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再見了,我的鴻海,感謝您曾經賜給我的財富


股海出擊 wrote:
民國84年台積電有...(恕刪)


這邊補充一下,當初台積電的原始股東結構裡最大股東是台塑,這些網路都有資料。現在外資占至少一半以上,行政院等官方占股不到1成。請問這不叫民營企業什麼叫民營企業?
迷你張 wrote:
這邊補充一下,當初...(恕刪)


你離題了,爭論這個沒特殊意義....

但是還是幫您補充台積電的由來

台積電的創立,起始於1986年由臺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與荷蘭的飛利浦電子公司簽約合資成立半導體製造公司,由當時工研院院長張忠謀帶著一群以出身工研院為主的工程師一同籌辦,而工研院的半導體技術則主要來自1970年代中期,由經濟部出資1000萬美元的RCA技術移轉計劃。台積電成立後,張忠謀遂出任董事長迄今。

關於投資,我不可能全懂

但是我相信,我懂得範圍,可能超過您的想像

以上分享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dvdr2001 wrote:
https://www...(恕刪)


感謝您的補充,願意吸收知識的朋友,不可多得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迷你張 wrote:
這邊補充一下,當初...(恕刪)


補充完整持股比例

台積電公司成立初期,台灣「行政院國家開發基金」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一直支持落實該項激勵政策,顯得更加可貴。台積電創立之初,「國家開發基金」占股48.3%,為第一大股東,荷蘭飛利浦占27.5%,台塑等7家私人企業占24.2%。台積電上市後,「國家開發基金」逐步退出,到2001年持股12.1%,依然是第二大股東

政府創立的公司,我管他現在政府持股多少,他就不是民營企業,我這樣認定,說實在,跟誰有關??????

雖然我的讀者大多數都是擁有思考能力的努力投資人

但是我還是希望,單純想爭論的朋友,能夠少一點會讓版面更聚焦在真正能夠有養分的資訊

共勉之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股海出擊 wrote:
您應該是工科的朋友...(恕刪)


看您的回文應該就能領會小弟講的品牌與代工的巨大鴻溝吧?把改善當創意,這種誤解思維普遍常見.
創意(或創新)經常會挑戰過去的經驗與定見,代工要挑戰經驗與定見?第一關的客戶同不同意就有問題,第二關內部成員更是阻力重重,
何況代工產業的產品開發與行銷部門更是最無足輕重.
鴻海內部最重視的四管(生管/工管/品管/經管)單位,行銷不見蹤影,研發RD呢?也還在爭著內部的可見度(或受重視度),鴻海把代工發
揮到極致,確實非常了不起,但是,投資人對她在品牌上的收穫有所期待就暫時放下一邊吧.

股海出擊 wrote:
朋友們應該知道,在...(恕刪)


關注
Fa1con wrote:
你知道中國人力成本年...(恕刪)


其實小弟了解郭董持續在生產自動化投入大量研發資金,就是希望在人力成本上直接回收,不過小弟說的營運成本不是只有人力部份,還有廠房的租金,稅,水電,環保等等,最近有些台商不是才遇到環保的問題而差點停工,這些都是營運成本必須考慮的範圍。
pigstand wrote:
沒辦法,我已經被iO...(恕刪)


好吧,小弟承認去年看到IX的外觀,如果不是螢幕烙印的新聞及超過4萬的售價,也想買一只來用,蘋果今年學乖了,捨棄昂貴的OLED,主打大螢幕,應該會有不錯的換機潮買氣。
股海出擊 wrote:
我同意您的看法,今年...(恕刪)


往年差不多7月底左右就會炒蘋果新機新聞,今年看看會不會因為行銷預算減少而延後到8月中後

如果蘋果今年新機大賣,應該是台積電,大立光營收會先跳,組裝廠最後一棒,先關注外資有沒有回頭買超權王跟股王就可以猜個7到8成。

小弟覺得影響鴻海股價的因素還有FII分
拆上市,電視面板報價,以及在美投資何時可以順利投產愛鳳用面板以及組裝供貨在美銷售的愛鳳手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