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93 wrote:
債劵持有到到期也會有信用風險,
當然,相對來說確實比股票的風險低很多。
但是最大的缺點是好的債劵標的投入門檻很高,
並不是一般人能買到的。

至於特別股,性質又不一樣了,
他沒有到期日,你的本金永遠沒有保證可領回的一天。
股價也會上下波動,有可能賺到股利卻賠了本金。
而且債權順位也排在債劵後面。
風險其實只比股票小一點而已,本質上還是股票。

vivian93大真的是對所有金融商品都很了解透徹,很不簡單,債券持有到期這是壽險業或投資法人的作法,因為金額大,存續期間很長,一般投資人大都買債券基金,或有槓桿的結構商品,從前年以來因升息殖利率飆升,投資人虧損累累,至於國外特別股買溢價賣折價的,加上手續費用,雖有配息,獲利不如美元定存的,甚或虧損的,也常有所聞,更遑論發行公司的信用風險,這些投資現況,都可印證V大的說法是完全正確,毋庸置疑.
存到西瓜金的真的很慘

fostery wrote:
vivian93大...(恕刪)
存就對了啊!講那麼多以上沒去施行的說的都是屁話。我存了不少股大部分是金融股,領股息就夠花了...

fostery wrote:
vivian93大真的是對所有金融商品都很了解透徹


也沒有啦,我也只是平常多學一點多上網搜尋過濾整理相關資料而已,


fostery wrote:
一般投資人大都買債券基金,或有槓桿的結構商品,從前年以來因升息殖利率飆升,投資人虧損累累


恩,債劵基金跟債劵其實是不同的東西,
債劵基金本質是基金,只是這個基金的投資標的主要是債劵。
而一般的債劵基金因為基金本身沒有到期日,
所以並不是把所投資的債劵持有到到期為主,
而是會有價差買賣的動作。
而債劵的價格會隨著到期日跟市場利率而改變,
也就是說,一張面額100萬的債劵,實際買賣並不一定是100萬,
這就跟股票原本面額10塊,但是實際買賣有可能更有可能低一樣。
所以有價差買賣,就會有損益的問題,
也就是一般所謂債劵投資的利率風險。
因為普遍來說市場利率變高,債劵價格就會下跌,反之亦然。

還有另外一種基金,叫作目標到期型債劵基金,
這種基金主要也是投資債劵,
但是跟一般的債劵基金不同,
這種基金是有設定到期日的,大部分是6年或7年之類,
而且會有募集期間,募集期間結束就不接受申購。
這種基金就是事先募集好一定的資金,
然後拿去買未來6年或7年內會到期的債劵,
然後以持有債劵到到期為主。
中間盡可能的不去作價差買賣,
除非基金經理人認為手上某一檔債劵可能會發生信用風險,才會去作賣出的動作。
這種基金因為主要是持有債劵到到期,
所以投資的風險跟一般我們持有債劵到期的風險類似,
但是又有基金本身分散投資的優勢,
所以風險又會比一般人自己去買單一債劵還要低。

至於這兩種基金哪一個比較好,
其實也沒有一定,包含前面說的股票跟債劵,
也沒有說哪一種投資標的一定比較好。
完全是看個人的需求跟風險承受度而定。

vivian93 wrote:
也沒有啦,我也只是...(恕刪)

vivian93 wrote:
你是不是搞錯甚麼事情...(恕刪)
不是啊,老兄,你一直說風險風險的,要無風險就是定存,想要高報酬就是伴隨高風險,投資人要是連這都不懂,虧錢也是活該,我口氣也許不好,但是沒有要引戰的意思。複利效果想要好,一個因素是時間長,另一個就是報酬高。投資人承受不了風險,根本就不應該貪圖複利,世界上從來沒有白吃的午餐。
vivian93 wrote:
也沒有啦,我也只是平...(恕刪)
再來,你說定存股沒有複利效果,那是你沒有把現金股利再投入才會發生,只要不斷配股配息,配息再投入,複利還是會發生。
你的股價只是假設,說服不了人啊!
我同樣能假設獲利翻倍不是嗎?
照你的舉例,只能定存跟債券了不是嗎?這樣才有你所謂的複利效果。
你存你的,我們存我們的,幾年以後我們再來討論你的複利還是我們的複利好。
j00qaz741 wrote:
不是啊,老兄,你一...(恕刪)


投資的潛在報酬與潛在風險是一體兩面, 投資的方式這麼多元, 選適合自己狀態的投資方式就是...

哪有"完全"無風險的投資?
Astomin
astomin wrote:
投資的潛在報酬與潛在...(恕刪)
最接近無風險的就是金額300萬臺幣定存在有中央存款保險的銀行戶頭。

j00qaz741 wrote:
最接近無風險的就是...(恕刪)


最"接近"無風險, 接近兩字詮釋的很棒, 誰說政府一定不可能賴帳??
Astomin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