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jwlin wrote:
其實市場那麼多標的...(恕刪)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606002429-260410

大同其實是有題材的.只是要轉為獲利或是有多少想像空間?
是需要花時間去研究

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明確表示,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籌備處,4月21日已成立,預定今年6月底前,將會發出國內首張再生能源憑證,確認綠電。未來政府會成立「電力交易平台」,像股市一樣,提供綠電業者與用戶的公開交易平台,讓綠電交易更公開透明。
最後這一段, 所謂的電力交易平台跟再生能源憑證可以帶來多少好處?
或許是關鍵所在,政府也要力推綠能取代核能,未來發展就有政策幫推
畢竟大同可能是優先進入的候選人之一,早加入的通常會有一些甜頭

今天的盤很無聊,就再繼續寫。

認真研究之後,發現大同真的太有趣了,我決定繼宏達電之後,再來長期決戰大同,因為它符合我的選股標準條件:

1. 有個股期,適合短線來回,且個股期交易活絡
2. 波動大,投機客最愛,作多作空都有機會賺錢
3. 籌碼決定一切,任何基本面、消息面都是假
4. 籌碼容易追蹤,很明確知道主力在那
5. 股本大,不是小型股,至少不像聯光通這種,我會擔心真的亂喊而造成波動(我想應該是自己想多了......)

當然,我還是會持續關注,並操作宏達電,只是宏達電這妖股,大概能玩的招數就是那些了。

我先總結上面附的一些大同籌碼資訊:

目前市場派持股約67.8萬張,占比28.97%。

當中外資(即陸資,包含永豐金、兆豐金香港、花旗保管元大香港、渣打香港)約51萬張,這些主要應該是從永豐金和兆豐大同進出。

本土資金,以鄭文逸為首,持股估計至少11萬張,應該是從永豐金中正進出。

各位一定會提一個問題,就是大家都知道,追分點不準,因為主力會從A帳戶進,B帳戶出。

但大同這部分,就很好破解,因為很明顯外資占了20%的股權,不管這些假外資是要怎麼轉移分點出貨,都無法躲避掉要申報,所以只要去看外資買賣超、和外資持股變化即可。

目前整體外資持股87萬張,這些假外資就占51萬張,看來還算好追的。

又我上文提到,這群主力持股的平均成本約在11.4元。

11.4
11.4
11.4

這個數值超重要,講10次都不過份。

那我們來看線圖:



可以發現,從股東會最後過戶日後,股價崩跌下來時,跌到3月至4月那段期間,在價位11元多時就有守。4/14收在11.4元,隔一個交易日4/17,就大黑K摜破主力防線,收在10.35元。

4/17~6/3這段期間又在10元多這區間盤整,但怎麼攻都攻不破11.4元,最好也不過是4/26收盤收11.4元,這是這段期間的最高價。

寶盛是在這段期間中,也就是5/17及5/18開始佈局的,那時股價在10.6~10.7左右,佈局在底部,且在主力成本線下,是很安全的,畢竟主力要出貨,也要先拉一陣再出,怎麼樣都覺得有獲利空間。

而且這種主力是占股權30%的主力,你說大家要不要尊重一下?

6/3先一支帶量長紅(漲7.21%,量3.1萬張),收在11.15元,如果會看技術分析,並精算出主力成本的,那在隔日開始佈局,是很聰明的。

果然6/4再爆量長紅(漲7.17%,量5.7萬張),收在11.95元,順利攻克11.4元防線,之後就一路向上噴,直到14元才止住。

14元高點回檔下來,近期再怎麼樣,也會守住低點11.4元。且看7/7長黑摜破之前高檔整理平台,收12.3。7/8跌到12.1,而後7/11再大跌到11.4元,之後就止跌,然後在11元多這附近再整理。

以上就驗證出,11.4元這價位是有多重要。

但也不是跟各位說一直去看數字,只是告訴我們,在主力貨都還沒出完前,在11元多這價位是多空互戰,要嘛空手,要嘛就投機點作多,但不適合作空,因為利潤有限。

而在11元以下這價位就真的可以撿便宜,畢竟上面套那麼多人都沒在怕的。

那目前主力是否有在出貨呢?又主力是會再炒作上去嗎?

我來追蹤大同,就是想知道一個可能以後會成為市場經典的戰役,就是市場派吃了3成股權,但沒搶到經營權,那麼之後市場派的動作為何?

是會出貨?還是續抱?

而且公司目前還是由原班人馬經營,那他們會怎麼整市場派的人?

市場派的人馬,在爭奪股權失敗後,曾對外說明,並不會出售持股,會繼續持有並監督公司派,預計3年後再回來。

那這說法是真的嗎?我們就來看一下市場派的持股,在最後過戶日後的變化狀況:

我現在取最後過戶日後隔天3/6,到7/26的進出狀況:



若從分點資訊看,除永豐金因為被限制要出清4%,所以有賣出一些,但其他部分似乎還好。

再細看資訊:

第一名:兆豐大同



真的最後過戶日後,就沒什麼進出。

永豐金中正:



最後回補日後賣出的1.4萬張,看來都是在回補日那天買的,應該就是在最後一刻大買充股權數,回補日後就倒出,但之後也沒有出貨跡象。

永豐金:



這個分點就很複雜了,因為有自營商部位進出,所以就很難去追到底出貨多少,不過再怎麼樣,也還沒出到9萬張那麼多。

另外也可去看千張大戶持股比、和外資持股比,這點就更準一些:



外資持股變化:3/6 → 7/26:821546 → 877802,回補日後增加5.6萬張。但若去精算每日外資買賣超變化,得出的數字為16414張。這部分的差額,應該是跟借券有關,因為這段期間,借券增加了2萬張。

千張大戶持股:3/6 → 7/26:1670349 → 1686450,增加1.6萬張

這些數據,可以讓我們知道,主力還沒有真正大出貨。

那這樣主力會再續炒作嗎?

我個人認為是不會的,如果有炒作,那要小心萬般拉抬只為出。

首先,市場派已經沒有機會掌握經營權了,那至少還有三年可以給原班人馬「再玩一下」(我不敢說是亂搞,怕被告)。

之前經營的狀況如何,各位都知道了。對公司派來說,現在股權旁落,而且不小心3年後還可能真的要換人玩了,那這樣在這三年間,或在近期,會狂發利多幫助市場派炒股嗎?

理論上是不會,除非他們已經私下結盟了,但這點我們不知道。

如果我是公司派,我可能還會發利空,讓股價下跌,讓市場派,或小散戶丟一些出來,好收集股權再戰。

而對市場派來說,由於現在台股在高點,沒人知道往後3年是否會有大利空發生,且公司又不是自己掌控的,下次選舉又在3年後,這些種種原因,都不構成市場派需在近期大吃貨。

最後結果如何呢?真的不知道,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長期追蹤標的,至少可以知道市場派和公司派大戰的結果。

那根據上述的所有資訊總合,我個人認為:

1. 這就是一檔玩籌碼的妖股無誤。

2. 目前已知11.4是一個底部,這是市場派的底限,若跌破可以搶短。

3. 公司派沒有理由要發利多炒股,而市場派也沒有理由要再大買,所以當股價拉高到不合理位階時,就是空方的好機會。而且若拉高的是投機買盤(如權證),這種短進短出的,很有可能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

4. 多空拉据,推估底部、頂部在那,又預計會區間來回,那剛好可以玩猜頭摸底的遊戲。

以上是個人想法,不做為操作參考,只是想長期追蹤後續發展,當做學經驗也好。

另說明有錯,歡迎指正。

謝謝!



來關注一下~~
14以上可以空嗎?

Angrybirds wrote:
今天的盤很無聊,就...(恕刪)



憤怒鳥大,尾盤這殺出的二千多張大單再麻煩你幫忙追蹤一下
謝謝
國泰今天應該是12.25單筆用程式3張,3張,3張(每隔5秒)的吃貨才對
至於尾盤的傑作,應該是盤中12.3單筆千張買單吃掉的大戶當沖的~
鳥大曾說過,盤中會千張買進的,通常都是做當沖的(看是當日沖,還是隔日沖的)

先附上今日的籌碼資訊:

成交量46172張,當沖量16927張,當沖比36.66% → 似乎有較為投機的跡象

外資買超11114張 → 外資大買,空方要小心

自營商買超2565張,避險買超3279張 → 一樣,隨著股價上漲,自營商就需準備更多避險部位,漲越多,自營商就需準備越多。我現在開始認為,寶盛買進1億元的權證,而且完全不回補,就像一把刀一樣架在自營商身上,隨著股價上下,權證價格變化,自營商就需追高買,追低賣,會造成波動度增加,投機客也更易獲利。

資賣1163張,券賣1523張 → 散戶看空

買賣超排行:



今天國泰休息,換富邦出頭。

又今天外資買超1.1萬張,但看上面買超榜的名單,沒有什麼正統外資券商,因此可以推測富邦這個分點,又是一個假外資。

今天大漲,其實就是靠富邦和富邦嘉義這兩個主力在表現,今天富邦嘉義當沖1500多張。

看今日明細圖:



上面有大大猜對了,10:14:27秒,那筆1119張的單,就是當沖大戶富邦嘉義買的。

富邦嘉義今天的進出圖:



富邦嘉義最喜歡這種突襲式的大單,而且是在關鍵壓力區採用這種作法,借由大單吸引買盤,強勢突破壓力區或平盤整理區,而後隨股價大漲,吸引買盤跟進。

但富邦嘉義大單一出,一般來說漲一點就會先出一些,例如在10:15:03秒的那筆440張大單,就是他丟出的。

這種突襲式的大單,就是為了引誘買盤,或是權證隔日沖買盤,有時一點火下去,就一發不可收拾,近一點的就是像7/25國泰的大買單,造成4分鐘內就攻漲停的盛況。

理論上,這種突襲買盤,如果只是小部分人參與,常常只是暫時拉高,而後又會回跌下來,就像煙火一樣,短暫的燦爛一陣。但如果碰上真正主力也跟著進場,那股價真的還會創高。

更恐佈的是若這大買單是主力掛的,例如7/25國泰主力大買,或是以往宏達電在炒作時外資主力的大單,這種常真的一去不回頭。

所以看到這種突襲大單,有本事的就去跟買搶短,看不摜的就等達高點無力時,隨著股價下跌再去空,而最忌禕的,便是在上升階段就去放空,小弟我就曾犯過多次這種錯誤,多半下場都很慘。

10:20時,就在大單攻擊6分鐘內,就達到14元的高點。14元是前波高點,基本上是很難一次突破,所以小弟今天就出手去空,玩當沖,最後尾盤回補,算是小賺一些彌補一點虧損。

然後富邦就是今天的控盤者,而且可以說是被他一路買上去的。



另外今天國泰賣超第一,那個「國泰」並非外資,而是自營商,這跟個股期造市場有關,各位可以去查7/26和7/27的個股期未平倉變化,會發現賣方五大未平倉的特定法人部分,突然劇減1千口。

這一波「外資」大買,預估大概買了2.5萬張(7/25國泰1萬、7/26國泰5千、7/27富邦1萬),配合自營商避險買盤,就將股價推升了15%。

前方最大的關卡就是前波高點14元。由於14元以上套了不少人,所以還是要看主力是否真能再買?我總覺得現在好像是一套資金,從永豐金退出,但又從借由國泰和富邦的帳戶再拉上去。但上沖下洗,為的應該是支撐股價,另外也是想高進低出,目標希望降低持股成本。

根據進出,我估計自5月以來,也就是永豐金開始出貨計算,富邦的外資大概已經買了2.5萬張以上,而國泰買了1.5萬張,合計4萬張,而永豐金大概出了5萬張。

而個人「不負責任猜測」,若真的只有一套資金,這表示大概還可以買個1萬張,那這樣能將股價推多高呢?

我目前會選擇觀望,即使拉高也不太敢再加空下去,因為不知道背後玩得是什麼,目前保守看待,等明顯回檔,或買盤確定無力再往上拱,再決定下一步的動作。



最後再續追蹤寶盛的戰況:

以下是以5/17開始統計,那天視為Day1:

Day 46:7/20,收盤11.6元,漲0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3908.7萬。

Day 47:7/21,收盤11.5元,跌0.1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4380.5萬。

Day 48:7/24,收盤11.7元,漲0.2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3851.4萬。

Day 49:7/25,收盤12.85元,漲1.15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582.6萬。

Day 50:7/26,收盤13.2元,漲0.35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536.6萬。

Day 51:7/27,收盤13.5元,漲0.3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1952.4萬。

真的分析的精闢到位

真的學到一課 謝謝鳥大介紹大同這檔

對於股票主力進出以及看盤又學了很多

星期五最大的籌碼資訊,就是寶盛終於出了一點權證,賣出162萬元認購。

兩方對陣,若對手遲遲都不出招,我們就很難去猜測他的意圖為何?因此許多陰謀論便會出現,混淆我們的判斷。但當對手只要一有動作,我們就能從中觀察,並解讀當中的資訊。

很高興,星期五時,寶盛終於又有動作了,那我就有內容可寫了。



開始先看籌碼資訊:

成交量31087張,當沖量8413張,當沖比27.15% → 投機量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外資買進3016張,賣出2851張,買超165張 → 看來外資是處於收手狀態,不管真外資,或假外資(國泰、富邦),都沒有明顯大動作。

自營商賣超9516張,當中避險買進625張,避險賣出10288張,避險賣超9663張 → 又是跟權證有關。

資增4003張,券減1608張 → 散戶勇敢進場了。所謂「錨定效應」就是這樣,當股價在11元時,股價拉到13元多就覺得很貴,因此散戶大賣。而當股價從13元多跌落到12元時,又覺得12元相較起來算便宜的,於是就進場大買。

買賣超排行:



賣超第一的是永豐金,但這個永豐金應該是自營商的賣盤,而非是假外資。

因為假外資目前會從自營商分點進出,所以我現在的對照的方式,是將所有自營商分點加起來統計,像上面的賣超排行中,將永豐金、凱基、統一、國泰、元大、群益金鼎、康和、富邦等分點全加總起來,得到總賣超張數是9751張,這數值就跟整體自營商的賣超量9516張很接近了。

那再看一下今天權證的買賣狀況:



看來權證戶大賣,當中寶盛也賣出162萬,今天應該是有部分權證戶獲利下車。

不過照這權證進出量來算,自營商大概只要賣出5~6千張就夠避險了,但最終賣出9千多張,這點,就是我之前說的,當權證價值上升或下降時,自營商所需準備的避險量就會有差異。

今天颱風天,有時間,我來專論這個部分:

權證有許多重要名詞,當中一個是delta值:Delta值(沖銷率)指的是每一元標的物股價變動下,所造成認購權證價格的變動值,此為發行券商因應股票價格的變化而調整避險部位的依據, Delta值也稱為避險比率。

但delta值並非固定的數值,會隨股價漲跌而變化。在深度價外的權證,因為股價距離履約價很遠,所以自營商不需準備太多避險部位,而且股價漲跌與權證價格的變動率就很低,如我舉一檔大同的權證056059,其履約價為16元,到期日為8/17,現在delta值為0.0865。

也就是說,如果券商賣出1張056059,只需準備0.0865張的現貨來避險即可,賣11.5張權證才需準備1張現貨避險。

因為快到期,又距履約價很遠,所以即使下週一大同漲一點收到13元價位,權證價格也不會漲太多,因為還是有很大的可能在到期時會變成一張壁紙,所以delta值也差不了太多,券商也不需因此多準備什麼避險部位。

另一方面,在深度價內的權證,其delta值就較高,其對股價漲跌的敏感度就較大,券商也需準備較多避險部位。在執行比例為1的認購權證,Delta值最大為1,最小為0。

因此,我再舉一檔寶盛買最多也還持有最多的「059100康和大同認購權證」來說,其履約價13.57元,到期日10/13,delta值為0.4169。

若券商賣出1張059100,就需準備0.4169張現貨避險,而現在寶盛持有7585張該檔權證,就表示康和就需準備7585×0.4169=3162張現貨來避險。但若隨股價上漲,delta值也會上升,假設其delta值上升到0.45,那即使同樣是擁有7585張認購,券商需準備3413張現貨避險。

可以看出,即使券商賣出的權證總數都不變,但隨股價上漲,券商就需多準備251張的現貨。

這樣各位就懂了吧!如果賣出一堆權證,那這樣券商就像被掐住喉嚨一樣,隨股價漲跌,就需大幅增減手中的避險部位,這對股價的影響,就是助漲助跌。

因此我在本討論串第50樓時,就指出這種現象,當股價上漲,突破壓力區,delta值也上升,自營商被迫要準備更多現貨,但因為壓力區的鍋蓋已被打開,上檔無賣壓,所以自營商一窩蜂進場追價狂買,就造成股價瘋狂噴出。

那時我的結論就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股價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

果然,星期五伴隨股價下跌,且跌落到13元以下時,因為自營商大量拋售避險部位,而且那天並沒有「假外資」出手相救,股價便一路下探。

這就是權證的助漲助跌效應。

再來提到我開頭說的,寶盛若出手,我們就可去探究他的虛實。

這是星期五寶盛賣出的權證內容:



我們取他賣較多的權證來分析:

賣超第一:056007,1398張

當日總量2046張,寶盛就賣了1398張。



該檔權證內容如下:群益發行,履約價14元,到期日8/16,剩餘天數17日。

寶盛原持有3850張,均價0.842元,但在7/28出了1398張,均價0.34元,算來是折半出售。

依出入對照圖來看,其賣出的時間點,應該就是在11:52~12:02分那一段,去算那幾筆299*4筆+202×1筆,總合剛好就是1398張。

那再看現貨股價變動的部分:



11:52:16秒有單筆109張的大單,應該就是寶盛賣權證,自營商賣現貨的結果。



賣超第二:群益發行,056059,總成交量1700張,寶盛賣出1200張。



權證資訊如下:履約價16元,到期日8/17,剩餘天數18天,也是快到期的權證。

這檔就是我上面有舉例提到的,深度價位,又快到期,基本上自營商並不需準備什麼避險部位。

這檔權證寶盛是買在6/12,也就是現股價最高的那一天,買進均價0.577元,買1200張。但星期五全倒光,賣出均價0.11元,算來是跌了80%,以2折價出清,這樣就虧了56萬。

賣出時間點,應該就是集中在11:54~11:55元那幾筆,全部剛好都以0.11元出清。

雖然寶盛持有一堆,但因為此檔權證delta值很低,只有0.08~0.09,所以1200張權證,只能換算成約100張現貨,所以可以看到那時現股的狀況是:



大概就是11:54:55那時一筆101張大單的影響量。



賣超第三:056075,總成交量1258張,寶盛賣出1198張,也可以說這些看得到的單,都是寶盛賣的:



該權證資訊如下:日盛發行,履約價15元,到期日8/17,剩餘天數18天。

這檔寶盛買在6/12股價高點時,當天買進2784張,均價0.306元。而星期五出1198張,賣出均價0.05元,不到2折出售,最慘的是,還庫存有1586張。

從進出圖推測,應該就是賣在11:56~12:02,那時股價位階也是在13.15~13.2元左右。

其他幾檔賣出的權證,講重點就好:

055905,賣700張,群益發行,到期日8/14,剩15天,履約價12元(還算價內),賣出時間點為12:00~12:41,間隔幾分鐘分批出,共出7筆,每筆100張賣出。

056037,賣460張,國泰發行,到期日8/16,剩17天,履約價13.59元,賣出時間點11:54~11:57。

056106,賣400張,群益發行,到期日8/16,剩17天,履約價16元,賣出時間點11:52。



從上面這三檔的權證內容可以總結出:

1. 寶盛出清的權證,都是快要到期,多數還是深度價外,快變壁紙的權證。

2. 寶盛賣出權證的時候,股價還沒大幅下殺,那時股價還在13.1元左右。

3. 雖然寶盛只是出一小部分的權證,但當股價往下探時,即使沒人再倒更多權證,自營商也是被迫要賣出更多避險部位,這就是多殺多,就是權證的助漲助跌,這樣一殺,就可以將股價殺到收盤剩12.7元。

4. 然後寶盛還有幾千萬的權證沒出。我從這些進出來看,寶盛不是不想出,應該是在拗單,又像是腳麻了跑不了。隨著持有的權證即將到期,他最終還是要倒貨的。



以7/28收盤價12.7元為基準的狀況下,目前自營商避險部位還有約3.7萬張,這些都是為寶盛所準備的。另外之前說過了,永豐金要在10月底前,出清9萬張,預估目前已經5萬多張,大概還有3萬多張要出。

算來在10月多前,至少有7萬張的賣壓要渲洩。

而目前預估假外資的買單,若是同一套資金計算,大概1~2萬張的買單力道。

兩相對比起來,應該是算空方獲勝。

當然,由於自營商權證的助漲助跌效應,有可能週一開盤時,假外資大買個幾千張,就順利地將股價拉上去。

說來,自營商現在就是萬般不情願,怎麼樣都是被人架著走,由此觀之,自營商要賺權證也是辛苦錢啊!

最後,經過這些剖析之後,我個人的作法就是使用「蛛網操作」,反正知道股價就是這樣上上下下在區間震盪,那就高出低進,想辦法賺一點便當錢。



最後再續追蹤寶盛的戰況:

以下是以5/17開始統計,那天視為Day1:

Day 46:7/20,收盤11.6元,漲0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3908.7萬。

Day 47:7/21,收盤11.5元,跌0.1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4380.5萬。

Day 48:7/24,收盤11.7元,漲0.2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3851.4萬。

Day 49:7/25,收盤12.85元,漲1.15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582.6萬。

Day 50:7/26,收盤13.2元,漲0.35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536.6萬。

Day 51:7/27,收盤13.5元,漲0.3元,目前共購入9631萬權證,99978張。今日無變動。帳上預估總損益為1952.4萬。

Day 52:7/28,收盤12.7元,跌0.8元,目前共購入9469萬權證,94282張。今日賣出162萬,賣出5696張。帳上預估總損益為-1168萬。



董事會 會通過現金增資100億償還銀行貸款
增資價格跟市價差不多
散戶不繳款 籌碼由公司派特定人認購

基洋 wrote:
董事會 會通過...(恕刪)


哪來的現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