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dson2013 wrote:
前面你說現在持股滿檔,真是藝高人膽大。
我從2018至今都維持高比率現金,去年三月也只是轉換一些標的,賺一點房地產股跟石油股。

特別股利率一直降,我往高息股轉,但是膽小只能滿手現金。

我花了很長時間 ,去適應高持股。
偶而還是會達到接近失控邊緣,
然後就要想辦法調整心態,調整節奏、配置。
這陣子持股太高,加上高檔上下震盪,
注意力難免放太多在股市上,生活失去平衡,
目前還處於調整狀態,保持身心平衡還是很重要。
今天買了一些特別股。
美特別股加上台股特別股加一加,差不多佔了25%比例。
加上攻擊股減碼,增加防禦股。
這樣心情就平靜一點。
大盤休息,我也需要休息。

MiPiace wrote:
我花了很長時間 ,去(恕刪)

台股特別股有好的標的?
2021 全力VT
pigstand wrote:
噗,最近才進場的台G(恕刪)


中午休息看了一下,台G零股交易真熱絡!

政府開放盤中零股交易真是對的政策,早該推行了,年輕人1,000元也可以參與經濟及企業成長!

加上券商取消零股手續費低消,只能說讚讚讚!
xpotter wrote:
台股特別股有好的標的(恕刪)

嚴格來説,已經沒什麼好標地。
接近除息季,大部分都溢價。

中租特別股屬海外所得,免健保費,我有節稅考量,還可以買。
如果沒有稅務問題,感覺也沒比中華電信好。
沒有中華電穩。但股價波動小。
(右側交易 vs 左側交易)
======================
底下是網路上抓下來的示意圖。
右側交易跟左側交易的特性,就不描述,僅談我怎麼用。
我屬右側交易者。
所以在底部區,會等技術形態轉強再買進。
在頭部區,會等技術線轉弱,停損點賣出。
但會有例外,操作方法,常常有例外,沒必要一定要永遠守紀律,常常要變通或微調。

這樣操作,風險比較小,但去頭去尾,只吃到中段漲幅。
但因為風險小,就利用部位去加押,去放大獲利。



( 狂戰士)
=====================
第一次把自已的操作方式定位為狂戰士,魔獸裡面的狂戰士,連串的激怒,嗜血,狂暴持續攻擊,直到戰敗方止。
第一次貼庫存單,這應該是我操作的日子里,未實現利益第二多的一次。最多的那一次在2009年末。
明天獲利數字會變小,可能需要調整換股攻擊,實現一些獲利。
通常找到攻擊目標,我會先獲利了結一些股票清出資金,再買進攻擊,這次部位比較重,足夠2-4隻股票同時攻擊,所以就比較不用賣股攻擊,形成帳面獲利變多。
共有7隻股,
一隻景氣循環股,攻擊股
二隻成長股,也是攻擊股
二隻價值型成長股,也是可以攻擊.
二隻成長型價值股,防禦用。

另外防禦用的特別股,在另外兩個帳號里。
部位偏 啞鈴型投資,一邊放防禦股,一邊放攻擊股。
整個部位偏狂暴,就算是防禦用的價值股,也選了成長型,也可以加大部位轉攻擊型態。

我的操作,大部分時間在追漲殺跌,右側交易。 (但也常常有例外)
上升波時,一路追漲,像是狂戰士。
下跌波時,一路停損減碼。
所以大多頭時,我反而一直持股滿檔。一路狂暴嗜血攻擊。
3月疫情下殺時,我反而跟著停損減碼。
這應該跟大多數人很不一樣。
利弊就讓大家自行思考。

不得已貼單,不是為了炫耀。大多頭,人人都是高手,沒什麼好炫耀。
不貼,會認為我鬼扯蛋。


MiPiace wrote:

第一次把自已的操作方式定位為狂戰士,魔獸裡面的狂戰士,連串的激怒,嗜血,狂暴持續攻擊,直到戰敗方止。


不得已貼單,不是為了炫耀。大多頭,人人都是高手,沒什麼好炫耀。
不貼,會認為我鬼扯蛋。


貼不貼單在高手眼裡不是這麼重要,在膚淺人眼中才會是重點
談話內容有沒有料聽幾句看幾句就知道程度,程度決定在金融市場裡存活的能力

操作本來就像在電玩遊戲裡打怪,要打大魔王就要破五關
Macquarie150 wrote:
貼不貼單在高手眼裡不是這麼重要,在膚淺人眼中才會是重點
談話內容有沒有料聽幾句看幾句就知道程度,程度決定在金融市場裡存活的能力

感謝支持~

===========================================================
我上樓文章中有提到,我是右側交易者。
右側交易者頭部的最後賣點,是右側最後的逃命點。
但通常頭部跟逃命點,難免有5%或更大的價差。
所以通常會用技術線去猜頭部。
技術線猜頭並不容易,成功率也不一定。

成長股,轉機股,或循環股,在大漲的上升波,會有反身性存在。
反身性的正回饋作用力越大,就能突破高價的心理賣壓。這樣的情況,就比較不適合猜頭。

但有些股票,可能原來評價就沒那麼好,投資者戒心比較大。
或題材不夠強,或大環境弱了一點。導至反身性力道不夠,高檔時,就比較難抵檔賣壓。
這樣的情況,就可以去猜頭。
今天猜頭砍了一隻攻擊股,利多見報,放量但出現賣壓,就直接猜頭砍了3成多。
對不對不一定,等股票盤整後再看看,可以重新再加碼攻擊,比較可能把資金改押其他攻擊股。
4/10 三月營收報告截止日,等我的股票營收報告全部出來,再來決定下一步。



(超載&逃脫)
==============
行情來到 1萬7, 我的持股依然滿檔,甚至超載。
我把一小部分現股,轉換到 個股期,然後賣掉現股。
個股期貨成交量小,能夠買賣的不多。
換到期貨的目的,是為了除息避稅,想利用期貨除息。
賣現股的錢,也沒閒著,昨天補了跌深的個股。
這樣現股部位不減,又增加期貨多單,就形成超載。

超載會不會怕? 還是會啦~
所以還是要想好逃脫計畫。
持股盡量減化,
防禦股重複檢視,想一想萬一大盤重跌,防禦股是不是能擋得住。
然後就把防禦股調到一個覺得放心的比例。

攻擊股要想一想,跌下來會到那里,能不能也領息渡日,還是要停損。

基本面望過去,大部分是好事,ic 產能滿載,原物料大漲,景氣循環也漲,GDP 數字好看,美國疫苗進度尚可,就業情況良好,十年債也保持穩定,匯率也還好。
股市心理面更強了,富邦,中鋼都能漲停。
就這樣心理面,基本面都偏樂觀。

但黑天鵝通常都是在一片樂觀中到來,所以還是要把逃脫計劃準備好。


西西里島的火山群島,下次一定要來去。
(Tesla Model 3 LR)
------------------------------
我指的是我買的 Tesla Model 3 LR + FSD
這篇有明顯的炫耀文傾向
請放心看完就知道我的意涵。

總價花了200, 其實就只是雙B. 最入門的價格而已,沒什麼炫耀本錢
2020年8月底就買了,至今9個月,開了剛好一萬公里

買車的原始目的,
我每月要跑中部來回,我開車愛睏,急需L2.自駕輔助
2019/11月,去內湖總部試駕,第一次試駕其實感覺不是很好。
路感太明顯,開起來晃晃的。
內裝跟我的國產SUV 有拼.
覺得什麼按鍵都沒有,都要用平板調,很不人性,也危險。
後視鏡很小,看不習慣
座椅沒調好,感覺開起來不輕鬆
然後就決定放棄了。

2020年起,看了很多有自駕的車種,也在youtube 看了非常多的試駕視頻。
也一直比對Tesla 跟其他車種的差別,優劣點。
看了半年,5月時轉念了。
想說,是我應該轉念去適應特斯拉的未來車,而不是用舊的習慣去看特斯拉。
就這麼一轉念,奇異現象就發生了。
抱著嚐新的態度看youtube,想像自已是駕駛學開新車。
影片一隻一隻看,最後竟然決定要買了。
約兒子再去最後試駕,試駕完,當場就訂了。

交車時,全家去上課,我太太說,只有我一個老頭,其他都是年輕人,哈哈。
兩個小孩很興奮,我可以很確定的說,Tesla. 這個品牌,在年輕人心中,絕絕對對超過雙B.
學開Model3, 不像學怎麼開車,而是像學 iPAD.
我兒子反應比較快,一開始盡量讓他開,我在旁學習。
前面1000 公里,高速公路開FSD, 其實非常緊張。
右腳不能踩,空踩的感覺不太舒服,幾次之後才慢慢適應。
邊開自駕,還要緊張守侯,還要學習特斯拉如何反應各種路況,比自已手動開還累。
1000公里後,大部分已適應,FSD 跟自已接手差不多累。
過了2000公里,差不多熟悉FSD的特性了。
到了3000公里,一上高速公路,就全部放手給FSD開,自已留意特殊狀況即可。已經可以判定FSD比我自已開還安全。

加速真的非常快,沒開過馬力大的車不明白加速快其實很重要,變換車道變得很安全,直接加速切車道比放慢好。脫離一些困境也很容易,超車也變安全。
非常環保,空氣好,這對我過敏體質幫助不小。
沒電回家插上充電器就好了,不上加油站的感覺真好。
算了一下,一公里大約用電 0.5元,比油車省很大,不必保養。
如果車子不故障,不發生擦撞,電車比較省錢。
路邊可以開冷氣停車,真的很方便,車子變成一個移動式私人空間,感覺真好。
音響效果好,可惜高速時輪胎聲太大,破壞了好音質。
內裝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沒內裝,久了反而覺得極簡是個很棒的設計。
操控全收在平版,久了反而習慣了。
導航系統太太太好用了,語音輸入非常便利,輸入全用語音。路況非常清楚,到達時間,用電量都明白顯示。
跟手機連結真的很方便,手機可以遠端去控制車子。
主動安全設計很敏感,危險時 model 3 有時會介入。
總結是 特斯拉的軟實力,讓人驚訝。
智慧車跟傳統車,差距真的很大很大。
買了之後,覺得生活品質提升了。回中部不再是負擔,也不怕愛睏出差錯。

唯一後悔的是買太晚了。
如果我在第一次試駕前,好好作功課,2020 年初就買的話。
我兒子的 Tesla 股票,應該不會賺了一些就跑了,我應該會跟他決定加碼持有。
我的台達電部位,會加大,也不會短線進出,漏到一半漲幅。
熟悉 Tesla 的競爭力,和電車趨勢一定加速的認知。
投資策略的調整,應該早就把Model 3 的支出,加倍收回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