,5G等高速網路需求浮現,而且發展速度可望提前。從原本2019年完成標準化的時間,將提早到今年6月完成,並進入大量布建期,最慢2020年將大量啟用。

5G布建初期,將帶動基站、天線、小型及微型基地台等網通設備出貨,後續將創造更多物聯網、車聯網的應用商機,帶來大量的晶片、雲端設備需求。

因此,布局策略建議集中在上述相關題材,晶圓代工、AI機器人、3D感測、5G、雲端等,都是可供參考重點。

cafm wrote:
晶圓代工 5G 題材...(恕刪)


老大~

怎麼還沒看到~新……

要多久?很期待,那帥氣的……新……

廣達積極轉型 搭上AI浪潮

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法人點名廣達已由NB ODM(筆電設計製造)廠商轉型為AI(人工智慧)企業。為擺脫低毛利率的困境,廣達近年積極轉型,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昨(10)日表示,明年廣達會有很大的成長來自AI,像是無人車等,會帶動伺服器的需求。

廣達昨天舉行法說會,林百里指出,由於每一個人工智慧的應用都是專用的,必須要為客戶專門設計,需要更多人才。為此,廣達最近啟動徵才計畫,目標召募近千人,到目前為止,已經找到快一半。

他說,互聯網經濟還在成長,AI的使用也在增加,今年下半年,廣達伺服器業務「兩位數」成長沒問題。

廣達除原本筆電代工業務外,伺服器、雲端及AI等也是拓展重點。林百里表示,目前廣達供應伺服器給Google、FB等超大型資料中心,「隨著他們的業務一直成長,我們也跟著成長。」

富邦證券最近發布研究報告,點名廣達已由NB ODM 廠商 轉型 對此,林百里表示,廣達的目標確實是希望我們的產品變成一個Solution(解決方案),而不只是一個硬件。
《外資》廣達攻AI前景俏,外資喊進

瑞銀證看好廣達在人工智慧領域未來的發展潛力,廣達現有的數據中心、NB及穿戴式裝置則持續正向發展。在進入人工智慧起飛的時代,穿戴式裝置未來需求會優於NB。目前廣達的股價尚未反應AI人工智慧的發展機會

瑞銀證認為,廣達持續積極投資R&D,預計將再召募1000名的工程師,主要目的即是為了新的AI人工智慧應用。AI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和應用,需要高度客製化的軟硬體服務。廣達若能將人工智慧整合到軟硬體上,可望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並且由於客製化的難度,也會增加客戶的忠誠度。

據了解,廣達旗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供應商雲達科技(QCT)今年參加上海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 Shanghai 2017)。雲達積極布局電信市場,力拚5G應用商機。雲達現正與全球電信營運商積極洽商,同時與相關產業夥伴合作,共同推動下一代電信雲基礎設施發展,協助營運商在開放性系統上建立並部署雲端架構,力求打造更簡便、高效能與彈性靈活的網路基礎設施。而透過雲達擅長的開放式架構,將能協助客戶在競爭日益加劇的電信市場取得優勢。
NVIDIA揪廣達 打造AI超級電腦

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昨(21)日表示,人工智慧(AI)運算是新的時代,新的運算時代需要有新的運算平台,繪圖處理器(GPU)可說是最理想的運算工具。

NVIDIA將與台灣夥伴一起創造人工智慧新時代,並且與廣達合作打造人工智慧超級電腦,這也是全球第一款專為深度學習打造的運算系統

黃仁勳表示,台灣過去30年在工業革命扮演重要角色,過去20年帶領PC及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現在則看到了人工智慧運算的革命。過去電腦運算架構的重心在中央處理器,但進入人工智慧運算平台的時代後,處理器之外還要包括系統、軟體、演算法等技術在內,GPU是最理想的人工智慧運算工具

黃仁勳特別提及與廣達的合作。黃仁勳表示,廣達是NVIDIA在GPU深度學習伺服器上特別的合作夥伴,並為每個資料中心設計GPU伺服器,事實上,廣達是NVIDIA的GPU早期使用者,並設計出全系統的GPU深度學習伺服器,同時也是設計NVIDIA革命性人工智慧超級電腦DGX-1的重要策略夥伴

黃仁勳十分看好超級電腦DGX-1的成長。他強調,DGX-1不單單只是台伺服器,而是整合了所有軟體的超級電腦,客戶若不想自設資料中心,但又想要創造深度學習,DGX-1就提供了很好的人工智慧運算平台。同時,若客戶要訓練及推論出很大的運算模式,如建立自駕車系統,或建立數據點來提供商業建議,DGX-1十分適合。 黃仁勳說明,要做到自駕車系統,當然要有超級電腦平台提供運算,而且要有很多感測器,並具備融合所有科技的技術,以及採用人工智慧演算法。此外,近年來當紅的工業4.0的基礎,不是鋼鐵也不是電力,而是人工智慧的運算,台灣擁有很好的科技生態系統,在電腦科學有很好的研發能力,若可以在人工智慧上多作投資,將可在工業4.0擁有領先地位。

黃仁勳表示,深度學習是個新的運算模式,會改變軟體開發的方式、開發地點、和運行方式,深度學習會由基本上改變伺服器架構,資料中心及智慧裝置,而未來的電腦將會由經驗中學習,這也就是人工智慧的精髓。NVIDIA已經推出專為深度學習設計的Pascal架構GPU,採用台積電16奈米製程及CoWoS封裝技術,也會與廣達、緯創、鴻海、英業達等合作開發人工智慧運算伺服器。

NVIDIA昨日在台灣召開繪圖處理器技術大會(GTC),以深度學習及人工智慧為主軸,揭曉GPU技術將如何引領未來科技發展並帶領台灣科技業界掀起另一波創新浪潮。GTC規模年年擴大,今年報名人數再創新高,吸引逾2,000人參加。
Wei39 wrote:


老大~

怎麼還...(恕刪)

德訂 ( 滿配 ) 3月 
Wei39 wrote:
老大~怎麼還沒看到...(恕刪)


Wei39 很重要講三次

法人點名廣達已由NB ODM(筆電設計製造)廠商轉型為AI(人工智慧)企業。
法人點名廣達已由NB ODM(筆電設計製造)廠商轉型為AI(人工智慧)企業。
法人點名廣達已由NB ODM(筆電設計製造)廠商轉型為AI(人工智慧)企業。


廣達積極轉型 搭上AI浪潮

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法人點名廣達已由NB ODM(筆電設計製造)廠商轉型為AI(人工智慧)企業。為擺脫低毛利率的困境,廣達近年積極轉型,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昨(10)日表示,明年廣達會有很大的成長來自AI,像是無人車等,會帶動伺服器的需求。

廣達昨天舉行法說會,林百里指出,由於每一個人工智慧的應用都是專用的,必須要為客戶專門設計,需要更多人才。為此,廣達最近啟動徵才計畫,目標召募近千人,到目前為止,已經找到快一半。

他說,互聯網經濟還在成長,AI的使用也在增加,今年下半年,廣達伺服器業務「兩位數」成長沒問題。

廣達除原本筆電代工業務外,伺服器、雲端及AI等也是拓展重點。林百里表示,目前廣達供應伺服器給Google、FB等超大型資料中心,「隨著他們的業務一直成長,我們也跟著成長。」

富邦證券最近發布研究報告,點名廣達已由NB ODM廠商 轉型 對此,林百里表示,廣達的目標確實是希望我們的產品變成一個Solution(解決方案),而不只是一個硬件。
《電腦設備》蘋果光加身,廣達、緯創2017營收甜

2018/01/15 07:54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受惠蘋果光加持,廣達 (2382) 及緯創 (3231) 2017年營運皆較前一年度增長。

 其中,廣達在Apple Watch出貨暢旺帶動下,全年營收重返兆元大關;緯創則在新、舊款iPhone及小尺寸SE機款拉抬下,全年營收創高。

 在筆電淡季影響下,廣達2017年12月營收867.41億元,營收月減與年減幅度分別為8.4%、17.4%,可是廣達全年筆電出貨量落在預期高標區、加上第三代Apple Watch終於受到市場歡迎帶動,廣達2017年營收重新破兆元大關、達1.02兆元。

 隨著PC產業出貨高峰期已過,廣達2017年12月筆電出貨量370萬台,比11月的390萬台小幅下滑,累計第4季筆電出貨1,110萬台,季減3.5%,符合預期。而在2017全年筆電出貨狀況方面,蘋果直到2016年第4季才推出新款筆電,出貨增加的效應一直延續至2017年第1季,也使2017全年筆電出貨量為4,240萬台,比前一年增加5%,落在年出貨量成長率預估值0~5%的高標區。

 緯創去年12月營收續站穩800億元大關、達824.9億元,年增18.18%,也拉抬其第4季營收衝上2,614億元、刷新歷年來單季新高,累計2017年全年度營收則達8,356.33億元,較前一年度大幅增長26.7%、亦同步創高。

 在單月各產品出貨部分,除了電視出貨持續走衰、跌至20萬台,筆電及液晶顯示器則較去年11月持平,分別達160萬台及50萬台,至於在伺服器及桌機部分,則有較11月增長、分別達22萬台及140萬台,皆攀上全年出貨高峰。(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吳筱雯、翁毓嵐/台北報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