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優先推動政策:青年一生二次無息(二年)貸款,房價會再漲嗎???

各位阿~

兩年無息~不是兩年不用還錢阿

要搞清楚~

vikingmsi wrote:
奇怪? 這不是700...(恕刪)


大家都很理性看待這件事情

並不是因為投票給他就一定要概括承受所有的政策

政府施政讓人民滿意當然要給予鼓勵

做不好就算是千夫所指, 那也不為過



200萬2年無息
這政策一看就與台北無關

這是老馬要照顧中南部的人民的政策

怎麼一堆台北鄉親在講話呢
不可能所有政策都只能獨厚台北鄉親吧

管他獨厚誰... 又不是 200 萬不用還.....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可是又不是全部的人都住在台北市,台北市的消費高薪資比也高~捷運那麼方便,買郊區的話應該就可以吧!

200萬幫助算不少了,以一般的小夫妻來說,若是買500萬的大樓,200萬也算也幫助了。

以我們台南市來說,二手10年左右3房2廳大樓,就算在東區大概也可以控制在300多萬,這樣如果前2年200萬可以免付利息,可以幫助很多新婚或是早有打算要買屋的夫妻們。

如果你是大戶,都是想買幾千萬的黃金店面,那還需要政府幫助你什麼?那本身資本應該很夠~如果買房子隨便借多少錢都不用付利息,那誰要開銀行?

我是不需要買房子因為已經買了,但是我覺得這樣利民的政策大家不要再嫌了!有總比沒有好!
受惠者:建商(咨意的拉抬房價) 炒樓團 (炒作房價價差) 地主(地價順勢上漲)
受害者:政府(補貼利差) 購屋者(賺幾萬小利賠上幾十萬到百萬的房價價差)

感覺政府做球在幫建商 炒樓團解套 幫助他們炒房
對於真正要買房子的人毫無幫助 畢竟政府補貼的錢
也是納稅人的錢 這些錢最後不是到了購屋者身上
而是肥了那些建商 我覺得這是相當糟糕的政策
鼓勵大家多貸點款 這樣人民生活會比較好嗎?
房貸一繳十幾二十年 前兩年免利息根本毫無意義
只是騙人上車當房貸族而已~ 唯有控制好房價
抑制過度的炒樓 政府應該要擔任煞車的角色
而不是在火上加油~

一堆人用台北的眼光看全台湾
整個台灣不是只有台北的房子叫房子!

200萬能買什麼?在桃園都可以買到20坪的房子了!
mingjinglee wrote:
政府的錯最多就是沒有足夠宣導及提出警訊罷了. 至於泡沫房價後, 房貸者在房子被法拍完, 也相對了還完債務了吧.這點跟現金卡動輒15%, 甚至3,40%的高循環利率, 無抵押品, 是不同的.

這會比卡債可怕
房貸者在房子被法拍完, 也相對了還完債務了吧
不會,這些因為二年無息貸款入市的很可能買到高點
等到一起被拍賣一定衝擊房市,可能連都當初貸款都不夠

亮哥+ wrote:
如果可以合併使用各種貸款再來說總額是多是少吧?
再來申請身份適用範圍有多大目前也不清楚.政府撥出的優惠貸款額度有多少目前也不清楚,所以那個比較花納稅人的錢目前還難評估.所以您的結論下得太快了.

我想前面的人算的是以補助相同貸款額度而言.
單一件長期低利政府付出的成本會比青年一生二次無息(二年)貸款高.

亮哥+ wrote:
不過7%左右?說得很輕鬆的樣子,您似乎感受不到7%的恐怖.要不要實際算一算啊?

我算過啦, 我個人房貸會多1萬多利息/月. 對我來說尚可負擔, 我提自己了例子是說明貸款前須評估的重要性.
而利率7% 只是說明在台灣房貸利率高點的 7%, 也比所謂的現金卡低一倍以上.
因此房貸較不易變成卡債風波那樣的過度消費.

亮哥+ wrote:
美國政府不斷降息及各種挽救措施對美國經濟的重大影響不算全民買單?政府不必拿錢出來救光靠信心喊話就能挽救?

美國所謂的次貸風暴, 應是由於經濟衰退及通貨緊縮超出政府及銀行預期引起, 把當初評估的貸款風險增加了.
而並非次貸造成經濟衰退及通貨緊縮. 因果問題是不同的, 不過後來似乎變成一個循環就是了.
而您所謂"各種挽救措施"我是不知道倒底指哪些, 但是就"不斷降息"來看. 應該是為了促進內需經濟.
也不是光為了"次貸". 這些政府支出不該算在房貸上吧
貸款並不是原罪, 利息也不是Root cause, 錯誤的風險頻估才是根源.

亮哥+ wrote:
零利率的魔力不是任何宣導及警告可以阻止得了的.政府的錯反而就是在零利率這件事上.連我都想去申請零利率了,只要房價不下跌,還真是穩賺不賠的無本生意.

零利率如果真那麼吸引人, 就要有好的配套措是, 避免那些想做"穩賺不賠的無本生意"的人吃掉了真正需要的人的補助. 所以我們目前會看到青年一生二次無息(二年)貸款會有年齡, 新婚, 一生兩次等限制. 我個人是認為無論是不是零利率, 都還是要看是否有需求. 很多信用卡也有分期購物零利率的功能, 基於付得起的狀況, 我也不會想要用呀.

亮哥+ wrote:
最好是啦!銀行每年多少呆帳是政府幫忙打消的,你大概都沒印象了.我相信以後也是這種情況.銀行只要不要搞得太過火,大概都是全民買單.

如果是這樣, 大家都不用貸款了. 因為貸款一定有風險不是嗎!
銀行呆帳不是只有台灣有, 只是世界各國的處理方式都不同.
我不了解"政府幫忙打消呆帳"的細節, 但是我想即使是有這種可能會有人不認同的打消呆帳動作,
政府也不該因此不幫助有需要的人民. 這樣不是本末倒置? 查過這些呆帳大戶, 也不是我們這些房貸百姓.
該避免發生的應該是超貸這類的勾結等作業發生, 畢竟政府該做的是監督銀行授信機制, 避免呆帳產生吧.

亮哥+ wrote:
年青人更有體力就不能自立喔? 老年人就算還有一絲絲體力自立,領這一些些就還要被年青人批評成齊頭式平等嗎? 老年人弱勢就是弱勢,理當一體適用,一體適用就是平等,別再硬凹成什麼齊頭式平等不公不義的假論述. 剛出社會就一定窮嗎? 年青人有體力可以自己賺為什麼還要國家額外補助? 賺多少就享受多少,但眼前目下的零利率就是變相鼓勵年青人先享受的膨風現象.

有體力我想不等於能自立, 有年紀也不等於不能自立.
剛入社會/剛結婚的年輕人沒有經濟基礎, 政府再買房子這件事上幫忙他們是無可厚非的.
老人/老農一般來說經濟已到一定水平. 發現金是有問題的. 我提到的是真正想幫老年族群應該是針對生活上有問題的幫忙. 如我前述的公營安養院之類.
房貸會不會造成先享受的膨風現象. 我想這是要要配套管理的, 如同我說的監督銀行授信機制.
不過房貸跟信用卡不同, 房貸只能買房子, 這是社會上大部分人都需要的成家手段.
而信用卡是因為容易購買物質與享受的東西才會型成風暴. 我想本質上是不同的.
針對齊頭不齊頭, 是否不公不義, 這是每個人的觀點. 我不予置評.

亮哥+ wrote:
發錢就是買票? 按照您這定義,政府每年稅收都不必支出了.因為凡是支出就是發錢就是買票?
零利率就不是發錢喔? 你買屋享受揹債,然後我政府直接發錢給銀行.這就不是發錢喔?
農民現在連肥料都買不到被奸商囤積起了,這都處理不好了,你還奢望政府怎麼照顧農民?
完全不能理解您對弱勢族群的偏見態度所為何來?

我是指發現金這件事是政策買票, 而不是政府不該有建設等費用支出.
真正的照顧弱勢不是發錢而已. 我對您所說的弱勢族群也沒有偏見, 我老爸就是個七十幾的老人.
我只是認為發錢給老人這個政策不如給年輕人房貸這個政策來得好.

肥料與奸商跟這些社會福利措施似乎沒有關係. 不予置評.

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想亮哥大, 再回下去會變筆戰. 跟您的回文就到此為止吧!
這樣的優惠措施能夠身謀其利的我想只有偏遠地區和中南部都市周邊吧,

在去年底開始所謂的大陸客投資房地產風潮開始, 不管北中南或東西部都會區房價就開始飆升了,

但是真正比較搶手的還是大台北地區房價持續看漲, 反而是其他縣市其實都處在有行無市的狀況,

因為身處桃園地區, 以桃園市週邊為例房價炒作到20萬一坪者比比皆是,

更誇張的是高鐵青浦站周邊那荒地遍野地區也有18-20萬的售價開出,

以一般青年家庭月所得70-100K來算, 扣除生活所需能負擔的房貸我想只有30-50K吧,

若以20萬一坪來計算, 35坪含車位應當需要近800萬的總價,

這樣的房價能夠負擔得起的有多少人呢??


以我居住中壢地區為例, 約6年前房地產低潮時購入房價每坪約8萬,
30多坪加停車位不到400萬, 但是現在漲到約500萬了,
這是7年中古屋的價格, 若是以新建成屋價格喊到600萬以上的也不足為奇.

這樣的措施所塑造的是短期內都會區房價持續看漲, 中低收入購屋族持續不敢進場,
都市週邊區房地產也只能表面上撐著牌價, 當建商資金壓力大時勢必低價出清,
甚或建商錯估局勢, 造成大量賣壓湧現時, 應當又是另一波的房地產泡沫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