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想繼續買宏達電的理由。

投資股票, 不外就是

技術線

產業面

內部線

公司過往的...

技術線型看起來, 不太像到底了耶...有些線是創新低, 代表股價...
產業面, 股價是看未來的, 現在在反應的是未來的股價, 不是現階段的股價

有些時候, 不能用感覺跟我覺得...來投資股票的, 有些專業顧問公司的全球性手機報告要多去看看, 你就會知道人家外資為何要甩賣了

內部線不在此討論範圍

公司過往問題:
1. 2009年年中時, 在除權除息前,發生了什麼事, 大家都忘了嗎? 忘記的同學請去找找商業週刊一下, 內容寫的可能不是百分百, 但...有其參考價值, Key word: [宏達電調降財測背後的原因]
2. 2009年的這個戲碼, 在2010及2011年, 好像都曾經有類以的新聞出現過, 去年的調降財測, 大家忘了是咪? 我只感覺, 相同的戲碼, 不斷重覆上演耶!!!


雄人魚 wrote:
這句話我完全認同。但樓主您認為周永明執行長在乎產品的品質更甚於搶佔先機嗎?

謝謝您整篇這麼發人深省的回覆,讓我想了很久。因為我們應該都不認識真的周永明,或王雪紅,只能從他的的所說,所作來判斷。從one x的瑕疵事件來看,我認為可能比較好的解讀是他認為能搶佔先機的同時也顧好品質,而事實證實這不是正確的做法,或不能兼顧的兩件事情。
雄人魚 wrote:
對hTC來說,我認為這不是不可能的。過去機海時代hTC各款手機在技術上的差異不大,競爭對手的腳步也尚未完全跟上,所以新機Time to Market的壓力沒有現在大,能好好的品管,讓品質維持一定水準。現在呢?One X就是急著要搶在S3發表之前上市,才會在無力做好品管的情況下倉促上市啊!

這一點我也完全認同,過去HTC的手機技術可以說是在領先的地位,
但現在各家技術都差不多,競爭比以前更為激烈。
但我要說的是從過去他的歷史來看,這並不是一家不重品管的公司,
其實品管是沒門檻的,所以台灣大大小小的廠都會做,只是做的心態而已而已。
而這次的事件我是覺得在這種前所未見的壓力下,所做的加快速度所呈現的錯誤。
但換做是你我是周永明,下一隻手機推出的時候,我們還會追求搶佔先機而沒把品管做好這樣的動作嗎?
我想事實證明這樣做法是錯的,而且搶快上市效果也還好,
因為one 在galaxy上市之後銷售馬上受影響,其實先手的優勢事實並不明顯。
所以不用上過商學院我應該也會採取
“盡量搶佔先機,但品質為優先的方式”。
當然你說的也有可能,就是結構性的周永明受不住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會一直犯同樣的錯誤的狀況,但我自己是覺得這樣的可能性是比較小啦。
而且以過去HTC的歷史其實還滿知錯能改的。
除了現在往精品轉型的方向以外,過去宏達電也曾經從代工轉型作品牌,這種在內部的文化改變的阻力其實是很大的。
就像過去宏達電的開發可能整天想的是要多甚麼功能,反正機海可以每一種feature都試一試,但現在的開發可能更常要想的是那個feature不能做,或者是要專心做某種方向的突破。
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我才會比較偏向於周永明會知錯能改這個看法。

雄人魚 wrote:
我的想法和您恰恰相反,只要王雪紅董事長與周永明執行長繼續掌控hTC,我就絕對不敢投資宏達電。

這邊您沒有特別說原因,但我想s3晶片的事件,黃斑瑕疵,“中國人的品牌”,以及威盛應該是大部份的理由。“
威盛”我在給pikachuuser回文的時候有寫了,不再贅述。
中國的品牌您的重點在品牌形象,但除了王在中國發佈會這樣說,其他時候其實htc沒有在強調這一點,
或甚至過去htc也沒有強調他是台灣來的。
我自己沒什麼政治立場,我自己比較偏向講她是中國的品牌,是一種行銷手段
我不認為在單一區域的單一發言會對品牌形象產生太大的影響。
而且說中國人的品牌,是否在中國就會有用,我認為也有待商榷
因為即使中國人以我交往的經驗也認為外國或台灣的產品品質比較好
。所以我也認為這樣的發言是錯的,因為賣手機就賣手機,扯到國籍不太聰明
但影響應該沒到大大說得這麼大影響。
致於s3晶片我從各個新聞將周的全部發言貼在一起:

HTC One S 手機台灣和國外晶片是一樣的,只是從不同的製程做出來的,整體測試其實幾乎感覺不 到 差異。宏達電很在乎台灣消費者,One S確實有缺料,且評估2個晶片組效能相當,只是製程不同。過去台灣的新產品上市,都落後歐洲很多,現在已經儘量同步化。不同製程做出來的產品,感覺上一定會有差異,但不代表在台灣的產品就是不好的,我們能爭取到 1.7GHz 的雙核心處理器,是很值得鼓勵的事情。

他說的如果整個來看應該是說兩個晶片使用起來差不多,一般感覺不到太大差異。但他就是要說成晶片是一樣,從不同製程做出來這些話。
另外他只要說說很在意台灣消費者就好了,特別去提到“盡量與歐洲同步化”
雖然是事實,但就會讓人覺得不高興,所以他真的不太會講話,應該要上上公關課。
但他從以前到現在,即使是雜誌在吹捧的時候,也沒說過他擅於言辭,甚至有說他有點木訥。
我自己聽了兩三次線上法說感覺也是這樣,也有人曾經說過聽他演講快睡著。
但有時候事情是有多方面的,人也是多方面的,他木訥,
但做事堅持,肯執行,對細節要求,我覺得這些都是優點,
而且某種程度這跟木訥的個性也是集合在一起的,有些默默做事的人就是不太會講話。
一家公司不管是好或壞,管理階層一定是要負最大的責任,
宏達電會走到現在這樣的地步,管理團隊也要負最大的責任
但我認為宏達電在2011年初就想要轉型,動作已經很快了
因為去年整年的業績還很好。
但我不覺得只要下台就會有用,
實際上周的堅持在現在處於轉型的階段是特別需要的。
樓主究竟是要找人來說服自己, 還是要找人來壯膽, 說服他們跟自己一起買股票?

看起來很好騙 wrote:
所以樓主有買過幾支HTC手機
看起來好像沒有耶
而且你寫的都是HTC的歷史
股票是看未來不是看過去

我有 desire, one s, 也用過galaxy
如果沒有內線,歷史不就是未來最大的線索嗎?
深究htc歷史和經營階層的人格特質, 並以此做為持股依據的問題在於,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 而經營階層不是你我有辦法深入了解的, 若回到股價現實, 與其了解這些, 不如去研究過去htc如何從270奔到1300, 當時為何能狠狠掌眾外資數巴掌? 如果我沒記錯, 當時的改變是採用機海戰術, 讓消費者買到中低價的htc, 也能繼續賣高價手機, 維持高價族群的營收與毛利

再回到現在, 機海戰術疲乏後, htc做了甚麼事, 或者是計畫做甚麼事來讓跌破270的股價再次扭轉趨勢, 甚而展翅高飛?? 目前來看, 我看不到公司有任何改變的跡象, 如果說是放棄機海, 維持單一品牌的精品路線, 那不得不深思另一個問題, 當初在品牌市占持續成長的過程, htc放棄單一手機, 改採用機海戰術的動機是甚麼? 對照如今放棄機海戰術, 又回到單一手機的經營路線, 兩者有何差異, 換句話說, 當初單一手機遇到的問題, 現在還是問題嗎? 如果現在單一手機策略走得通, 為什麼當時走不通, 而要改用機海戰術?

買htc股票不是問題, 但我至少要看到htc提出具體的, 與過去差異性的作為, 就像當初提出機海戰術一樣, 這才有進去摸底的動機

另外別忘了, 中國廠商不斷在市場上進步與崛起, 如今不論在歐美或是中國都比htc市占更高, 價格更低, 這也是htc以前未曾面臨的挑戰

玩股票 我只玩技術面
所以哪天有買宏達電的理由
就是技術面上 買點到了 買就對了
hello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我比較想知道 當 i phone5 & Note2上市後
2498股價會是多少?

話說最近2498的離職率很精彩
不管是不是自願的

song0119 wrote:
我比較想知道 當 i phone5 & Note2上市後
2498股價會是多少?

HTC的敵人,還有純中國品牌的小米機2,
可能會把HTC 打到趴.
不買的理由
1.東西太貴
2.產品效能比不上其它同價位的產品...比如三星

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手機都不敢買了
何況是股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