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人提到財務自由是一種你想要做或你可以不想做什麼事情的自由。都可以。可是追根究底的來說。財務自由 難道不是一種心理狀態嗎? 是一種心理有著財富的安全感,花錢的自在感,做事的不受拘束感和未來的光明感。當財務自由久了,你就如同魚在水裏面,人在空氣裏面一樣自然。不會再去特別強調這個狀態。而是去享受這樣狀態下的自我發展。
對與還未達財務自由的人,這是一個不錯的目標可以努力。而對於已經達到以上四感境界的人,似乎不應還一天到晚想著財務自由吧。而是以這四感為基礎。開拓下一境界的追尋...
以上,個人淺見。
玩咖筆記
生活玩咖 wrote:
前面有人提到財務自由是一種你想要做或你可以不想做什麼事情的自由。都可以。可是追根究底的來說。財務自由 難道不是一種心理狀態嗎? 是一種心理有著財富的安全感,花錢的自在感,做事的不受拘束感和未來的光明感。當財務自由久了,你就如同魚在水裏面,人在空氣裏面一樣自然。不會再去特別強調這個狀態。而是去享受這樣狀態下的自我發展。
對與還未達財務自由的人,這是一個不錯的目標可以努力。而對於已經達到以上四感境界的人,似乎不應還一天到晚想著財務自由吧。而是以這四感為基礎。開拓下一境界的追尋...
財務自由不是心理狀態,而是物質狀態,是可以衡量的標度。如何衡量?以自身滿意的物質生活模式(因人而異)為前提,喜歡買名牌就的就去買,喜歡布衣粗食的就去布衣粗食,再以目前擁有的可動用資產計算,可以無須做任何理財行為,即可讓自己(或整個家庭)過上一輩子上述物質品質的生活,那大約就是財務自由的物質量度值。
至於已臻財富自由者,會不會去強調這種狀態,那就因人而異,如王永慶巴菲特不會強調這狀態,巴菲特仍舊開老車住老屋;但一些喜好炫富的富二代或土豪,就可能會常強調這狀態。所以『會不會去強調這種狀態』與『是否已臻財富自由』,兩者之間毫無關係,而是與其心理層次有關係。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大家的境界都很高,...(恕刪)
大家的境界都很高,我看得迷迷糊糊,莫衷一是,只好繼續努力上班。
財務自由暫時達不到,文字僻小小發作一下,五子登科:
房子,車子,銀子(什麼是錢子),兒子/孩子,妻子/外子/夫子/老爺子(什麼老公子?A大你的中文字數多了,品質就下降了噢?)
ans:這是傳說中的文字創造力,虧你還是理工出身的,錢子=銀子意思的結果是對的,例如2+2=3+1=4+0=4,這時候你說為什麼不是2+2=4而是3+1=4,這也沒有太大的意義,老公子=老爺子=夫子,我們中文博大精深,你可能國外待久了,一時轉不過來。
舉例
某大:對不起,我要去方便一下
某大:拍照大,你吃方便面嗎?
最終你覺得你吃到的是什麼?看字面的邏輯,如果你轉不過來,那你就吃虧了~~



怖局=恐怖的局=在一般投資人覺得很恐怖時買進的局


無蝦米輸入法的壞處,沒有辨法知道正確的字就無法打出來,話說佈這個字也錯兩年了,哪根筋不對現在才和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