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GG wrote:
說到匯率風險
台幣是很穩的貨幣嗎???
如果一輩子都不出國,都不使用外幣,新台幣就是很穩啊。
一塊錢就是一塊錢。
至於一塊錢以前能買一支冰棒,現在只能買一顆糖,那是另一回事~~是錢變薄了。
有人說錢貶值了,或叫通膨。
與主要國家比較,台灣通膨率長期維持在相對低而穩定的水準;1996 年至 2016 年平均通膨率為 1.09%,通膨率波動幅度之標準差亦僅 1.02%。如下圖:

水中火 wrote:
平生無大志, 但求六十分! 如果只求比一般人好就好, 那麼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也不失為一種[安身立命]的好選擇! 畢竟多數人都無[鴻鵠之志], 即便有, 到後來結果可能證明自己其實只是[燕雀]罷了!
水中火 wrote:
自知者明, 既[安平]便需[樂道], 就不應該想方設法[避險], 利用五花八門的工具與投資組合綁在一起, 從而偏離了被動投資的中心大道! 就定時定額老老實實的買0050就好, 不要想太多!
水中火 wrote:
此外, 很多人可能從來沒有仔細算過[匯兌成本]有多高: 以台銀當下(14:35)的報價為例: 30.395/31.085, 散戶用現金買賣的價差=(31.085-30.395)/30.395=2.27%,你長年分批買進ETF省下的成本手續費, 根本不夠匯差塞牙縫! 更何況, 長期的匯率風險有沒有可能被時間平滑掉? 我倒是沒看過這種[嚴謹]的論證! 想當年台幣買在40, 賣在25的人, 於今安在? 不要跟我說你匯價常常可以買到好的價位, 任何人如果有這種能耐, 還會做被動投資?
宮保GG wrote:
台幣的幣值需要外匯儲備來支持

宮保GG wrote:
簡單一個邏輯啦
台幣的幣值需要外匯儲備來支持
可有哪個國家是有拿台幣來當外匯儲備的?
huang123 wrote:
閣下嗤之以鼻覺得區區只是燕雀等級的指數投資 , 巴菲特卻非常推薦^^
==> 本人並未反對指數投資, 畢竟它對一般相對保守的投資者, 長期而言, 勝算極大, 果能持之以恆, 應當是有益無害! 我反對的是將指數投資複雜化, 攙雜其他帶有風險或[避險]性質的工具, 從而削弱其原本應有的績效! 巴菲特對避險基金業者的賭局, 就個人印象所及, 極心無二慮, 單純的沒有話說!
指數投資的中心大道又是甚麼呢?
==> 大道至簡至易, 不就是定期定額, 持續不斷的買進單純的ETF, 長期下來, 幾乎可以穩操勝算, 獲得與經濟成長等同的利益。
買股買債,再平衡,就不是指數投資?
==>這是多數人害怕到時候想[金盆洗手]之日, 如果碰到股市剛好處於大週期的下跌循環, 以致整體績效遠不如原先的預期, 所採取的避險措施或保護手段! 股債平衡固可減低下行風險, 但同時也會削弱其上行的獲利空間! 這種違反初衷的做法, 絕對會打亂達到[平均]水準獲利目標的[機率]! 如果害怕屆時目標達不到, 現金流不夠用, 應該用[(類)定存]等無風險資產或其他手段來補強, 而不是另外拿出高達三到四成的資產, 與[本體]對幹!
以今天台銀即期買入30.765 , 即期賣出 30.865 , 價差 0.1/30.865 = 0.324%
許多採用指數投資者的數學都不錯
閣下國文造詣很好,唯發文之前的所使用的數學概念須再斟酌並驗算之
==> 慚愧! 你說的對! 個人疏而不查! 如果不牽扯到美金現鈔的轉換, 確實是應該用[即期匯率]來計算才對! 每筆約千分之三的匯差成本, 一年12筆交易下來, 合計約3.89%的費用, 再則長期的匯兌風險是否能被平滑掉,仍有待商榷! 如果你願意承擔, 夫復何言!
水中火 wrote:
....確實是應該用[即期匯率]來計算才對! 每筆約千分之三的匯差成本, 一年12筆交易下來, 合計約3.89%的費用...(恕刪)