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公司每年獲利一樣配息一樣股價100元配10元變90元配3年後會變70嗎配5年後會變50嗎配10年後會變0嗎所以才要買穩定獲利高配息高值利率的定存股大家眼光都很短只看1年當然不一定填息10年後共配了100元給你股價不可能變0
A. 我們把一筆錢例如100萬存入銀行, 銀行一年後給我利息1.5%就是1.5萬元, 一年後解約可以領回101.5萬元, 簡單的孳息概念.B. 我們把100萬元去買股票, 一年後該公司發現金股息, 因為證交所規定股價強制扣息, 所以股價會在除息後下調價格, 而股息還要扣除所得稅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結果一年後如果在除息後立即結算, 你的100萬不但沒增加, 還變少了.把A的孳息觀念拿來和B比較, 一樣等了一年, B不但沒增加還變少, 這就是樓主為什麼要用“詐騙”兩字來形容領股息, 和孳息A比較後非常不合理的地方.可是如果B的領股息是詐騙, 很多長期領股息的朋友又覺得不對勁, 我們真的有賺到錢啊, 其實這是有問題的比較, 原因差在時間.以5年為一期來看, A每年以1.5%的複利累積(假設每年利息都再投入成為明年的本金), 5年後可以領回107.7萬.B把100萬去買鴻海, 以過去5年鴻海的股票股利和現金股息來看, 不用算也知道高出A很多, (但是股價就不一定賺了).可能你會説B可能賠了股價, 如果你選的股票獲利能力沒有衰退, 其實股價是不會大幅下修的, 100元配10元, 隔年股價從90開始, 假如獲利能力不變, 第二年又配10元, 第三年股價從80元開始, 你覺得一間股價80元的公司, 可以配10元股息你不會去買他的股票嗎?所以5年後, 這公司股價有可能是50, 配10元嗎? 不可能, 因為公司獲利能力沒衰退, 股價會由市場機制自然填息, 不敢説回到100元, 但絶不會是50元.所以殖利率是有意義的, 但是只有長期持有績優股才有意義, 如果獲利衰退, 就可能賺了股息而賠了股價.樓主單純用短期內的AB比較, 加上美國沒有強制扣息來凸顯扣息的不合理, 並否定殖利率, 這其實不是很恰當, 要看殖利率應該要拉長時間來看, 才能看見殖利率的優勢.小弟書唸不多, 以上拙見, 望能點出樓主肓點, 如有冒犯, 請多包涵.
股海出擊 wrote:沒想到,我太高估自...(恕刪) "一張股票市價100元,明天除息10元,今天您擁有多少財富---答案是10萬明天除息完成,除權參考股價90元,配息10元,明天您擁有多少財富--答案還是10萬"呵呵呵....難得有人說出了真相...其實...是低於十萬,因為還要扣掉"稅"和"交易成本" !!!除息後只有"填息"+"稅"+"交易成本",才算真正賺到"殖利率" !!!有無除息後一路向南久久未填息的呢??如回答說沒見過,那麼...真的...是在市場還不夠久吧!!!(各大龍頭指標股都有)
某些股票,超過11%的高股息殖利率,除息當日,就算漲停10%,也是無法填息回到原本的價位...至少得花兩天的時間,才有機會填息.除息對不同人的利弊得失,可能要看情況.除息雖然會有所得稅和健保補充費的損失...但一檔值得長期投資的好股票, 在除息前一日賣出,就算除息當天股價平盤,再馬上買回,卻要損失 證交稅和手續費,不見得划算.例如,一個退休族買了市價1000萬的股票,殖利率10%,股利約100萬,扣抵稅率減半後仍有8.5% 可以扣抵.但這100萬的股利,透過個人和扶養家眷的免稅額和扣除額後,他隔年報稅時,說不定可以 退稅7萬.如果這個人為了省下所得稅和健保補充費的損失,把市價1000萬的 在除息前一日賣出,就算除息當天股價平盤,再馬上買回,就得要損失0.5%, 約5萬塊的交易成本.這樣當然是選擇參加除息,才是對自己有利的.如果一檔自己認為值得長期持有,又是高股息11%的股票. 除息前一日$13,除息參考價雖只有$11.5...股價一口氣便宜了$1.5,便宜了11%,對多數投資人的誘因不小. 通常除息當日上漲的機率 應該比較高,下跌的機率比較低.投資人如果為了避免所得稅和健保補充費的損失,對手上長期投資的好股票放棄除息,不但要先算算多少損失證交稅和手續費,可能反害自己要承擔除息後,要去追價買回的價差損失.如果有一檔股票只有$12,平均每年可以配息$2, 假設每年都無法填息,這樣長期投資人就可用配息拿到現金,去買回更多的股票,5年後,股價只剩$2,股東卻可用當年配息的$2,再買回多一倍張數的持股. 只要本業經營夠穩健.像這種每年都配息的公司,要發生除息後,總是不會填息的可能性應該很低,有些特例,例如瑞軒,每年股息殖利率都很高,但股價卻越來越低,問題出在他的本業經營可能出了問題.至於, 配息要繳稅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台灣股民不願繳"證所稅"所造成的惡性循環,如果像國外有證所稅制度,有所得才有稅,持有成本和賣出成本有利得,才要繳稅...若是虧損可以有幾年的虧損扣抵權,這樣繳了股利所得稅後,就算除息後股價掉下來,發生貼息,這樣賣出後,計算證所稅就可以做虧損扣抵.有些大戶炒手,怕證所稅制度一旦實行,會被查到不法的人頭戶金流,帶頭反對證所稅,一般散戶搞不清楚裝況,也跟著唱和反對,寧可繳交不公不義的高額證交稅,而不願繳交 有所得才有稅的證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