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cingra wrote:呃... 我弱弱出...(恕刪) 恩,投資,投機或是,理財,投資經常讓人混淆不清,但是實務上,可能又不是需要這麼清楚~~重點是,字義上不清,不是重點,字義上清楚也沒有幫助,重要的是,太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理財: 無風險的金融活動,如減少債務,降低房貸循環利息,台幣(或居住國的本幣)定存投資: 長期有限定風險的金融活動,如購買債基,0050,美元(非居住國的本幣)定存,長期持有績優股領股息等等。投機: 短期有無限風險的金融活動,如買沒有長期良好期本面的股票,期貨,指數選擇權等等,以做價差為主的金融活動。買房子出租是投資,炒預售屋紅單是投機。買農地等重劃是投機,買農地種水果是投資。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理財: 無風險的金融...(恕刪) 我們來聽聽價值投資大師葛拉罕,對於投資與投機差別的論述。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8/10/intelligent-investor1.html追加被動投資大師伯格的看法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8/06/the-little-book-of-common-sense.html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其實字義上都很清楚...(恕刪) 其實怕的是,不會理財,亂理財,不會投資亂投資。如果有能力當然好但是如果我沒看錯,太多人亂搞了,下場都.......例如一大堆留廢文的EX 你懂什麼,太好笑了,胡言亂語.......這些完全沒有立論基礎的人,我想應該沒多少資金在玩,不然,一定是悲劇..........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如果不是的話,難道反面的不投資不理財才是對的? 唉, 畢竟這不像自然科學, 可以有那麼斬釘截鐵有一個物理律. 而且物理律的東西往往現象重製性高, 即用統計迴歸來找出關係也容易點. 但人的話嘛, 情境不同, 個體差異, 加上市場本身就是一群人的集體反應結果, 而且人有學習性, 實驗重製性又會受影響, 往往不容易找出一個很定性的結論.而生活中的例子, "用心理財, 審慎投資" 然後 "賺錢" 或 "賠錢" 的正反面例子都有, 所以這也爭不完, 總是會吵...
投資理財賠錢,跟我們以前考聯考落榜是一樣的意思。你不去考,也是落榜,也是浪費時間和青春。但是考試唸書在那個年代,仍然是唯一而且是正確的道路。其實投資要不賠錢很容易,選投資期望值只有5-10%的股票,長期放下去就好了。只是有很多人,捨近求遠,偏偏想一年翻好幾倍,選本益本二三十倍的股票在買,這樣要虧錢也是自找的。上山的道路,明明有指標你不走,偏偏要自己造飛機,看飛不飛得起來。--如果你工作薪水一年收入上千萬,其實不投資也可以,只要好好規劃一下理財/退休計劃,不要亂花費,也可以過得很好。低利年代不投資,只能貧窮。如果人生甘於貧窮,其實倒也沒多大問題。錢多有錢多的過法,錢少也有錢少的過法。但是如果你沒錢卻想著過有錢人的生活,那就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