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儲蓄險當然是笨的, 它的對比對象就是定存.
你的錢 => 存定存 => 給利息(1)
你的錢 => 買儲蓄險 => 扣銷售人員佣金 => 扣保險業預期利潤 => 存定存 => 給利息(2)
(2)的利息會比(1)多? 當然不會.
笨不笨? 當然笨, 笨死了.
除非你的單在3000萬以上, 前面有人說了, 用來節稅, 節稅的原理就是, 把原來要給政府的,
拆一部份給業者.

hob5378 wrote:
但既然名為保險,保險的意義在哪
竟然買了保險卻沒真正的保險功能,這實在怪


不知道是不是我誤解,

保險是不是還有一個功能,照顧老時的生活,像是勞工保險一樣。

年金保險的功能也是替代工作時的所得。
艾吉斯 wrote:
不笨阿
只要一直有毅力努力存都是好事
總比胡亂投資什麼賠一屁股好


不少人都用不想賠所以不想學當藉口,業務員也用不會賠所以必買當推銷話術,

而儲蓄這件事情,如果錢在手上就會花掉要靠儲蓄險存錢,

那麼有一天也會因為突發狀況需要錢或月光到沒錢繳保費而解約,

繳費年期越長風險越大,錢鎖死不能動本身就是一種風險了,

況且理賠倍數又低,低到不像話。


不管用任何工具商品做投資理財,一定要保持現金部位的比例,

這些現金放定存就是一個不錯的儲蓄方式了。
只要不要買到連動債這類
基本上這種儲蓄險還算可以,利率比銀行好一點點點...
但多了一層保險多一點安心,雖然真發生意外,爽到受益人

其實要討論儲蓄險要考慮到別的因素,

理論和實務是有很大差距的,

就像討論房地產,理論和實際狀況在“大部分”的時期都是沒辦法符合的。



看郵政壽險的業務量就知道了

台灣人(或說中國人),根本不是把保障放在第一位,

有時間去郵局做個訪查就知道,一堆媽媽要保這種6年期儲蓄險,

你去問她們的投保目的,我看超過90%都會跟你講“因為想儲蓄”。



然後如果你向這些客戶銷售保障倍數高的商品(解約金或滿期金則會較低),

神經病阿!誰會理你?大家馬上都會舉出一堆理由反對高保障保險,

1、我不需要,保很多了(誰知道阿)

2、不用,我身體很好

3、我保儲蓄險一定賺,保你那種虧的機會多高阿!我還不如買樂透。

4、詛咒我?叉你娘咧!

5、我自己欠錢都欠的半死了,還留給別人喔!(別人就是爸爸、媽媽、老婆或小孩)

幹過業務都知道,不要曲高和寡了,賣保障型商品?等餓死還比較快!



實際上,流動性風險的問題更是小,

中途會解約的人非常少,因為大家都知道不能中途解約,

當然一定會有人中途繳不出來,就像買房子一樣,總會有人中途繳不出房貸,

但比例有多少?



如果說6年儲蓄險都繳不滿,那人生真的黑暗了,更不用提買房子了,

因為如果這種中途繳不出的人去買房子也一定會出問題,搞不好連買車子都會損失。



所以喔!01上的人都搞不清楚,

一年6000、7000億的新契約業績就已經告訴你們了,

台灣人誰買保障型保險阿?

儲蓄險不好?笑死人,不好一年可以賣6000、7000億?

買的人可能都是笨蛋吧!










Obiwan-Kenobi wrote:
其實要討論儲蓄險要考...(恕刪)


講的很好
整天朝著中途解約急需用錢打轉
就像買不起雙B的人嫌雙B賣很貴一樣
急需用錢的狀況大概有哪些
保障型的保險都能照顧到
儲蓄險順位本來就在保障型的保險後面
會規劃儲蓄險本來就是給有計畫存錢的人
儲蓄險也只是其中一種理財工具而已
不是適合所有人
如果適合你就參加
不適合就用別種工具
如此而已
我手上有一份10幾年前的儲蓄險(20年期 差5~6年就到期了...)....當時的保證利率13%

你說笨不笨? 我個人感覺好爽...但過去10幾年來感到自己好

泓通通 wrote:
半個月前拿10萬去銀...(恕刪)


最近才剛領回兩筆10年期

期中還經歷金融風暴

越接近期滿 越是擔心

擔心剛繳滿10年款 保險公司會不會就倒了




銀行有沒有跟你說清楚

他們是代銷 可不負責投保人與保險公司糾紛





10年期 每年繳九萬多 最後領一百多

只有6千多元利息錢

真的只能視為買意外險

真的沒多少利息錢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儲蓄型保險並沒有那麼差,除非你投資都賺,不然這工具還蠻不錯的。
如果在低利環境
對保險公司來說可以把風險轉嫁給保戶
的確很好的工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