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能做出四核心1.5Ghz 處理器

yamazaki1990 wrote:
三年前我看 ptt ...(恕刪)


回一下文, 這是真的, 一堆中階主管娶的老婆一個比一個年輕漂亮(非常年輕...)
他們之間還會互相較勁, 看誰的老婆漂亮年輕

aron.yang wrote:
薪資不是問題, 素質才是問題.
一個大學畢業, 但能做的R&D, 在台灣拿100萬年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更不用說PHD.
問題是, 乍看之下, 台灣每年似乎有很多碩博士養成,
但事實是, 有很大的比例是non-qualified, 不敢進入就業市場的以拖待變學生,
而學校為了生存, 也很歡迎這些人留在學校繳學費, 最後時間到了就送個學位出門.

這才是真正的惡性循環.


問題是 台灣企業的起薪 低的令人難以接受 要如何找到高素質的人力?

OK, 或許當你"證明"你的研發實力 老闆會願意調薪 但標準何在?

老闆可以拒絕雇用或開除素質不合格的員工 但一旦雇用 在雇用期間 就要給予符合其學經歷的薪資 而不是用低薪做起薪 調薪到"正常"薪資要看"表現" 這種心態 本身就是錯的

國外得做法是 錄取一位新進員工 非常慎重 但一旦錄取 就給予符合其學經歷的薪資 當然 若日後表現不好 一樣會開除

delenatii wrote:
回一下文, 這是真的...(恕刪)


所以可能的推論:

1. 老公上班沒力氣
2. 老婆家中等人騎
3. 乾脆自己找黑皮
4. 輪流比"較"最有趣
ps: 較, 取懶覺的諧音.



0outeq wrote:
華為不知名嗎?全球5...(恕刪)

應該說,只有台灣不知道...
一年前我買的聯想的筆電,我朋友還笑說為什麼要買山寨筆電
台灣3C Copy → Costdown → Close

mkhsu wrote:
OK, 或許當你"證明"你的研發實力 老闆會願意調薪 但標準何在?

老闆可以拒絕雇用或開除素質不合格的員工 但一旦雇用 在雇用期間 就要給予符合其學經歷的薪資 而不是用低薪做起薪 調薪到"正常"薪資要看"表現" 這種心態 本身就是錯的

國外得做法是 錄取一位新進員工 非常慎重 但一旦錄取 就給予符合其學經歷的薪資 當然 若日後表現不好 一樣會開除


名校的學經歷還是可以拿到不錯的起薪的, 但這些人數佔總數的比例不高.
你不能怪企業不給"符合學經歷"的薪資, 因為這市場上的濫竽太多,
你不可能因為應徵者有phd學歷就給一致的薪水, 尤其在受過很多次教訓之後.
抓到一個不對的人, 損耗的不是只有金錢而已, 還有市場timing及團隊氣氛.
何況台灣的企業相對還是比較有人情味, 不那麼喜歡幹layoff這回事.
你舉國外為例, 我也舉另一種國外的做法.
一口氣招募數十名junior R&D, 分組後做同樣的案子, 一段時間(1~3個月)考核, 淘汰1/3,
淘汰人員薪水加到留下來的人身上, 如此持續數個循環, 最後剩下的, 能做, 薪資也高,
重點是..deliver on time.
這個國外是..大陸.

哪一種比較好? 很難說吧, 尤其當成熟國家的白領工作機會持續外移.
台灣的企業不是給不起, 是給沒人.






誠如樓上大大所言;
台灣IC design house 要有競爭力,就該"嚴格的去無存菁"!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design, 讓有能力,也有意願的人去做,
把自己擺對位置才會成功.行行出壯員.
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只有嚴格的競爭,你自己才會了解.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leftsurvivor wrote:
誠如樓上大大所言;台...(恕刪)


你指說對了1/3,

會做 IC 的, 做出來的產品為何很難打入蘋果供應練?

多數台灣 "高手" cost down 有餘, 創意不足

我記得菜懂曾說過 "cost down 也是種創意"

他卻沒說這種創意其實還蠻低廉的.

afu76519 wrote:
應該說,只有台灣不知...(恕刪)


聯想的筆電是山寨品
創意的面向有多方面;

1.對單純技術而言:如何做到最小,最省電,performance最好,這是需要創意的.

2.對產品定義與取決:如何設定該擁有那些功能,該不要那些功能,該突顯那些設計,該簡化那些設計,這也是另外一種創意的體現

3.對產品發展方向的取決....


(1)對不用功的領導人最容易,也最快能立竿見影,可惜的是大部份台廠是循此模式.
(2)不容易. Me too 是台廠最常的選擇.再搭配(1).通常會有短暫1~2年好光景.

在技術泛濫的現在,人要的不再只是功能而已. SONY的產品feature,功能夠多吧,為何這幾年還是經營的辛苦.

台廠善於cost down,把(1)發揮到極致. 過去10年也取得很不錯的成功,
未來還行嗎??
IP的使用,大大降低技術的壁壘,但光憑技術能取得成功嗎??
除非你能做某種產品,而全世界只有你會做(or你可以做),而此產品是大家都想買的!



技術人員就好像公司手中的刀劍,拿來砍材切菜.有發展嗎?
拿在手中互砍,不可惜嗎??

更何況在一家公司中,真正好用的刀劍也不多,更合況是倚天劍,屠龍刀?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aron.yang wrote:
名校的學經歷還是可以拿到不錯的起薪的, 但這些人數佔總數的比例不高.
你不能怪企業不給"符合學經歷"的薪資, 因為這市場上的濫竽太多,
你不可能因為應徵者有phd學歷就給一致的薪水, 尤其在受過很多次教訓之後.
抓到一個不對的人, 損耗的不是只有金錢而已, 還有市場timing及團隊氣氛.
何況台灣的企業相對還是比較有人情味, 不那麼喜歡幹layoff這回事.
你舉國外為例, 我也舉另一種國外的做法.
一口氣招募數十名junior R&D, 分組後做同樣的案子, 一段時間(1~3個月)考核, 淘汰1/3,
淘汰人員薪水加到留下來的人身上, 如此持續數個循環, 最後剩下的, 能做, 薪資也高,
重點是..deliver on time.
這個國外是..大陸.

哪一種比較好? 很難說吧, 尤其當成熟國家的白領工作機會持續外移.
台灣的企業不是給不起, 是給沒人.


當企業雇用到一個濫竽 難道說當初不給予應徵者符合學經歷的薪資
就不會造成你所說的損失? 答案是否定的 所造成的損失和省下的一點薪資 根本沒有可比性

用怕雇用到濫竽 而將起始薪資壓低 根本是本末倒置 該檢討的是面試的主管 為何找濫竽進門?
而不是找一堆低薪的濫竽進來 自找麻煩 卻自我安慰說 好在給他們低薪
重點是如何減少雇用到濫竽比較重要

要減少雇用到濫竽的做法 美國的做法是 嚴格的篩選 加上有足夠好的薪資和福利
嚴格的篩選 將多數的濫竽刪掉 足夠好的薪資和福利 確保來應徵的人中有高素質的人才

除此之外 你所說的 台灣有一堆空有學歷卻沒能力的畢業生 的確是問題 但是沒辦法
李遠哲的教改流毒 兩黨都不願意去碰

美國有將近9%的失業率 其中 只有高中畢業的失業率將近15% 有大學學位的 失業率大幅降到4%多 有碩士以上者 失業率只有2%多 這代表啥? 台灣大學生失業率高過高中國中畢業者 世所罕見

而美國有五千多所大學 台灣才幾百所 卻不能做到品管?

相同地 美國有資格發博士學位的大學約有4百所

以剛畢業的電機 資訊 博士 2009的平均業界起薪是9萬美金出頭
全美最好的理工學校MIT 畢業的電機 資訊博士 2009的平均業界起薪是10萬美金出頭
這代表啥?

Academic Integrity 是現在台灣高等教育最缺乏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