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01 wrote:
不到一年...這過程...(恕刪)


航運長期間的營收不好是事實..但股價不是跌深反彈..而是在區間軌道運行..
小弟我第一次操作陽明買在14.7元多...也自認買在最低價..套到不行最後還是認賠賣出..痛啊..
後來發現..一年兩次的旺季..只要陽明在12.5以下.. 長榮17以下..萬海15以下..
依技術指標分批買進..(我的進場就像基金定時定額方式.現股+融資)
在高檔爆量長黑時.. 我就轉手做空..(因為不賺錢的公司又牛皮.股價不會漲到天花板去)

所以喜歡定存股方式..找飆股的方式.. 都不適合來操作航運股的..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和妳差不多,很少超過2檔,但也不是

嗯嗯。三檔還好。還可以很好照顧。

小林007 wrote: 航運長期間的營收不好是事實..但股

謝謝大大分享航運股經驗和觀點。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小林007 wrote:
小弟是很看好明年的行情..歐美景氣復甦升息(歐美景氣攸關遠洋貨櫃運輸)..航運大老說快走出隧道口了(老板都在報明牌了)..壽險基金入主長榮海成為第九大股東(以股息收益的壽險業為何大買沒有配息的公司..是在等什麼??)總統大選... 還有機會萬點行情(選舉政策作多) ..以運輸指數技術形態2010年底年見了高點後明年是第五年了(每四~五年股價會走大循環)
種種利多..明年的股價翻倍漲就有暇想空間了!


公司派只能看多..

貨櫃航運未來還是會走向整合..尤其是近年來的大船競賽

現在變成馬士基跟地中海航運兩家獨大的趨勢,尤其是MSC這幾年造船量極大

馬士基跟地中海兩家結盟P2,明年將對各家航商帶來極大威脅

且國內長榮跟陽明最大船隻都還在14000TEU(陽明要明年才有大船),

馬士基跟地中海的19000TEU已經在跑了..而且後面還一直造船

所以貨櫃輪供需還是不會平衡

預期要避開陽明..極差的造船政策與時機讓他營運績效極差

未來可能亞洲要倒一堆中小航商..

大船競賽下..要買的是港口股/造船股

灰狼01 wrote:
就是因為如此,我把任...(恕刪)

問題是想發大財的人...不會看航運股..賺這種一次10~15%的..
而會去注意小型電子股.或當紅炸子雞的族群..

willk wrote:
公司派只能看多..貨...(恕刪)


w大講的是航運業中長期的產(慘)業面... 這些我知道...
但股價漲不漲.. 有時跟消息面會背道而馳!!
分析師說油價的高低會侵蝕航運業的獲利..(是沒錯..航運業真的是慘淡經營)
去年油價在每桶110以上時..陽明的股價也是從12元漲到14元
所以我到時覺得.. 股價要不要漲的條件只是主力(外資)要不要做多!!
只是事後股價有反應上來時..再來配合故事題材再來造市.. 好讓主力賺完波段後安然下車..

w大提到港口股/造船股..
陽明旗下有一間高明貨櫃碼頭.. 但沒有上市櫃之打算..
造船股並不是完全看好船公司造船就是利多.. 訂製一船貨輪..船東只要有十分之一的錢就能造了..
接下來就像預售屋一樣..每到一期..再繳多少錢.. 如果船公司看壞未來景氣.. 船公司也可以提延遲交船..
這也是造船業的風險之一

容我補充一件事..

有個朋友在某船公司工作..在08~09年金融海嘯時期..
他公司股價跌到十元以下時..他瘋狂買進400張(最低買到7元)
結果他抱了一年後在19~20元全數賣出..後來股價反應到30元上下..他嘔死了..
我跟他說賺了1.5倍多..還不滿意啊..
結果他就換了一台奧地A6開去公司上班..
公司的主管還用羨慕的眼神看...怎麼一枚小員工..開一台近250萬的車來上班



航運股有分散裝航運和貨櫃航運,

今年散裝航運看起來普遍獲利還是不及去年,

就全球景氣、鐵礦砂及貨物需求而言,

新船下水量還是供過於求,似乎短時間內難有起色,

我認為到明年股價應該還是一樣要死不活的吧!

後年可能會比較好些!
去年41元接了兩張中航
今年跌到36元再接兩張
一起套牢

最近兩張先解套賣掉了



去年同時期買的鴻海不知道賺到哪裡去了,去年買的中航還在套牢
今年同時期買的中保也不知道賺到哪裡去了

航運股等於傷心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