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0726 wrote:
[新加坡商瑞銀]
102-7-30 賣出2372張


就之前的買賣超記錄,最高一天有賣超到11000多張的
2000多感覺還好,可能只是拿去買別的股票而以
今天也才賣超835張
今天跌停又買進了幾十張,真爽,機會難得哩.

willk wrote:
那明年?...(恕刪)


這種股票看準賺一波就夠了,明年就明年在說,
不要把他當成定存股,
大起大落抱著小弟會不安心,
我不像 M 大這麼了解透徹,才能抱的安心吧。

面版股波動大,滿適合投機的,
彩晶是偶買股票中,賺的 % 最高的股票,
哈哈..在跌到 4 元給我買嘛(想太多了@@)
好好玩啊!
平盤出,跌盤接,他就是這樣玩。
已經玩好幾天,不知何時收網?
小虎先生 wrote:
我沒有彩晶,,,,但...(恕刪)

如果彩晶能成為創造現金的奶牛,那奇美就是創造現金的海龍王了。彩晶財報本來就應該好看,而且這是去年就能算出來的數字,否則當初銀行就不會再貸新錢給彩晶。彩晶的地是跟南科租地,再建工程大概有四五十億是六代廠。以前是閒置的,現在不知道有沒有搬機器進去?配息的事情看得太樂觀,這家公司產業前景連老闆都認不出來,他的對手是友達奇美轉來的產能,剛好就是今年開始大量轉移。短期中小尺寸面板越好,只是更快增加彩晶長期的營運壓力。更何況中小尺寸面板等待已久的小陽春,看起來比預期還要短。彩晶的面板品質普通,工信部調整各型面板關稅已經是既定的政策。在建裡面我預估有二十億是真正的新設備,要做觸控。將來資本資出方向也會跟著朝觸控前進,這是公司已定的發展方向。現在看到的現金,主要也是儲備將來往觸控方面做資本開支。以後這些錢變成彩晶的機器設備,還安心嗎?如果要算帳,現價是花512億買彩晶的所有資產,這還不含他的擔保。東扣西扣等於是300億買變形的5代廠含閒置廠房,剛好是10億美金。便不便宜見仁見智。在明年底,其他競爭對手就會轉產能完畢,未來大尺寸洩壓產能全都朝這裡來。幾年前面板的估值是用重置產能的片數來估,現在這種方法已經沒辦法做,因為新產能全比舊產能製程先進太多。
這家公司產業前景連老闆都認不出來
這個說法和所謂「焦家的股票」我想是一樣的,純屬沒有根據的偏見而已。

他的對手是友達奇美轉來的產能,剛好就是今年開始大量轉移。
這一點也是沒有根據的。中小尺寸面板的市佔從幾年前就一直維持著奇美、彩晶、華映「三家均分」的態勢,這個態勢至今沒有過半點變動。而友達在中小尺寸面板的市佔,始終都只有一成多。也就是說,根本就不存在眾多散戶說的「轉移潮」。

短期中小尺寸面板越好,只是更快增加彩晶長期的營運壓力。
這說法也沒有根據。

更何況中小尺寸面板等待已久的小陽春,看起來比預期還要短。
這說法也沒有根據。中小尺寸面板在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在低價白牌上,目前仍是業績大好,有銷售問題的是知名品牌的高價機種。君不見,三星和蘋果慘兮兮,小米可是開始香噴噴了。當然現在還是遠遜於大廠,不過這個低價趨勢我想現在才剛開始而已。

彩晶的面板品質普通。
這說法也沒有根據。面板品質沒有什麼普通和高級,只有市場需求的種類和良率(會反應在利潤上,而彩晶的利潤是目前各家最高的)。客戶要啥,彩晶在適當的利潤下能做得出啥給客戶,這樣就行了。就像是彩晶不做amoled會怎樣嗎?相信我:日子照樣過、錢照樣賺。

工信部調整各型面板關稅已經是既定的政策。
一來是個傳了多年也沒啥動靜的事,二來是和中小尺寸面板商機沒有重大關係的事。所謂的既定政策其實是一個目前還不存在的政策、無關痛癢的政策。彩晶深耕大陸白牌多年,如果大陸的面板夠水準到能自產自足,就放膽來個天高的關稅吧,但事實情況呢?那在幾年內都還是不可能的事。大陸就是得一年又一年繼續乖乖來採購台灣面板。

以後這些錢變成彩晶的機器設備,還安心嗎?
為何不安心?除了因為老闆姓焦之外有更明確的理由嗎?

變形的5代廠含閒置廠房,剛好是10億美金。便不便宜見仁見智。
具有經濟切割優勢的好廠房成了「變形廠房」?一家總是接近滿載運作的廠房,不談它的忙碌,卻忙著去談它的清算拍賣價好貴好貴?

在明年底,其他競爭對手就會轉產能完畢,未來大尺寸洩壓產能全都朝這裡來。
所以群創友達都不做大尺寸了?大尺寸要開始一步步停產,市佔直接送給三星和大陸了?不可能的事。
結果不會變。明年,中小尺寸面板仍會是群創、彩晶、華映,各佔將近三分之一。友達仍會和現在一樣,僅一成多。
太多充滿想像力的說法,好像群創友達包圍著彩晶似的。群創如果把大尺寸產能轉到中小尺寸,怎麼就彩晶有事、友達無所謂?群創友達如果盲目增加中小尺寸產能,第一個會受傷的是群創和友達自己。
要比擴產,尚未滿載的彩晶也還有產能可增加呢,真要比,現在手上還保有足夠利潤來壓迫競爭對手的可還是彩晶。但事實上,除了三星,台廠沒有任何一家會有這種盲目擴產的事。

群創想要有和彩晶一樣的財報,我想郭董會煩惱的是如何在智慧電視上擊倒三星。
你能想像郭董每天在盤算如何搶彩晶和華映的飯碗嗎?這我可無法想像。
Morpheus1979 wrote:
這家公司產業前景連老...(恕刪)

回答問題這樣玩就是了?

這個說法和所謂「焦家的股票」我想是一樣的,純屬沒有根據的偏見而已。
董事會就是焦家控制,六代廠建或不建、賣廠、南京建廠、投CF、建武漢廠、收武漢廠、合資南京LCM、收南京LCM,不是焦家控制的董事會通過,難道是你家通過的?焦老頭子南京房地產玩了很久,南京廠彩晶股東幾十億在賠,是你家還是焦家?董事長換人是換你老婆還是焦家的老婆?

中小尺寸面板的市佔從幾年前就一直維持著奇美、彩晶、華映「三家均分」的態
別人在說將來,你在說過去。你乾脆來保證大家,奇美友達五代廠沒有在轉線好了。所有人都是到京東方、龍騰、友達、奇美全在轉中小,就你一個人堅持沒轉。該不是來騙的吧?

這說法也沒有根據
你的說法也沒有依據

中小尺寸面板在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在低價白牌上,目前仍是業績大好,有銷售問題的是知名品牌的高價機種。君不見,三星和蘋果慘兮兮,小米可是開始香噴噴了。當然現在還是遠遜於大廠,不過這個低價趨勢我想現在才剛開始而已。
小米面板低階?我應該回你的說法沒有依據吧!

面板品質沒有什麼普通和高級,只有市場需求的種類和良率(會反應在利潤上,而彩晶的利潤是目前各家最高的)。客戶要啥,彩晶在適當的利潤下能做得出啥給客戶,這樣就行了。就像是彩晶不做amoled會怎樣嗎?相信我:日子照樣過、錢照樣賺。
你的說法我笑出來了?


老闆姓焦之外有更明確的理由嗎?
彩晶把從前投資的設備賺5成給大家看看

具有經濟切割優勢的好廠房成了「變形廠房」?
變種的五代廠在你口中還能變怎麼?你美化給大家看看

所以群創友達都不做大尺寸了?
誰說他不做大尺寸?你說的?五代廠他有多少座,你把他們當白痴來看問題嗎?要不要3.5代線也改回做大尺寸?還是你很怕別人說其他廠商的五代廠也要轉成做中小,你很怕嗎?

明年,中小尺寸面板仍會是群創、彩晶、華映,各佔將近三分之一。友達仍會和現在一樣,僅一成多。
我又笑了!邏輯不通!

要比擴產,尚未滿載的彩晶也還有產能可增加呢
不一直說他少量多樣?轉線試車不用停機?當他小叮噹嗎?別人多轉一座五代廠就打死你的產能了,你還擴產。最多只是員工24小時加班不停機而已,還擴產?這樣友達每周排生產都隨便可以擴產了。

我想郭董會煩惱的是如何在智慧電視上擊倒三星
你的說法也沒有依據

郭董每天在盤算如何搶彩晶和華映的飯碗嗎?這我可無法想像。
你還真愛憑空想像,所以才會想出彩晶600億的事來


郭台銘承諾用660億日圓買入夏普十代廠37%股權,換算新台幣需247億元。據金融業者透露,質設股票一般可取得市值5到7成資金,如依6成計算,郭台銘兩批股票合計約可取得2百億元。


看完兩位的答辯.......真精采....真爽...
各有千秋....但VIP大質疑的一些問題...
其實在彩晶發布的公開資訊就可以知道....
至於彩晶未來許許多多........
交給時間吧......
大家賺錢......
焦家控制的董事會通過所有方案,一路走來造成了彩晶高利潤且穩定營收的現況,我覺得很好。所以不存在董事長自己都不知道公司要往哪去這種事

中小尺寸面板的市佔從幾年前就一直維持著奇美、彩晶、華映「三家均分」的態勢,不是過去和未來的問題,而是一個線型的態勢,這個態勢多年來都沒有大變動,這個態勢要出現大變動沒有一般人想的簡單。以彩晶目前的毛利淨利而言,就相同產品上來說其他公司並沒有和彩晶競價的條件。

關於小米,我說的是「低價」而非「低階」,你誤讀了。低價是智慧手機的當前潮流,那些堅持高價的大廠目前可傷腦筋了。

不管什麼生意,就是有沒有訂單?接單後有多少利潤?就這兩點而已。在訂單近乎滿載、淨利超過二位數的情況下,拿什麼彩晶的面板很普通來批評彩晶沒有競爭力,是和經營現況不符的。

彩晶不需要什麼設備賺幾成來證明什麼,彩晶只要維持八成以上產能利用,二位數的淨利,以及緩慢但持續進行的投資擴張,這樣就夠了。

五點三代廠是處理中小尺寸面板最好的選擇,以下的廠利潤不及它,以上的廠則被用於更大的尺寸,這個眾人公認的經濟切割優勢在你眼中成了缺點,我就無法理解了。

其他公司的五代廠,做出來的面板成本都只會比彩晶高,沒有競爭力。

明年,中小尺寸面板仍會是群創、彩晶、華映,各佔將近三分之一。友達仍會和現在一樣,僅一成多。這是來自於數年來面板市佔的線型走勢。市佔率不是股價,不會有突然的大變動,所有變動都是一步一步慢慢累積的。中小尺寸發展多年,這個市佔都沒有變動(三家輪著當市佔老大),要突然來個v型轉折?

彩晶的產能目前只有八九成,尚有閒置的一到二成產能可以靈活調控。五點三代廠的經濟切割也不是五代廠能相提並論的。友達更早已在媒體上數度公開表示「各面板廠大家應該也都已經知道要適時減產來穩定報價的道理了」這類的話。群創和友達並不是三星,他們非但不會盲目擴產,他們最怕的反而就是集體擴產。所以我們會在媒體上聽聞「減產」這兩個字,而不是聽聞「擴產」。

郭董在智慧電視上的動作頻頻,這已經是路人皆知。鴻海的大電視,現在連7-11都買得到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股價終究會反應一切的。我們就等看看會不會出現跌破什麼線就一定會繼續下跌的這種事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