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2645分
文章編號:87134939
京城銀、聯邦銀昨(7)日公布第1季獲利,在去年2月俄烏開戰衝擊壓低比較基期下,京城銀、聯邦銀第1季獲利都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京城銀第1季稅後純益8.4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多達21倍,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0.76元,聯邦銀第1季稅後純益11.72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64.6%,EPS為0.33元。
京城銀自結3月單月稅前盈餘0.29億元,但稅後卻是淨損0.5億元,主因認列營所稅費用約0.8億元左右所致,再加上3月財務投資表現平淡,因此才會在所得稅費用影響下,出現單月稅後虧損。不過,去年同期俄烏開戰衝擊資本市場,使得京城銀去年第1季賺不滿億元,基期較低下,獲利增幅仍是相當可觀。
https://udn.com/news/story/7252/7083694
環保貓 wrote:
京城銀自結3月單月稅前盈餘0.29億元,但稅後卻是淨損0.5億元,主因認列營所稅費用約0.8億元左右所致,再加上3月財務投資表現平淡,因此才會在所得稅費用影響下,出現單月稅後虧損。不過,去年同期俄烏開戰衝擊資本市場,使得京城銀去年第1季賺不滿億元,基期較低下,獲利增幅仍是相當可觀。
謝謝貓大熱心分享。
我納悶的是稅前只賺0.29E,稅卻要0.8E,這就好比你所得3萬卻要繳稅8萬,這合理嗎?
其中必有緣故。就是多提了費用。用句會計術語就是"窗飾"(Window dressing)。由於去年是虧損,基期低因此就藏些費用以備以後平衡,使損益更好看些。或許這樣也很好。
畢竟很多人就是喜歡增長率。
以上是我個人想法給您參考。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