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刀疤的文章,要對技術分析很熟,還有每天看盤的一些技巧,內盤、外盤、委買、委賣這些東西都要會看。基本上他是純粹量能派,靠的是觀察盤中的一些指標股跟即時變化而來的。像我以前不知道那些東西,我當時看他的文章也是沒感覺。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刀疤還師承專業投機原理的風報比。我以前都不知道那個怎麼弄的,學了程式交易我才知道。就是把你想下的單,先模擬一下看看。以過去的歷史來說,獲利的機會跟賠錢的機會各多少。這一點很重要,真高興現在知道了這一點,至少可以少賠一點錢。少賠錢,就是賺錢啊
同意大大的观点,一般人最好不要玩股票,这是九死一生的游戏。不过这个规劝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因为人性都是一样的,都想成为那个胜利者。就象买彩票一样,明知很难中,还是要买,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会成为胜出的那一个。
但是股市确实是有日出的,只是大多数人坚持不到日出的时候就挂了。我有几个朋友也非常强,这两年赚了快十倍,而且在从今年年初到现在的大熊市中分毫无伤,不得不令我佩服,他们的绩效是远超于我了,我只能瞠目结舌了。很幸运我还活着能看到大大的文章。感谢了!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28(2008~??)新時代的開始
最早的時候,就是看胡立陽的節目,
之後看的就是周英。
周英最喜歡說:影響股價因素「資金、景氣、籌碼」。
其實,簡化的說,
賣的人多,價格就會下(供給);
買的人多,價格就會上(需求)。
但,股票市場,
畢竟是架構一個貪婪/恐懼的心態上。
所以,初號機將這些東西整理為一張圖表。
閒閒沒事(其實一直都很忙),
就上一張圖。
心理面影響了資金的運用分配、景氣的榮枯、籌碼持有的意願。
目前的狀況,無論國內外,
心理面都相當脆弱,
所以,價格不會很理想。
雖然有政府護盤的身影,
但,就個人觀點而言,
這裡撐的越久,
對於破前低之後的走勢就越沈重。
如果能夠出現如圖上標示A的跌勢,
極有可能是江湖傳說的「假跌破」,
如果撐的越久,破低之後,
無論是B的哪種整理模式,
整理期進場的籌碼,
就很容易成為新一波的殺盤動能。
整理雖然是漲勢當中的必然,
不過「盤久必跌」。
就算盤著不漲,
隨著時間流逝,
消耗了持股者的信心。
於是賣壓會逐漸增加(供給便大),
若此時不見需求增加,就會出現價格滑落。
滑落的價格,
又會鬆動原本就已經很脆弱的持股信心,
於是賣方會進一步拋出。
於是,價格繼續滑落….
後面就不斷循環….
直到有一天,
賣的也不想賣了,
買的也不敢亂接,
籌碼就沈澱囉~
簡單說說,
希望大家發揮想像力,
就能夠明白初號機心中沒有說出的千言萬語~


2008/09/30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29(2008~??)新時代的開始
一位老先生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突然他手機響了。
原來是他太太打來的。
他太太說:
「我剛剛聽收音機,聽到高速公路上面有輛車逆向行駛,你可要小心別撞到。」
老先生很緊張的回答:
「靠杯啊!哪是只有一輛,一路上已經有好幾百輛逆向向我衝來!」
很多時候,在股票市場,投資人就是這樣。
明明自己看錯;走錯,卻不願認錯。
執行停損,是股民普遍「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停損,要推翻的是「自己」,
要做的就是「認錯」。
許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錯了,
推翻先前的自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知道先前有沒有說過,
人類80%的精神,是用來處理過去所犯錯誤的影響。
對於不願意停損的人而言,
他全部的精神都在與過去為伍。
很多人都知道要停損;
我相信,多數人也都試著執行過停損。
但,通常就是那些執行過停損的,
不願意繼續執行停損。
因為,執行停損的經驗,
讓他覺得停損是個笨主意。
特別是股價在停損之後的不久,
就彈到買進價位,甚至更高。
有些人不執行停損,
因為他告訴自己:
我做的是長線投資,不必在乎短線損失。
這種人的勇氣,不得不讓人由衷敬佩。
這種人,開始的時候,通常只是希望炒個短線,
是他的勇氣,使短線策略被改造為長線策略。
有些人不停損,
是因為他一開始就擬定了分批承接的計畫,
分批承接,的確是個不錯的方法,
人嘛~又不是神,
就算是神了,仙人打鼓有時錯!
分批承接,好~
計畫是90打回80的時候開始接,
當80又被打到70的時候接第二筆,
等70壓到60的時候接第三筆。
最後60斷融資,急殺到40的時候,
才發現原本分批成接的計畫…..
嗯,原先計畫並沒有見到40以下的價位…
有些人不停損,
是因為他的字典裡面根本沒有「賠錢」這兩個字。
初號機曾經接觸過一位抬面的分析師,
這位市場名嘴,也是不停損的。
雖然大師買進的同時,都附上停損點,
不過每每在快要點到的時候,
大師會及時地將停損點位下移,
如此,一移再移…無言。
曾經詢問過大師,何以如此?
是不是初號機有什麼愚魯之處,
看不出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的高招?
大師的回答是:我,捨不得讓會員賠錢。
捨不得,通常只會虧損擴大而非縮小。
如果你不在問題可以處理的時候處理問題,
最後就是讓問題來處理你。
停損之所以讓人覺得有點飄渺,
是因為多數人的停損,
根本都是被動、不得不停損。
這樣的停損毫無意義。
有各樣的停損點設定原則,
比如破線、破型態停損;
比如大量換手位置的停損。
有人習慣就是10%當停損,
有人則是用3%。
個人以為,到也不必這樣斤斤計較,
停損,就像是做生意、經營事業,
沒有一定賺錢的生意,
總是要在開店以前,
先看看自己的準備金有多少,
又準備在哪裡畫上一條線,
到了,就收一收,走人。
所以,停損跟你的「買進」有關,
跟你的買的方法、買的目的、
都影響到停損。
但關鍵是,停損之後,
要忘記。
不少人捶胸頓足之後,執行停損,
然後一邊醫治自己打出的內傷,
一邊繼續看那檔無緣的股票,
等到有一天發現股價上來了,
又是一陣捶胸頓足…,
並在口出穢言之際,
再三的警告自己:
將來,再停損,我就是小狗。
所以,融資常常跟大盤走勢不一致,
通常融資高點不會是股價高點,
股價高點,只是融資增加的起點,
融資隨著跌勢下滑不斷增加。
因為經驗讓投資人昏頭,
過去停損都錯,已經當了太多次小狗,
所此這一次就不用停損~
特別是等到大跌,才來想要怎樣停損,
根本是來不及了,
那個時候,根本不是你停損股票。
而是市場在損你。
美股還在跌跌狀狀,
小心再小心,
雖然1929年的經濟與現在完全不一樣,
當年的大蕭條並不會發生,
但也不表示不會發生什麼。
有機會再談談對美國的看法。
2008/10/06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30(2008~??)新時代的開始
「會為你帶來麻煩的不是你未知的事實,而是被你信奉不疑的錯誤事實。」
這一句是在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當中,高爾引用馬克吐溫的一句話。
在股票投資上,常常是因為一次意外的獲利經驗,
奠定了往後不斷(或常常)賠錢的根基。
是的,就是因為那一次歪打正著,
讓投資人以為,某種作法,就是獲利的門道。
經驗既可靠又可怕。
可靠,是因為經驗讓我們覺得有些可以依循的,
至少,不再是茫茫毫無所知。
可怕,是因為我們依循的,
只是一個危險的路徑。
舉例:
由酗酒而家暴的家庭所長大的女孩,
竟然還是會選擇一個有酗酒的先生。
因為,對她而言,至少知道怎樣跟酗酒的人打交道,
畢竟,她年幼的時候,就看過他母親怎樣做了~
(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
同樣,
投資人的第一次經驗將會深深影響他往後的投資策略與方向。
先前說過,初號機賭性堅強,
喜歡買那種跌到個位數的股票,
所以了,過去會買營建股,
現在則是會想要買DRAM。
問題是:
低價的確比較會出現倍數漲幅,
但,並不表示這裡就是低點。
無奈,無論過去成功是因為僥倖或是什麼的,
「經驗」讓初號機以為:低價就是機會。
低價,其實不是機會,
只是「事實」。
同理,不是因為大盤由9300跌到5300,
所以5300便是低點,是進場的時機。
低價、跌深、都不是買進的理由。
買進必須要有更實際的理由。
再舉例,許多人喜歡用黃金分割或費西南波係數找拉回,
沒錯,的確可以在茫茫股海當中,
找出幾次符合的價位,
但,符合與不符合的比例,大家可有算過?
如果,不符合該種指標的比率極大,
為什麼還要用?
這一次大家都以為5530是護盤的底線,
想不到竟然跌破,
不少人覺得有些意外,
將之歸因為:
不能融券當沖,而上週五又拉尾盤,
所以週一早盤開盤就出現獲利賣壓。
能夠想到這樣的理由,
的確讓人很安心,
彷彿明天週二開盤就會大漲了。
但,這樣的樂觀,可靠嗎?
這些年的心得,就是一個「不摸底」。
許多人原本已經逃過高點的,
卻在摸底的過程,一再受傷。
2008/10/08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31(2008~??)希望大家都還好
「怎麼辦?又頭痛了!。」
這一句,是我們公司網管小葉今天早上說的。
沒錯,的確頭痛。
痛到院長都說錯話、
痛到菜市場的人潮都變少。
目前政府除了動用基金護盤之外,
也動用了一些政策。
其中一項就是禁止放空。
禁止放空的影響,首先衝擊的就是散戶不能當沖,
主力拉抬的成本增加,
(雖然,我有些懷疑現在有那些主力還在裡面攪和)
反應在盤面上的,就是成交量減少。
因為不能當沖,
除非手上已經有股票,
否則即使早上買在低點的,
不論站上了平盤或者收上漲停,
不能沖就是不能沖。
這些不能沖的,就會成為明天早上開盤的賣壓。
所以,禁止融券,
是一個立意良善,卻越幫越忙的辦法。
今天早上雖然殺盤,但烘天雷上面的預估成交量不足500億,
算是縮量。
但,隨著殺盤,會發現預估成交量逐漸擴大,
目前時間10:03,預估量已經增加到540億。
個人以為,這所顯示的,
就是籌碼仍然不穩定,
一有風吹草動,籌碼就倒出來。
有人會問:殺盤出量,顯示的不也是有人願意承接嗎?
的確,是有人願意承接,
但這些承接的買盤,是怎樣的心態?
長線還是短線?
各人的判斷是;短線籌碼。
因此進場之後,無利可圖的情況下,
隨即成為賣盤,迅速的小賠出場。
這就是短線上面的多殺多,一路殺到底。
(或者,殺不到底)
加上近期,只要拉高,
成交量也會出來,也輔佐上述的看法,
顯示的是短線上還是有許多逢高想出的賣盤。
所以,古有明訓:短線不死,殺盤不止。
另外,市場上有一個觀點是:本週因為雙十節假期,週量縮,將會出現週線的凹洞量。
沒錯,的確是會出現量縮,
但這裡量縮,伴隨的是:資減券減。
這顯示的不是築底,而是人氣退潮。
而且,量縮,隔週殺盤又出量,
又是一個多殺多的下場。
所以,量縮不是止穩的唯一關鍵。
只是止跌的訊號之一。
這樣的理由進場,有點單薄...。
希望大家都還好~
2008/10/11更新
初號機的股市回憶-32(2008~??)落差
「我操你媽的台北!」~電影「海角七號」
希望這一句不會讓自己停權。
這只是表達的手法,
自從信耶穌之後,
初號機只有跟女朋友吵架的時候,
說過一次髒話,
而且沒有牽涉到雙方親友。
這一句,有人說是所有對台北淘金失望者的共同心聲。
當年,在初號機的那個年代,
羅大佑則是用「鹿港小鎮/台北不是我的家」表達同樣的關懷。
年代不一樣了,以前這種台詞,
是絕對不會讓他上銀幕的,
但,時代變遷,有什麼不能說的呢?
不變的就是人性的貪婪與恐懼。
所以股票市場一直是提供希望,
許多人滿懷希望,踏入股市,
其中有自認做好準備的,
有憑一些祖宗家產的,
或者有些就糊里糊塗進場的。
這些人離開股市的時候,
是否也會把那些關於股市的書籍丟了、燒了,
然後狠狠的丟下一句:我操你媽的股市!
再說一次:不要說髒話。
近期美股大跌,
所有與股市直接關連的數據,就不在這裡一一分析報告,
比如道瓊單週、單月之類漲跌、
請看一下網站,
http://bigcharts.marketwatch.com/default.asp?siteid=&avatar=seen&dist=ctbc
還有,這一個有很有趣。
http://www.smartmoney.com/map-of-the-market/
不過要記住,美股漲是綠、跌是紅。
但,這些數據在揣摩美股低檔氣氛的幫助不大,
週五看過美股開盤的,
就知道,實在是戲劇與情緒。
比較要嗅出氣氛的,
可能需要一些失業、就業數據之類的,
這些數據比較能夠傳達股市低點的氣氛。
知道嗎?
西式的茶杯,
就是有把手的那一種,
雖然不會燙手,
卻也因此容易讓人忽略茶湯的溫度而提高燙舌的機會。
反過來說,
中國的的茶杯,特別是喝老人茶的那種,
基本上,
杯子的溫度就是茶湯的溫度,
通常,你手拿的起來,舌頭也能接受那樣的溫度,
當你手拿不起來,自然不會輕易的喝上他一大口。
有些資訊比較落後些,
有些資訊的反應則正好相反。
快滿之間,沒有那個比較好,
端賴你的需要來決定。
所以,短線上隨時都會出現跌深的反彈,
(週五道瓊就有反彈了~盤中反彈)
但,這些搶短的買盤,
立刻因為短線的價差而成為賣盤。
說真的,並不可靠,
所以需要比較長線的資金進駐、墊高低點。
有點跳題,
繼續說資訊的速度。
入這投顧業一段時間之後,
發現自己的「市場感覺」逐漸開始領先大盤,
常常已經覺得這個量價很危險了,
但是投資人卻才剛開始前仆後繼。
過了一個月,大盤才開始盤頭。
又過一個月,大盤的頭越來越明顯,
但是投資人卻是繼續的投入。
慢慢發現,自己離市場太近,
所以對於溫度的感受過於敏銳,
但是整體的投資人卻並非如此~
太早的反應,常常做錯動作,
常常只是該賣光的時候,就想要去放空。
同樣,有些短線的數據,
因為離市場太近,
所以不能反應真正的底部。
說的越來越玄了,
貼大盤最近的,就是大盤了。
所以,大盤常常不能反應真實的底部,
玄吧!
意思是,大盤的即時反應,
讓你以為是底部,
但一個正港的底部,
需要一些時間醞釀的。
而某些比較與大盤沒有哪麼直接關連的經濟數據,
反而能夠適切地反應。
換個說法,
大家都說:股價是在反應未來。
因此,股市所反應的,就像是過度靠近市場的初號機。
但真正的未來,
根本還沒有開始哩~~
嗯,
不知道大家懂了沒?
已經盡力的~
另外,
新聞說,
為了護盤,政府考慮縮小漲跌幅,
甚至單方面縮小跌幅就好!
這真是個比禁止放空還要糟糕的手法~
表面上,縮小的跌幅會讓市場跌勢趨緩,
但,事實上卻會因為隨便一賣,
就賣掉跌停鎖住,
反而降低了市場的流動性,
更削弱了市場的信心。
同時,因為漲幅縮小,
做短多的會發現搶短的空間變小,
無利可圖的結果就是讓買盤力道也變弱。
現在根本不是台股的問題,
而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又是因為國際股市,
據說,國父孫中山曾經說過:
世界人種,以亞洲人最愛賭:
亞洲人種,則以中國人最愛賭。
中國境內,又以沿海省份最愛賭;
沿海諸省之中,又以四面環海的台灣為最。
(你別真的以為國父說過~)
既然有這麼堅強的賭性,
何不讓市場回歸自然,
過沒多久,台股的貪婪,
就會讓台股與國際股市逐漸拖鉤,
亂世出飆股,就是這意思。
結論:
短線:隨時反彈。
長線;等美國之後公布的經濟數據。
10/12補充一段
中國時報的國外翻譯新聞
原文作者是克魯曼
不知道是不是失靈的年代該書作者?
金融市場螺旋式下滑危機 已到緊要關頭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