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與不材之間 wrote:
非中國大陸發行的人民幣計價海外債,會納入Katong大的參考標的嗎?

人民幣是管制貨幣,無法自由兌換與流通.
所謂自由兌換是在中國人民銀行核可的境外中心(e.g.台灣)每日買賣限額2萬人民幣.
境外人士去到香港可以港元兌人民幣,無上限兌換,不過適用的是境外人民幣匯率.

所謂流通是無法自由跨境流通,只能透過人民銀行在部分國家指定的結算行匯款.

最後與最重要的是人民幣的用途比較有限,
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單純收息,換回台幣,倒也無妨.

要投資當然是投資境外人民幣債券,因為中國是個人治的國家.
從2003年核准香港成為第一個人民幣境外中心以來,
2005納入澳門,2015納入台灣,人民幣國際化與自由化喊得震天價響.

已經過了快三年了,人民幣有更國際化嗎? 有更自由化嗎?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173372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發布報告稱,6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所佔比為1.81%,佔比不及5月的1.88%,但仍保持其作為國內和國際支付價值第五活躍貨幣的位置。

報告指出,若扣除歐元區內的支付,且僅計算國際支付,6月人民幣的國際支付佔比僅為1.10%,仍然排名第八。總體而言,與2018年5月相比,人民幣支付價值下降3.65%,而同期所有支付貨幣的支付價值則微升0.08%。

報告公布的數據並顯示,6月日圓以3.60%的佔比排在第四,而加元、澳元和港元分別位列第六至第八位,佔比分別為1.77%、1.51%和1.49%。若扣除歐元區內的支付,人民幣佔比不及澳元的1.47%、瑞郎的1.82%,加元的2.23%,更不及英鎊的4.14%和日圓的4.31%佔比。
=============================================================
相反地,人民幣資本管制一年比一年更緊,從過去無上限以銀聯卡領,到後來每卡10萬/年,
到現在每人10萬/年...人民幣是進去容易,出來難.

投資人民幣資產,以境外為上.

Katong wrote:
人民幣是管制貨幣,...(恕刪)

您好
感謝Katong先進無私的詳細說明,您淵博的投資學識及經驗,令小弟欽佩不已。
看來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民幣境外債券,僅作為短期資金停泊及領息,期望中美貿易戰和平落幕,能有匯兌收益。

另請教Katong先進
目前台灣的REITs值得介入嗎?
(營業員日前向小弟推銷一檔即將掛牌的REITs,是以面額認購,但今年六月掛牌的王道圓滿跌幅驚人。)

再次感謝Katong先進的無私分享,先生不出,如蒼生何?

敬祝投資順利
Katong的精彩文必須保存,多謝您!

Katong wrote:
這個地球上每個國家都靠美元在生活,包括中國.
沒有美元,連一天都活不下去.
我國不是一線國家,不會有國際組織在台灣有分支機構,
也極少國人有機會在國際組織工作,因此不容易認識到美國的偉大.
不過,各行各業的總公司管理層應該就能體會.
這有點像是要當執業律師,你就必須加入當地律師公會一樣,
你不加入公會,你就不准執業.
我過去曾寫過,這裡再重複舉幾個大家容易懂的例子.
航空業:
這個地球上每個航空公司都必須加入IATA(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不為別的,航班跨境銜接的資訊交換,旅客銜接航班時,航空公司之間的票款結算,...
IATA的結算貨幣是美元,控制這個國際組織的是以美國為首,其盟友;日本與歐美為輔的最大航空公司.
這個地球上沒有一家航空公司有膽子不囤積大量美元因應結算,只要沒有美元,立刻違約,
一天都活不下去.
各大物流業者,報關行;DHL,Fedex,UPS...人人都必須加入IATA,掌握航班資訊,貨物轉機...
人人都要囤積大量美元因應結算.
信用卡:
這個地球上超過90%的信用卡交易由Visa/MasterCard/Amex 壟斷,
這個地球上所有從事發卡,或者收單業務的銀行都必須加入.
台灣人去日本消費日圓,日本收單行把日圓依據信用卡組織官定匯率,轉換成美元,
透過信用卡國際組織向台灣發卡行請款. 台灣發卡行再把美元轉換成台幣,向台灣持卡人收費.
這個地球上最大的跨國ATM網路也是由Visa Plus與 MasterCard Cirrus聯合壟斷,
交收結算全是以美元進行.
這個地球上從事信用卡業的銀行,沒有一個有膽子不囤積大量美元因應結算,
沒有美元,一天都活不下去.
國際機場:
這個地球上所有國際機場都必須加入SITA交換航班資訊,包括被國際社會制裁多年的北韓與伊朗.
這些機場與SITA之間的結算也是以美元進行.
國際匯款:
這個地球上所有外匯銀行都必須加入SWIFT,這個地球上所有國家;除了北韓以外,
所有的外匯銀行都有個SWIFT code,每一筆國際匯款都通過SWIFT達成.
你去銀行匯款,銀行是不是告訴你手續費為約當US$20的台幣?
銀行與SWIFT的費用結算,匯款結算都以美元進行,
這個地球上沒有一家外匯銀行有膽子不囤積大量美元因應結算,
沒有美元連一天也活不下去.
還有很多,倫敦貴金屬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雪梨黃金交易所,
新加坡黃金,石油現貨與期貨交易所...樣樣都以美元結算.
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膽子不囤積大量美元,連被制裁的北韓都要派大量勞工出國打工賺美元,
到處走私賺美元,沒有美元連一天都活不下去.
每個壟斷性的國際組織要不就是美國政府直接控制,要不就是美國大企業集團直接控制,
再不然就是以美國為首,與其他盟友共同控制.
不加入這些國際組織運作,沒美元因應結算與採購,沒有一個國家活得下去.
美國只不過通過一條國內法,它就能勒令全世界每個國家;
包括中國所有的金融機構乖乖地向美國匯報公民與永久居民財務資訊.
想挑戰美元霸權?
自己自創各行各業的國際組織,有法子勒令全世界各國各行各業所有公司加入運作?
勒令全球銀行,全球航空公司,機場公司全球各行各業全面更換交易結算系統.
這個地球上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辦得到.
美元很重要,沒有美元活不下去.
囤積美元需要載體,而不是把幾千億美元/上兆美元鈔票存放在倉庫.

這個地球上流動性最好,成交量最大的金融商品叫做 "美國公債".
幾百億美元小國,幾千億美元台灣,上兆美元的中國,除了美國公債以外,
還能放在哪裡?
外匯存底不是100%國家的錢,匯入投資的外資,貿易商,老百姓...從央行那裏兌換而來,
將來人家要匯出,你得要掏出美元換給人家.
外匯存底要投放在安全,流動性高,成交量高,變現容易,要有利息收入...
最重要的是幣別必須是每天全國各行各業開門都要用的的美元.
這個地球上除了美國公債以外,還能把外匯存底放在哪裡?
放銀行嗎? 銀行除了吃不了頭寸,不給利息以外,還要另外收費.
因此別把民間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地位,與關係套用在國與國,特別是美國身上.
美國是強勢的債務國,沒有美元公債可買,這個地球上每個國家也活不下去.
Katong wrote:
人民幣是管制貨幣,...(恕刪)


感謝Katong大的分享.

經過小弟在另外一樓和您請教後,小弟也開始準備投資債劵.

日前和理專討論過後的投資標的為:

AT&T(美國)

AIG or AIA (投資AIA是等於投資亞洲?)

IBM(本來想投微軟或是apple,理專說YTM太低)

JP MORGAN CHASE&CO

香港電力(據說很多移民的人拿來當定存債投資使用?)

日本第一生命(候補名單)

預計投資5檔,平均YTM扣除手續費後3~3.5%, 五年以後每年各有一檔到期.

能否請Katong大再幫小弟給一點寶貴的意見

敬祝 順心

材與不材之間 wrote:
目前台灣的REITs值得介入嗎?
(營業員日前向小弟推銷一檔即將掛牌的REITs,是以面額認購,但今年六月掛牌的王道圓滿跌幅驚人。)

只有跌幅驚人而已嗎? 你看看昨天的成交量,只有11張啊!
你再看看每天成交量.

建議你早點與營業員斷絕往來,網路下單不需要營業員.
你與營業員的利益是站在對立方.

台灣的REIT收益已經不高了,股息還要再分離課稅10%,划算與否,見仁見智.

在台灣要投資房地產;商辦與住宅,是要往大都市,越貴的地段,潛在升幅與租金收益越大.

在亞洲要投資商用地產,你該往香港,新加坡與日本去.
日圓用途極端有限,因此我沒投資日圓資產.

你可以看看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的行業統計資訊,看看估值(P/E,P/B,Yield,Market Cap)
合不合你的期待. 市值大的是比較穩固.
我是新加坡居民,新加坡元對我有廣泛用途.
還有,新加坡國家評級是這個地球上僅存少數AAA之一,新加坡元相對其他國家貨幣穩固.
http://www.sgx.com/wps/portal/sgxweb/home/company_disclosure/stockfacts


港元與美元是聯繫匯率,香港金管局只准許港元兌美元在7.75-7.85之間波動.
投資港元資產等同投資美元資產.

如果你的英文不太靈光,香港上市公司的報表與業績報告都有中文版,
對台灣人來說是很親民.
http://www.hkex.com.hk/Market-Data/Securities-Prices/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s?sc_lang=zh-HK


新加坡與香港都不課你一文錢稅金,長期投資REIT收益不錯,真心不騙.
以上兩個市場你在國內應該找得到複委託.
你挑選市值大,估值合宜,參考官網公告的 (dividend history/stock price),
或許找得到心儀的標的.


如果你的觸角很廣,倫敦證交所上市的REIT也很多,歐洲的商辦也挺不錯的.
kira0403 wrote:
日前和理專討論過後的投資標的為:
AT&T(美國)
AIG or AIA (投資AIA是等於投資亞洲?)
IBM(本來想投微軟或是apple,理專說YTM太低)
JP MORGAN CHASE&CO
香港電力(據說很多移民的人拿來當定存債投資使用?)
日本第一生命(候補名單)
預計投資5檔,平均YTM扣除手續費後3~3.5%, 五年以後每年各有一檔到期.
能否請Katong大再幫小弟給一點寶貴的意見

每一檔債券的發行條件都不同,即使是同一家公司發行的債券,
債券順位,是否有強制性提前贖回條款,是否有延遲付息條款...
好公司也會發行償付順位低,保障低,條件嚴苛的低評級債券.

每一個條件都影響債券價格甚鉅.

你列了幾個公司名字,如果有人要給你意見,那絕對是廢話.
連債券發行條件都不知道,誰能知道價格合理與否,報酬合理與否?

一份債券說明書有一兩百頁,你的理專有看完嗎(或者是有沒有能力閱讀)?
賣你一單300多萬,600多萬,通路大概收個2000-4000美元,
他不就給你1-2張A4紙的摘要而已.

我不會針對個別公司與債券給你意見,
我也不會去閱讀個別債券發行條款,不是我要投資.

錢是自己的,建議自己多下功夫去了解.

neuroman wrote:
其實先整理已知可確...(恕刪)


請教一下樓主,為什麼基金不考慮,是因為淨值的風險還是其他因素?

Katong wrote:
每一檔債券的發行條件都不同,即使是同一家公司發行的債券,
債券順位,是否有強制性提前贖回條款,是否有延遲付息條款...
好公司也會發行償付順位低,保障低,條件嚴苛的低評級債券.

..(恕刪)


感謝您的回文.

確實理專每一檔債劵就是給大概10-12張檔案給小弟評估而已.

小弟評估的點也是只有

債劵評級(基本上全部選A以上)

永續債劵(目前看到都是No)

後償債劵(NO)

可贖回(Yes)

延遲利息條款(NO)

可換股或是可交換(NO)

具有彌補虧損特點(eg bail-in) (NO)

其他小弟就沒有研究了....

...........................................................分隔

爬了版上許多文章後,小弟對債劵目前得到的結論大概是:

1,公司不倒的前提下,目前買進的價位不會溢價太多,最好低於100,持有到期領回,不會損失本金.

2,公司不倒的前提下,買進時的YTM是自己可以接受的,那就放到到期不要想太多.

基於上述兩個前提下,小弟認為在國外銀行投資債劵是適合小弟的(目前匯回台灣每年不超過500萬台幣左右不會扣稅),


不過,正如同您所說, 好公司也是會發條件比較差的債劵,

這點小弟之前沒有想到這點...

謝謝您的提醒和建議!!

敬祝 順心
Katong wrote:
好公司也會發行償付順位低,保障低,條件嚴苛的低評級債券.


Katong大,針對這種好公司發行的低評級債券,
請問這幾十年裡有發生過好公司斷腕求生而對其低評級債券違約嗎?

Katong wrote:
只有跌幅驚人而已嗎...(恕刪)

您好
感謝Katong先進的回文分享。
Katong先進是討論區難得的無私分享者,造福小弟等後輩。
因小弟多數資金是外幣,希望在有限的台幣投資中找比定存好的收益(畢竟要長時間在台灣生活,賺點生活費),忽略了台灣REITs的流動性,這點小弟會再慎重考量。
再次感謝您
敬祝投資順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