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某些網紅理財文章閱後的心得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wrote:
您說的這本書應該拿...(恕刪)


"投資這條路往往是孤單又苦悶
若是能有些志同道合(其實志不同道合也行)
有空來談天說地、無聊八卦一下也不錯
哈哈哈..."

大大說的是呀!!
還希望能多多看到先進的建言,以利後輩學習才是呀!

"平時偶爾當沖賺賺零用錢和換車、旅遊基金
其它的都在玩樂"

然後達到和大大一樣的生活品質...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wrote:
我最近看了本書,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
看了兩次,有些內容還蠻讓人省思
剛剛看了博客來的簡介,其中有一段:
「基於查理.蒙格著名的「多元思維框架」概念,海格斯壯認為做出良好的投資決策不能僅靠充分的金融理論及知識,必須在普世的博雅教育中學習新知以融會貫通,方能在最後一門的人文學科──「投資」中真正脫穎而出」

去年讀完蒙格的普通常識一書,對於投資世界,算是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因此這個稱呼投資為人文學科,真的是深得我心。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wrote:
投資這條路往往是孤單又苦悶
我覺得孤單是來自於不被理解,我自認為這些年來,投資帶給我許多的成長,可是別人看到的卻是我在玩股票賺錢,要解釋卻又無法一言以蔽之,因為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就像前幾年我手上一檔持股花了2年從30塊抱到150幾塊,別人只會覺得我好厲害、賺好多,可是這卻不是我覺得自豪的地方,我自豪的是在那當中我自己心理狀態的變化,做到可以客觀看待、冷靜以對,可是講這些,卻又會讓別人有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感受,還不如不講,所以我就是一句話帶過:運氣好。

要做好投資,得先對瞭解人有興趣才行,因為這個世界就是由人組成的,所以投資活動就是心理活動。很多時候,讀到一些書覺得對投資有幫助,有時並非是什麼投資的專業知識,而是對人類的更加瞭解,像我去年讀過一本<人類大歷史>,也是讓我很有收穫,從大歷史的角度去解釋人類的演變,有些演變是環境帶來的,有些是基因帶來的,讀了這些,再去看了蒙格在人類誤判心理學裡羅列出來的那幾十條誤判情形,就會有種道理是殊途同歸之感。

在這裡很多搞投資的都是理工科的宅男,包括我自己也是,投資讓我開拓了更多的人文視野,這些幫助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當然這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實質的回饋,就不會有意願再去深入,越深入這些不同的人文領域,又更幫助於投資的實質回饋,不過這也是孤獨的,因為不能體會的,就是當你在打高空,講大道理。
資本主義....股本證券化是

人類<<<<<<<最偉大>>>>> 的發明之一

也是人類<<<<<最荒謬>>>>>> 的發明之一

因為荒謬.所以你會看到一些不解.也完全不合邏輯的現象

但是在荒謬中.還是可以理出一些路出來.在眾多參與者中.也不妨礙少數人賺錢..

以上個人心得

經驗多了, 就會知道有些事講不準, 自然說話會保守一點; 而講話不保守的人,
扣除說謊不論... 要嘛是真的很強, 看得準所有的事, 要嘛是順順利利的, 未曾
遇過不準, 所以就直接以歸納法定出一個邏輯來, 奉行不渝...

程式有 bug, 但程式掛上線後, 從沒有一條 code flow 會流過 bug 所在之地,
那你能說這程式有什麼問題呢, 它不是 run 好好的? 但同樣的, 一個程式上線
跑了 20 年沒 bug, 就能論定它是 bug free, 它的 working model 就是永恆真
理? 恐也不盡然... 搞理工的通常講話較保守一點, 特別是需要統計基礎來支持
的工程方法, 更只是在一個信心水準之上才敢說得有把握一點點...

但就我所知, sales talk 就不是那麼回事, 但這也不是說 sales talk 就毫無可信
之處, 訓練自己能在事象之中找因果, 能在文字之間找真理, 那才是最緊要的事.
因果找不出, 真理看不清, 那面對市場, 永遠就是 uncertainty > certainty.
(但 uncertain 又如何? 就丟骰子嘛... 不過, 也不是說丟骰子就可以不講究
方法, 永遠有學不完的事呀~ 共勉之~)

大大好好兒玩吧, 我今年也要再去日本, 拜託麻疹不要再鬧就好...
投資不過是人生的歷程之一
有的人拼死拼活論輸贏
不過在意的是數字間的增減
那又何必在01上要舌戰群雄
一較高下?
贏了又如何?輸了又如何?
對你的人生又有任何增益嗎?
在01版上閉口開口就是錢
人生這樣過很可悲
將來的墓碑上又會如何表達你的一生呢?

正如許多先進的高見
透過投機認識自己
也透過檢視自己
經由投資過程的正向反饋
豐富你的人生
投資的進入門檻不高
但只憑單一的知識勢必成不了大事
在這行業待的愈久
愈知道自己的不足
在下曾經在某些商品的交易市場
個人的單日成交量占了市場成交量的3%以上
那又如何?
每年繳給期貨商及券商的手續費
曾經高達百萬美元以上
這很了不起嗎?
在市場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一旦過去了,也不會有人在意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如今還是一介甘於平淡的中年大叔
陪陪家人、去體驗不同的人生
享受交易以外的生活
比在市場中廝殺來得有趣多了

在網上潛水十多年
有時看著許多熱心網友積極分享
縱然基礎理論有錯,也不會橫加干預
這就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現象
該不平的是,有人運用自身優勢
對市場進行不公平的掠奪
有些事情只能靠主管機關的執法
另外有些不危害公法益卻會損害個人財產的行為
只能靠你自己的審辨明思就能預防
網路世界上的言論無奇不有
靠的是你自己獨立自主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經過不斷的驗證與理性思考
才能避免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建議或是想法影響
在經過市場嚴厲考驗後
才發現,投資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
需要的是夠經驗的生活常識
因為你的對手是人不是神
大家都活在同一個世界裏
但往往在你對事對物產生疑惑時
你的知識在你需要的時候卻派不上用場
你的生活常識與邏輯判斷
才是你最為可靠與最後的靠山

沒看見的事情,不代表不存在
不知道的事情,不代表不會發生
有些事件,縱然發生的機會微乎其微
只要機率不等於零,就是有可能會發生
多對市場存著敬畏之心
多對別人的意見懷抱敬意
相信你就不會因為急功近利
不會因為以往的豐功偉業
在成功前夕毀於一旦

以上酒後瑣言與網友共勉

特地登入來推文
151515

一個可成功複製的投資決策或是選擇 需要非常嚴謹的邏輯推演與各種不同因素的考量 更重要的還有經營效率、SWOT分析、企業資源的投資分配、未來產業的變化 與競爭企業間的競合變化、財務分析、未來政經環境的變化等等

推這段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wrote:
投資不過是人生的歷程之一
有的人拼死拼活論輸贏
不過在意的是數字間的增減
那又何必在01上要舌戰群雄
一較高下?
贏了又如何?輸了又如何?
對你的人生又有任何增益嗎?
在01版上閉口開口就是錢
人生這樣過很可悲
將來的墓碑上又會如何表達你的一生呢?
我覺得這個跟年紀有關,看樓主所描述的經歷,年紀應該也50+了吧,猜錯的話請包涵。

我離50已經開始倒數了,最近漸漸能體會"代溝"這兩字的意涵。年輕的時候,當父母長輩跟我們有意見的不同時,很自然的就會講出代溝這兩字,現在自己變長輩了,在跟子姪輩的互動時,有時候在談某些東西時,不是我們談不起來,而是經歷多了,覺得那真沒什麼,真沒什麼,要怎麼講得像有什麼?所以為什麼同輩的才聊得起來,隔一代就會有"代溝"。

看日本綜藝節目,常常素人來賓的介紹牌上,除了有姓名之外,還會括號一個數字,就是年紀,以前看的時候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現在則是覺得有意思,年紀確實是彼此溝通的一個重要訊息,日本人的細膩處可見一般。

很多東西就是要年紀到了才能體會,譬如死亡。假如活到80歲的話,那50算是籃球比賽的第三節打一半了,假如活到70的話,那已經打到第四節了。在投資這條路上,我是越走越安心,因為年紀越大就離死亡越近,就越不需要太多財富,年輕一點時,覺得賺10%才有安全感,隨著離死亡越近,7%就夠了,再來5%就夠了,再來不賺也沒差了,這是我們的優勢,當越不在意輸贏時,往往就越會贏,不過這樣的話語,我年輕20歲的話,也會嗤之以鼻就是了。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wrote:
以上酒後瑣言與網友共勉


這是酒後吐真言吧!
通篇真是肺腑經驗之談,
我甘冒阿諛之譏,
附筆表示欽佩。

parus wrote:
可是近幾年來我又覺得,傳統上說的管理能力好壞也是個值得商榷的概念
比如經營成本,一家長期壓榨成本的企業,評價管理能力來說是優秀,但對公司長遠發展卻常常是阻礙


這個其實蠻有意思的
從一般性對財務報表的要求來看amazon,EPS、每年股息、股利、.....等等這些數字有很多年都很難看
只是壓縮成本,把EPS這些擠出來短期對股東利益似乎是對的,但從長遠時間或未來性來說就不一定了
如何客觀的評估企業短期和長期利益之間的搭配,也不是容易懂得
不過絕大部分的投資人只想知道明牌吧,對比較基礎知識和深入瞭解的東西沒興趣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