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鼎臨床實驗解盲結果深度討論

笑笑笑笑笑笑笑
笑笑笑笑笑笑笑
笑笑笑笑笑笑笑
笑笑笑笑笑笑笑
讚!
不要太激動

拿活體人類乳房癌細胞打進去 排斥反應大概在幾天內就會把癌細胞清光了
連疫苗或治療都不用



Prunusdulcis wrote:
請浩鼎所有董監事,CEO,總經理,總裁, 副總,處長,經理 不分性別, 自願的原則,都在乳房上每月每周注射 各式不同的 活體人類乳房癌細胞?
...(恕刪)
過個 三年 五年 看看 有幾個存活?
http://udn.com/news/story/9494/1519429

浩鼎新藥OBI-822解盲前,自元月開始起算到2月19日止,
就有不知名的投資人,不斷在市場申請借券賣出,總借券賣出的張數達3565張
以借券不同時間來計算,總金額達21億元,櫃買中心也緊盯相關交易面有無異常。

近來市場上有人大舉借券賣出,其中是否有人提前知道新藥解盲未過關,櫃買中心將與檢調單位密切聯繫,以維護市場公平。
------------
此股名義上不能融券放空 卻提供大戶借券賣出~~ 嗯 查下去 是哪些人 不知道會不會掀開什麼事
cockroach1136 wrote:

求仁得仁 wrote:
另一篇深度投書 ...
===
2016年02月23日 04:10 鄭永銘
台灣新藥研發的指標案,浩鼎的OBI-822,在21日宣布解盲結果未過關。這個新藥研發案有國際知名的醣化學專家翁啟惠院長主導研發,有生技產業的專家張念慈負責營運,有尹衍樑的資金支持,集所有良好條件於一身,為何還會失敗呢?


如果事實真的事如 鄭永銘 先生說的這樣...
那整件事根本就是一個大騙局...!!!!...(恕刪)


用大騙局來說這個案子太重了,
以研究的角度來說發現一種可能可以抑制癌細胞的機制很有意義,
用臨床試驗來增加研究的數據當然有價值,
但這個價值不一定能換成錢,
也可以說不一定能變成有效的藥。
以我的理解,
就是這個研究還不具有可靠度。

不過浩鼎這樣解釋他們的解盲結果也太高估未來性了,
就算重新設計實驗,
也不代表一定會有好結果,
而且限縮藥品的適用性也會讓市場縮小,
上市的時間會拖更久,
難道還要讓投資人抱著跟以前一樣的大夢?
從這點來看,
浩鼎的確不夠誠懇


剛剛突然想到 浩鼎現在不公布數據 所持的理由是,要發表在六月的(ASCO)上, 所以不能公告數據


難道發表在六月的ASCO有這麼重要嗎???


真的是有價值的藥物 應該是發表在哪都一樣吧....


真的數據這麼好 搞不好 ASCO 還來求浩鼎一定要來發表..
"後天"~也就是今天!!~台股解盲~果然跌破人云亦云散戶眼鏡!!

freeliu wrote:
明後天!台股解盲~...(恕刪)


"後天"~也就是今天!!~台股解盲~果然再次跌破人云亦云散戶眼鏡!!
我自己在美國做新藥研究. 我自己的經驗是: 今天就算鄉民裡面真有浩鼎的研發人員, 估計他也無法給你一個正確的答案為什麼藥會不過. 因為研發一顆藥從最早期的研發到批准上市平均要花10~12年的時間, 每個人分工合作, 負責不同的階段.

尋找疾病的機轉作用 + 設計新的藥物來針對該疾病的機轉 + 細胞實驗 + 動物實驗: ~4年
臨床實驗1期: ~1年
臨床實驗2期: ~2年
臨床實驗3期: ~3年
FDA批准上市: 1~2年

負責前端研發的人員和負責後端臨床實驗的人對於藥的了解在認知上存在很大的差異. 前端的人員往往是拿藥來針對某些蛋白質和癌細胞, 發現有用, 然後跟後端的人說. 但是往往一用在人體上後卻發現效用不是那麼高.

人類的整個生理系統是遠超出我們想像的複雜, 更不要說每個人的基因和生理都不太一樣. 常常是某個藥對某些病人有效, 對其他並人無效. 在臨床實驗的統計數字上來看, 一但到了3期把病人數一擴大(幾百到破千人), 藥的療效就不再像是只針對少數病人有用.

生物科技的趨勢最終還是要靠個人化醫療, 用Bioinformatics和Genomic data的大數據來判斷每個病人該用什麼藥. 至於免疫療法, 我的看法是浩鼎再怎麼改變設計方法最後還是很難過關 (除非政府開後面). 免疫療法除了針對PD-L1的這種check point inhibitor外, 下一階段就看CAR-T了. 要用免疫來對抗癌細胞我覺得不靠T細胞來殺很難做到.

weskerlee321 wrote:
要用免疫來對抗癌細胞我覺得不靠T細胞來殺很難做到...(恕刪)


光用抗體要殺光癌細胞的確不太可能
但是anti-PD-1/PD-L1抗體可以在in vitro/xenograft裡面能直接抑制tumor stem cells 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或轉移的效果 有時候還真的不能太鐵齒 (當然 用在病人身上主要還是透過抑制腫瘤細胞的免疫抑制)

何況浩鼎這個OBI-822疫苗都能產生IgG免疫抗體反應 說沒有T細胞免疫反應實在不太可能
但是人體就是很奇妙 很可能是存活的癌細胞減少glycosylation而閃過 可能是腫瘤的免疫抑制太強 etc.
有太多的可能性了
說不定combinatorial therapy就能奏效



說文解字

CAR-T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0533

PD-L1的這種check point inhibitor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0534

感謝各位的回應 真是長見識了....


另外 想請教一下大家

像浩鼎這樣 以發表在研討會為由 不公布數據...

是正常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