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2樂陞會漲一大段的原因 10/10號寫

beavisliu wrote:
http://money...(追查樂陞案 金管會指向簽證會計師恕刪)


請問有案例若金管會查出會計師簽證有問題自救會可以一起告求償嗎?
若存心幫忙作假這種會計師跟詐騙集團有什麼不一樣。
要注意
第三季財報要注意這月底出的來嗎?
不知會計師為求自保財報會不會註明有保留意見。
10月31號很重要。( 第三季季報新規定是11月14日才對)
1、22億錢會進公司嗎?
2、季報出的來嗎?
等月底和11月14日就知道了。

新手一級 wrote:
10月31號很重要...(恕刪)

其實已經都不重要了..
99.99%的可能是:多等多傷心而已..
兩大兩小 wrote:
樂陞 營收比重權利..
還一堆人搶著要

.(恕刪)


從成交量看不出一堆人搶著要

宏碁2年多前提列之無形資產減損
"宏碁此次提列的無形資產減損,其項目包括商標權與商譽;損失金額總計為99.43億元,其減損損失主要來自於Gateway品牌、其次為Packard Bell與方正品牌。此外,亦有一小部分來自於iGware與倚天。"
宏碁認列的無形資產虧損是旗下曾經風光但已沒落的品牌, 所以那時宏碁一次認列虧損把這些公司都算成0資產

但樂陞的無形資產來源是名不見經傳的Tiny Piece和廈門同步


現在樂陞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2015375

追查樂陞案 金管會指向簽證會計師
樂陞近年有兩大海外轉投資案,2014年9月以29.3億元收購行動遊戲平台Tiny Piece,10月再砸52.9億元收購廈門同步網路公司。
這兩起收購案,樂陞共認列47億元無形資產,其中商譽就超過20億元,但問題是廈門同步登記的資本額只有298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400萬元,樂陞居然花52.9億元收購,還認列數十億無形資產。
也就是樂陞得無形資產是來自Tiny Piece和廈門同步,
處分的Tiny Piece號稱29億, 卻只拿到7億,
廈門同步資本額1500萬台幣, 卻號稱52.9億台幣資產,
財訊的"樂陞三年內在台灣籌資超過80億元、大舉西進投資海外子公司的作法,就被質疑是債留樂陞,錢藏中國的舉動"
也認為無形資產是假的, 買的這2間中國公司(無形資產)都可能是有問題的
建議貼帳單會比較有說服力,不然………也是說說而已吧……

小弟根本沒怎麼玩股票.
但樂陞收購案破局後, 我覺得頂多就回到宣布收購前股價就是了, 查一下是98元, 但卻變成崩跌,
自救會該想想問題是在收購失敗嗎?


2016年5月30日,百尺竿頭負責人原本是真好玩前董事長黃文鴻,突然變更為樫埜由昭。
2016年5月31日,百尺竿頭負責人樫埜由昭宣布以每股新台幣128元公開收購3.8萬張樂陞股票(發行股數的25.71%)。[3]
2016年7月25日,投審會通過。

明明百尺竿頭負責人原本是台灣人, 突然一天負責人換成日本人, 就變成日商? 然後宣布收購?
利用投資人對日商重誠信的既定印象,
為什麼宣布收購前還有98元, 破局後卻跌到現在的18元,
這應該不是收購失敗可以解釋的,
而是破局後對樂陞的種種檢視發現他大有問題,
如同財訊說的資產挪移, 樂陞可能只剩空殼罷了
ruby6436 wrote:


從成交量看不出一...(恕刪)



會計師應該是根據專業鑑價公司/機構出的鑑價報告為依據。簡單說,鑑價公司與董事長可能是串謀好的。

如果了解鑑價流程

就會知道鑑價公司和會計師比較像是受害者....

鑑價公司的鑑價報告,一開始就會說僅供參考,一切以管理層提供的資料為準

會計師無形資產入帳 則必須要有實際的交易過程憑證

也就是管理層一定要實際過帳入手 會計師才會同意入帳 並非只憑鑑價報告

至於過手後如何處理 或是憑證的真假 就是管理層的問題了

所以才說所有的癥結都指向管理層詐欺...做海外假交易

坦白說 把他告倒清算真的比較實際 等他下市就真的太慢了
我記得我也有算過
不太可能那麼低
算法好像也哪裡怪怪的
畢竟沒那麼簡單

16Q2的資產是144.72億
無形資產與待出售應收款合計也才71.7億
也大概是資產的一半
扣除後的淨值應該不可能到接近0元才對

palihon wrote:
樂陞科技105年第二季之每股淨值50.92元,
如果47億元無形資產是虛假的,把它剔除掉, 每股淨值就變成1.06元(50.92/48),
這太驚人了,難怪跌跌不休


好吧,我先翻一翻資料
(請稍後)...

以下計算有錯請指正


1.每股淨值的公式是
(股東權益總額-少數股權)
/(普通股股數+預收股股數+特別股股數-已持有庫藏股股數)

已知是
少數股權 = 1,769,768 (千元)

普通股股數 = 1,485,025/10 = 148502.5 (千股)
預收股股數 = 107,516/10 = 10751.6
特別股股數 = 0
庫藏股股數 = 430


2.股東權益總額 = 資產總額 - 負債總額
其中負債總額 = 4,615,211 (千元)

接著重點就來了
評價者會想將資產總額怎麼扣

我們知道這次問題的引發,與大規模股權買賣有關
在問題爆發後,公司的併購與賣出項目成為眾矢之的
因此目前的併購資產想變現其實形同不可能
所以評價者以"併購動作全有問題"進行保守式地評價
會從無形資產中的商譽與不明項目,與待出售非流動資產來扣除

以淨值看價值,與變現能力有關
權利金,專利權,商標權與遊戲相關要變現是相對容易的
然而無形資產中的商譽因併購而起
今年的其他無形資產項也不明地暴增

這兩項是非常有必要去懷疑
是有價值?還是只是灌水產生的資產項目?


3.所以可疑的無形資產有兩個項目
可疑的待出售非流動資產中的其他應收款為一個項目

商譽 = 2,356,706 (千元)
其他無形資產 = 1,644,917
合計 = 4,013,712

待出售非流動資產,其他應收款 = 2,466,683

其實看到這裡就能得知事態嚴重
整個無形資產幾乎由不知可否變現的項目構成
如果能轉手賣掉或是在本業產生獲利倒還好
但問題爆發後已然無望


4.扣除後的評估版資產總額
= 14,472,654 - 4,013,712 - 2,466,683
= 8,004,348 (千元)

因此公式的分子是
評估版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少數股權
= 8,004,348 - 4,615,211 - 1,769,768
= 1,619,369 (千元)


5.公式的分母是
普通股股數+預收股股數+特別股股數-已持有庫藏股股數
= 148502.5 + 10751.6 + 0 - 430
= 158824.1 (千股)

評估版淨值= 1,619,369 / 158824.1
= 10.20 (元/每股)


以上計算還不包括今年暴增的應收帳款

如果沒有今年那筆新出現的項目
16億可疑的其他無形資產的話
扣除後的每股淨值大概在19元
之前我只對應收帳款挑骨頭
扣了應收帳款而估15元左右

由此也可見
奇怪的公司到了後期
就會出現各種難以解釋的項目
而且款項越大越方便評估者扣除



老話一句
連財報點進去看都嫌麻煩的
至少看會計師查核的結果
選擇無保留意見的公司

再怎麼不信任會計師的能力
有大問題的可怕款項
也不可能完全淨化成無保留意見的


沒想到要花那麼多字把這些打出來
excel真的方便多了
有點小後悔
qpr205 wrote:
我記得我也有算過不太...(恕刪)


如果評估後值15元,再扣掉商譽受損部分,
挖賽~正式加入水餃俱樂部~

樂陞科技 2016年9月合併營收2.14億元 年增-19.31%

---------------------------

終於公布 9月合併營收, 比上個月 2.05億元, 微幅成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