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ne wrote:董監持股很低,酬勞...(恕刪) 中信對小股東並不小氣每年的配股配息這五年長抱的人應該都是大贏家17年開始不配股只配息的時候個人認為會與兆豐金比肩看這線型再抱個一段時間應該也Ok15年均價16.2買進的中信金到現在1張都沒賣看它會到那
devine wrote:會賺錢的壞公司。...(恕刪) 這次中信金墊付保釋金遭金管會裁罰案,中信金在股市觀測站,已發布重大訊息,表示106.04.17已修訂本公司因公涉訟輔助辦法,明定本公司墊付保釋金與相關人員返還保釋金之相關規定,後續應不會再有類似爭議,且所墊付保證金已於次營業日返還歸墊,無實際損害.我認為此案不會影響中信金今年獲利及明年股息配發,至於對股價有否影響,端視外資買賣超而定,版上有人說,它是一家壞公司,但不會絲毫動搖我高持股的信心,還是堅持一向看法:金融股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公司,銀行,壽險獲利雙引擎已正式啟動,獲利可期.
fostery wrote:這次中信金墊付保釋..版上有人說,它是一家壞公司.(恕刪) 能替股東賺錢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反之每年虧損年年無法發放股利還減資的公司,也不是好公司。至於挪用公款,就應法辮,是個人問題,哪一位同意的就辦那一位,與公司無關。現法院保釋金動不動就上億元而且還是3點半後才同意保釋,我實在不相信這些錢不是公司先墊付。現在金管會要立威,中信金只是比較倒楣被拿來當祭旗的雞吧!同樣的案件如果不是金融業可能也沒事吧?
英英間LKK wrote:現在金管會要立威,中信金只是比較倒楣被拿來當祭旗的雞吧...(恕刪) 5年前 中信金 中壽幾乎每年都辦私募現金增資 不准小股東参與 定價是市價7折後來 小股東受不了金管會才明示 有賺錢的公司 不能私募現金增資 會注意現增價格這招有效 之後 就幾乎沒有賺錢的公司 還在辦7折私募現金增資
瑞信及瑞銀對2018年台股的看法。********[經濟]瑞信證券發布2018年台股展望報告指出,由於蘋果手機出貨旺至明年第1季,預期台股企業獲利仍有10.7%的成長率,優於今年的8.1%,使得台股大盤指數有上看11,200點的可能。由於今年基期較高,明年企業獲利將逐季下滑,第1季是全年最高。值得注意的是,瑞信指出,台股企業獲利主要是由四大電子股──鴻海、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所貢獻。根據瑞信研究,這四大電子股的總獲利成長將占全體獲利成長的87%,其中,鴻海占比43%、台積電23%、大立光12%、聯發科9%,且與iPhone X的熱度有很大關係。內資的回流,也是將2018年的重要議題。瑞信指出,台灣利率太低,壽險資金會持續前進股市,稅制也將進行改革,政府推動基礎建設,以及明年底將舉行選舉等因素,都有利台股表現。目前台股大盤相當於景氣循環中期、股價淨值比1.75倍、股東權益報酬率12.2%,瑞信認為,屬於評價合理,若企業獲利能持續成長,則大盤指數高點還有向上推升的可能。外資券商近期發表的年度展望都看好台股,瑞銀證券先前發布台股2018年策略報告指出,市場獲利年增7.9%、股息殖利率3.9%,推估明年全年台股指數高點上看11,350點,並看好台灣推動多項基礎建設與稅制改革,政策效果將對經濟成長有正向影響。
今天假如中信金因此消息重挫至20元附近,我會再加碼買進300張,準備湊足1000張,我自已預估它明年配發股息應不會低於今年的1元,至少5%以上的現金殖利率沒問題.大家唱衰才是買進的良機,我信心非常堅定,說到做到.
全體國銀呆帳覆蓋率平均472.15%,三商銀普遍下降。土銀及兆豐高於800%,壹銀約500%;合庫僅有317%,台企銀約293%!********[經濟]行庫主管表示,呆帳覆蓋率下滑主要有兩大原因,主要是逾期放款增加,但提存沒有增加,導致呆帳覆蓋率下滑,此情形又以企金業務為重的公股銀影響最大。觀察去年引發市場關注的詐貸與企業歇業事件,主要參貸行多是公股行庫,備受矚目的慶富案清一色都是公股行庫,連帶影響公股行庫的備抵呆帳覆蓋率。一銀去年前三季備抵呆帳覆蓋率還有588.67%,但今年前三季下降至500.09%;華銀與彰銀去年前三季備抵呆帳覆蓋率分別為422.54%、453.01%,今年前三季已分別降至354.55%、4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