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輪開始升火待發航向多頭--價值股底部投資大好機會

樓主基本面功力厲害。。旁徵博引。。熟讀萬卷書還能舉一反三。。不簡單。


亂世獅吼 wrote:
「好宏觀的分析 感謝...(恕刪)
謝謝anybird及rechird對船運業詳盡的說明,是很好的投資參考。

goodtrustman wrote:
樓主基本面功力厲害...(恕刪)


「樓主基本面功力厲害。。旁徵博引。。熟讀萬卷書還能舉一反三。。不簡單。」

謝謝你,過獎了,沒大學問,中心思想就是否極泰來。

rechird wrote:
澄清一些訊息.避免...(恕刪)


「純以歷史股價及表現言.個人是選擇投資慧洋
(1)30元以下都算是接近歷年來年平均價的低點.(等於低點買入)(當然有的人能買更低)
https://goodinfo.tw/StockInfo/StockDividendPolicy.asp?STOCK_ID=2637
(2)在30元以下介入.2018年eps2.92(配息1.5元).(現在介入等於配息將近5%).而慧洋今年應該比去年好.明年比今年好要抱長期(2年)等待時也有股息可領.領股息時.趁低點再買入累積張數
(3)小散戶玩不贏主力.只能找低基期有利基的股票.在人氣低時事先低點布局.等人氣高漲飆上去時就可收穫成果.而慧洋30元以下個人認為是進可攻退可守不錯的點.當然投資一定有風險.很多資訊還是要自己了解.股票才抱得牢

4.樓主選擇台航.個人倒是很訝異.不過看了樓主的思路也覺得很對.但我就不敢了.每人有不同的投資新法及方式.畢竟我也是重壓的.我個人比較經不起漲漲跌跌.容易被洗出.以穩為上」



匯洋是不錯的公司,老闆有企圖心,短短時間船隊擴充很快,合約現貨船搭配靈活,只是對景氣判斷要要非常精準,景氣向上順風跑得快,逆風就辛苦,目前三艘海舺型,雖說簽1.5年合約,這時間說長不長,短也不短,若續約時BCI仍然低迷,多少會受影響。

台航是半公營,過去經營不靈活,2017年6月選擇台航,覺得13元處於歷史低價,2018年10月衝到23元賣出部分,領一次息,再加將近10元的資本利得,約70%收益,目前18上下,對照其他散裝輪業者仍盤旋於2017年6月的股價,台航是同期間投資收益較高的標的。

投資各有想法,我喜歡從低價股找翻身的機會,價值股底部成長投資。


107/10/15 2617 台 航 臺幣 普通 20,000 23.00 184,234.00 67.2%
投資額 274,190.21 單筆損益 $184,234.00 報酬率 67.2%

賣出

107/10/18 2617 台 航 臺幣 普通 10,000 23.05 93,517.00 68.7%
投資額 136,193.80 單筆損益 $93,517.00 報酬率 68.7%

賣出

107/10/18 2617 台 航 臺幣 普通 10,000 22.95 92,520.00 67.9%
春天雖然遲到,直接入夏,天氣就熱了,運黃豆的散裝輪運量將恢復。


美國大豆種植戶本週率團赴中國,擬與進口商會面
2019/04/02 12:28 Moneydj理財網

參考消息網報導,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1)日於例行記者會透露,有關於第九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代表人劉鶴已啟程前往美國。另據合眾國際社報導,美國愛荷華州的大豆種植農戶本週組織了一個貿易代表團前往中國大陸,希望與以前的買家保持關係。

愛荷華州里皮市的大豆種植者、愛荷華州大豆協會當選主席堤姆o巴多爾表示,隨著貿易談判似乎取得進展,後續非常重要的是與中國進口商會面,並讓對方知道仍想把大豆賣給他們。

報導指出,儘管在中美恢復正常貿易之前,任何一方都不能採取任何行動,但貿易代表團成員表示,他們很快意識到,中國買家和美國生產商一樣渴望結束貿易摩擦。

報導還指出,中國對美國大豆和其他大宗商品徵收高關稅已近一年,而中國政府徵收這些關稅是為了回應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自那以後,中美兩國之間的大豆貿易變得疏疏落落,數百萬英斗(bushel)的美國大豆無處可去,農戶的收入則大幅下降。

環球時報報導,中美磋商已進入關鍵階段,中國大陸積極舉動創造了良好氛圍,包括3月31日晚間,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從2019年4月1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組件繼續暫停加徵關稅;而昨日「中國將對芬太尼類物質實施整類列管」 的消息,也登上美國各大媒體網站首頁。彭博社表示,美中經貿磋商已步關鍵階段,中國的積極舉動為本週磋商創造了良好氛圍。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希望雙方在已經取得的實質性進展的基礎上,能夠共同努力,相向而行,落實好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爭取達成一個互利、共贏的協議。
andybird wrote:
全球六萬艘貨輪拆船與新船訂購的比例?
這個資料,貨櫃輪的我有,不過沒什麼意義
新造的船一條比一條大,拆4~5條才抵1條新增的
仍然存在嚴重的供過於求

貨櫃船公司之間是在玩零和遊戲,單位成本低的才能活
所以即便是知道供過於求,還是一直造新船來降成本
這個行業會處在長期的低毛利,直到整併完成,或是多倒幾家
不過船公司多有政府保護色彩,要倒也不容易,長期戰
與散裝船相同的是,現在是谷底沒錯,問題是要很久才會爬起來(恕刪)


感謝andybird大的說明
果然是業內的
一句話就突破了奶爸思考的盲點
奶爸趁著今天下午休假也參考了幾個國際機構的預測

看起來今年整體運量受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影響, 整體海運預估是下滑4%
但是船隊增幅將比2018減半只有約2.5%
整體供需失衡的情況其實還在擴大

而且因為即將到來的低硫令與壓艙水的國際規範實施
船東們今年的資本資出勢必增加
可想而知今年對船東而言將是一個很艱困的年度

但隨著低硫令與壓艙水的實施
今年底前舊船報廢比例也會因此大幅增加
加上大家廣泛的使用slow steaming
這對消化多餘運量或許多少有些幫助

展望明年初, 只要經濟沒有大幅波動的前提下
隨著運費的增加, 對於船東的獲利勢必會有所提升!
至於甚麼時候可以上船...這就由個人決定了!
我也有台航,但數量不多,卡個位置看高手分享
好詳細的分析,感謝分享
亂世獅吼 wrote:
散裝輪升火待發多頭...(恕刪)

中年奶爸 wrote:
感謝andybird...(恕刪)


「展望明年初, 只要經濟沒有大幅波動的前提下
隨著運費的增加, 對於船東的獲利勢必會有所提升!
至於甚麼時候可以上船...這就由個人決定了!」

海舺型船多的公司如裕民、中航可能要等巴西鐵礦砂恢復舊觀,時間再拖不利整個產業的信心。

至於台航,受影響較小,何況2018全年EPS2.29,依過去配發大概六成五,估計發1.5,目前18.1,除息後成本16.6,,現在上船未必馬上順風揚帆,或許略有顛頗,但如果美陸貿易協定簽妥,對業績有幫助。

策我良馬 被我輕裘 wrote:
好詳細的分析,感謝...(恕刪)


謝謝你,過獎了。

這「策我良馬 被我輕裘」名字優雅動人,短短幾個字道盡自我期許及人生態度,這是01少見的好名字,以後還請不吝賜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